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超三成軍隊都在國外:且看美國二戰後海外用兵的「三縮三擴」

超三成軍隊都在國外:且看美國二戰後海外用兵的「三縮三擴」

美國是本世紀海外用兵最為頻繁的超級大國,其海外用兵遵循著這樣一個邏輯:作為美國整體戰略的一部分,以「維護地區和平」、 「終結暴政」、 「制止人道主義危機」為名出兵某國,依靠其強大的聯合作戰能力在戰鬥中「取得先機」,迅速取得戰果;然而,在此後漫長的「維和重建行動」中,出兵的合法性、國內經濟對美國用兵的支持和美國民眾的耐性持續流失,反戰呼聲高漲,最終美國高層宣布「光榮撤退」,分階段將海外駐軍撤回本土。

駐歐美軍士兵正在瞭望

二戰以來,美國海外用兵共經歷三輪收縮期和三輪擴張期。首次收縮期從1954年朝鮮戰爭結束開始至1960年結束。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美國海外駐軍人數緩慢下降,整體上呈現戰略收縮態勢,更多美軍返回本土。

美軍收縮趨勢在1960年前後發生轉折。從1960年至1967年,美國啟動了二戰後首次大規模海外用兵擴張。兩次柏林危機使美國切身感到了蘇聯的軍事威脅,進而大幅增加駐德部隊,駐德美軍在1962年7月達到27.7萬人的歷史峰值。至今,歐洲仍是美國駐軍最多的地區。1965年美國介入越南戰爭後,海外用兵人數進一步攀升,至1967年達到峰值123萬人。除50萬美軍部署在越南外,駐日本沖繩美軍迅速膨脹,甚至部署了戰略轟炸機。自1961年起,美軍應邀開始在泰國駐軍,泰國成為美國轟炸越南和對寮國進行「秘密作戰」的主要後方陣地,美國在泰駐軍一度達到3.8萬人。

越南戰爭使美軍傷亡慘重,在美國經濟每況愈下、國內民心出現動蕩的情況下,美國開始在海外「減少投入」,開啟了第二次軍事收縮。1969年「美萊村慘案」曝光後,美軍在國內外輿論的口誅筆伐下「道德破產」,加快了撤退步伐。至1976年,美國海外駐軍僅剩近39萬人,不到1970年的40%。泰國政府於1976年要求美國從其境內撤出全部部隊,至今,美國在泰國僅保留了百餘人「象徵式」駐軍。

駐日美軍空軍基地內的運輸機隊

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美國海外用兵進入了第二個擴張期,其中尤以在中東的增幅最為明顯。1982年,美國在埃及駐軍達1500人,比1980年增長了三倍,同期美國在沙特的駐軍增加超過50%。1980年到1990年海灣戰爭前,美國在中東部署的海上部隊一直維持在一萬人左右,比前十年增加了一倍。1991年海灣戰爭後,美國在沙特駐軍達到1.4萬人的峰值。

隨著海灣戰爭和冷戰的結束,美國外部戰略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對美而言繼續在歐洲駐留大量兵力已顯得多餘。另外,隨著蘇聯威脅的消失,一些有美國駐軍的國家反美情緒逐漸上升,紛紛要求美軍「走人」。美國隨之開始了二戰後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海外駐軍「迴流」。1991年至1995年,美軍海外用兵總數縮減到23萬人,為二戰後最小規模。其中,美國駐歐洲的部隊規模縮小了一半至12萬人左右,駐中東的部隊總數也降至伊朗革命之前的水平。到1993年,美國最終將駐菲律賓的部隊撤離完畢。

9.11事件的發生使美國再次開動戰爭機器,2001年至今,美國開啟了海外用兵的第三個擴張期。2003年伊拉克戰爭前夕,美國派駐海外的部隊已比2001年翻了一番,其中駐沙特、科威特和中東地區的海上部隊已達到海灣戰爭之前的規模,同時,美國與土耳其政府達成協議,利用該國軍事基地對伊拉克動武,美軍藉此在土境內派駐後勤士兵千餘人。本次軍事擴張在2007年達到峰值,此時美軍駐伊拉克達21.8萬人,駐阿富汗美軍達2.5萬餘人。

在伊拉克作戰的美軍士兵

時至今日,美國海外用兵規模仍處於高位,2011年美國從伊拉克撤軍後,仍保留一萬人駐留科威特,2000人在巴林,1500人在土耳其。在中亞,2014年撤軍前美國仍將在阿富汗駐軍近十萬人,另外在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四國部署有6000人部隊。

當前,美國海外用兵佔美國軍隊比重達到34.9%,略低於2007年的峰值39%,但遠遠超過冷戰結束時的22.5%,與越戰頂峰時的36%也不相上下,規模上超過冷戰結束後的任何一個時期。(世界知識)

【訂閱關注「國防時報排頭兵」,縱覽軍情,聚焦熱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防時報排頭兵 的精彩文章:

外媒:英國淪為「加沙暴行幫凶」
蘇聯傳奇巡洋艦的悲慘結局:變身「水上監獄」

TAG:國防時報排頭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