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美國電影《信任》講述的是孩子受到性侵害的故事。14歲的安妮在網上認識了「16歲的男孩查理」,隨後約會見面卻發現查理其實是個40歲的男人。查理引誘安妮與他發生了性關係,但安妮並不認為這個男人傷害了她,她相信查理愛她,直到安妮無意中聽到真相,才知道自己受騙……

最後,在心理醫生的幫助下,安妮的父母終於明白,雖然自己無法控制孩子遇到的事情,但可以在事情發生之後做出正確的行為。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經歷挫折獲得成長

在他人的評價中建構起來的自我認同,是青春期心理發展的核心之一。14歲的安妮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非常希望得到同伴和父母的認同與接納,然而一直沒有從同伴和父母那裡獲得這樣的心理滿足,內心一直受挫。而查理卻讓安妮感覺到了被理解、被關懷、被接納、被支持,所以安妮堅定地認為查理是愛她的。

安妮被同伴嘲笑不夠性感,後來愛上查理並與之發生性關係,被迫協助警察調查查理;知道查理的真相後,發現父親偷看她的手機;父親在學校的運動比賽中對同學家長大打出手,導致她被性侵的事件擴大化,痛苦地想到自殺……這些經歷,都讓安妮陷入成長的陣痛中。

同學的舉報讓安妮陷入接二連三的痛苦中,對警方的調查她一開始是比較抗拒的,對心理醫生的幫助也一直是抗拒的,心理醫生的幫助只能讓她感到憤怒。直到警方的調查結果出來之後,安妮才幡然醒悟,她主動找心理醫生傾訴,勇敢地面對事實的真相,這時安妮的心理修復才真正開始。安妮開始積极參与學校的活動,後來父親的道歉讓安妮重新找回了真正的自己,也重新建立起了對他人、社會和父親的信任。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就像遇到必須付出心力去跨越的一道道坎兒。這時只要成人支持、幫助孩子跨越這道坎兒,孩子就得到了成長,心理力量就增加了一分。在這個意義上,挫折是孩子成長的財富。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

影片中的很多場景,都值得做父母的去對照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

第一個場景:富家女瑟琳娜邀請安妮參加自己的聚會,瑟琳娜對安妮的不屑,讓安妮感覺到自己不被別人接納和欣賞,覺得沮喪。回到家裡,安妮很想和父親溝通這個話題,想尋找父親對她的支持和認可,但父親卻忙於處理工作,與安妮對話時心不在焉,並沒有真正聽懂安妮想表達什麼,這讓安妮感到父親並不理解自己,非常失望。

孩子從幼兒園回來,滿心歡喜地跟你分享他今天遇到了什麼有意思的事情,你是否忙於做飯、忙於看手機、忙於看電視,根本沒有專心聽孩子的傾訴,或者以為嘴裡答應著「嗯,哦,好的」就是在和孩子溝通?父母的敷衍孩子是能夠感受到的,小時候糊弄他,就不要奇怪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你說什麼他都不聽,而且什麼都不跟你說了。

第二個場景:安妮買了一個胸罩,媽媽讓她退掉,理由是不需要用這種膚淺的方式去取悅男生。媽媽說的話雖然沒有錯,卻不理解安妮進入青春期後對自己身體認同感的需求,不理解安妮的內心深處多麼希望從別人口中聽到對自己身體的讚美和喜愛。媽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希望安妮精神高貴,而不是以膚淺的性感去博得他人的喜歡。查理對安妮身體毫不吝嗇的讚美,是安妮渴望已久而當下迫切需要的,像一劑麻醉藥讓安妮大腦混亂。如果媽媽能夠意識到安妮內心深處渴望被理解、接納、支持的心理需求,事情可能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當青春期的孩子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裝扮時,你是否也會說:你穿這樣的奇裝異服,只會讓別人嘲笑。很多父母不理解為什麼孩子喜歡在牛仔褲上剪個洞、穿褲子要露著腳踝、上衣要那麼短、髮型要怪怪的……父母的排斥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接納,很容易導致孩子在家庭之外尋找認同。

家庭教育:當孩子受到傷害時,父母怎麼做?

和孩子並肩作戰

為了保護女兒不再受到性侵傷害,防止女兒繼續和性侵者聯絡,安妮的父親忍不住偷看她的手機,結果被安妮發現。爭吵中父親又問起安妮被性侵的細節,言語中透露著對安妮當時行為的不理解、不接受、不甘心。安妮咆哮著讓父親離開她的房間,父女關係陷入僵局。

有權利知道孩子的一切,是很多父母的思維慣性。因此會以愛孩子、幫助孩子的名義一遍遍地詢問孩子被性侵的詳細過程,甚至提出自己的質疑,懊惱孩子為什麼當時不採取其他方法保護自己。安妮父親的盤問和擔心,把被性侵的責任推給安妮,只不過是為了減輕自己的內疚和痛苦,卻讓安妮感到一種被懷疑的屈辱,感到極度不被信任、被嫌棄。

一旦孩子被傷害,父母切忌用自己的思維模式去衡量孩子的對錯、去判斷是非,甚至對孩子責備、嘲弄、羞辱、貶低,讓孩子覺得自己很愚蠢,活該受害。最好的教育不是和孩子形成對立面,而是跳入孩子的戰壕,和孩子並肩作戰。

成長中的挫折和傷害難以避免,父母能做的,就是避免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二次傷害,避免讓孩子因為一次傷害就永遠懷疑他人,避免讓挫折和傷害破壞孩子未來的安全和幸福。

(作者:胡萍 楊帆,單位:善解童貞工作室)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2日第11版 版名:家教周刊·家校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首批126名教師住進公租房
「名師說」曾軍良:創造屬於學生的課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