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玄宗:差點用換帥之策玩死自己

唐玄宗:差點用換帥之策玩死自己

原標題:唐玄宗:差點用換帥之策玩死自己



古往今來,臨戰換帥是軍隊決策上非常忌諱的事情。弄好了,軍隊鹹魚翻身,弄壞了,軍隊一爛到底。


一千多年前的中國,胡馬縱橫華北,天下震動。在江山如同累卵之時,當時大唐帝國的決策者--唐玄宗李隆基,也把抵擋安祿山叛軍的希望先後寄托在三位名帥身上。結果,這三位在邊陲多次立功的名帥,均未能擋住安祿山的腳步。最後他們又都以不同方式兵敗身死。古稀之年的唐玄宗,因此不得不出逃長安,在馬嵬坡與楊貴妃上演離別悲劇。更重要的是,大唐盛世也自此一去不復返。


安祿山:老子今天要反!


無力回天封常清



唐玄宗失策的第一位替罪羊--封常清


安祿山起兵之後的第7天,安西節度使封常清正好朝覲唐玄宗。這個其貌不揚的漢子,豪氣十足的宣稱:我朝太平日久,所以百姓一旦風聞叛亂就恐懼不安,此乃人之常情,不足為慮。他隨即向唐玄宗請求立刻前往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揚鞭奮馬,北渡黃河。並且信誓旦旦的像皇帝保證,用不了幾天,定能將逆胡之首獻於闕下!


封常清也有自己的底氣。他從一介斜眼跛足的丑屌絲,成為封疆大吏,有才學,辦事果斷,而且治軍極嚴。在進攻位於今天的克什米爾一帶的大勃律時,勢如破竹,使得對方精銳盡喪,無奈臣服大唐。



唐朝的精銳部隊經常被用於邊境地區


但是他也許忘了,此一時彼一時。安祿山的十萬胡騎,非大勃律的中亞部民可比。而玄宗給他拼湊的十餘萬天武軍,與縱橫西北的安西健兒相比更是雲泥之別。


事實證明封常清還是太年輕。他首先那些形同雜魚的官軍,對抗叛軍如同螳臂當車。先是一敗於虎牢關,再來就是二敗於葵園,接著三敗於洛陽東門,之後又四敗於洛陽城內都亭驛,最終五敗於洛陽皇城東門。縱使封常清有通天之能,面對安祿山的鐵騎,不僅無還手之力,連招架之功都沒有。

東都洛陽淪陷後,唐朝官軍大敗。玄宗欽定封常清來背這個鍋。他削了封常清的官爵,命其以白衣身份為唐軍效力。好在唐軍陣中目前還有另一位名帥,也是封常清的老上級--高仙芝。



正在守城的唐軍


死不瞑目高仙芝



外族高富帥--高仙芝


和從最底層丑屌絲開始奮鬥的封常清相比,高仙芝無疑是典型的外籍高富帥。高仙芝,高句麗人,姿容俊美,善於騎射,驍勇果敢。他幼時隨父入唐,20歲時被授予將軍,最後官至安西副都護、四鎮都知兵馬使等職,封密雲郡公。


高仙芝在唐朝軍隊中屢立奇功,從智取小勃律到計襲石國,最後還與當年世界第一勁旅—大食軍隊進行了五日激戰。雖然此戰最終失敗,但也算古代中國與世界級強軍交戰的第一人。



怛羅斯之戰--大唐夢碎中亞

作為封常清的伯樂和老上級,當封常清被貶為白衣後,他命封常清巡監左右廂諸軍,以助自己。針對敵我戰力懸殊的實際情況,高仙芝採納封常清避敵鋒芒的建議,在未及請示玄宗的情況下,主動棄守陝郡、退保潼關。


從軍事角度講,這種策略無可厚非,但從政治上,這個犯了大忌。他身邊的監軍,宦官邊令誠迫不及待地趕回長安,向玄宗打了小報告,極力誇大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戰敗責任。



老照片上的潼關---地形險要


眼看鐵蹄錚錚,踏遍萬里江山,玄宗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前不久還在華清池和大明宮裡做著大唐夢,為何突然春夢就變成了噩夢呢?


明明剛剛清除了李林甫腐敗集團,為何這些年富力強的新貴更為不堪一用?


大唐的征程是星辰大海,為何三鎮一亂,一個多月就踏破東都?


為何這個東北方的安三胖搖身一變,變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盛世總是短暫即逝

帶著無數的疑問,玄宗如同一個輸紅了眼的賭徒,開始瘋狂的下令:高仙芝,封常清就地斬首!這兩位縱橫西域的名將,就這樣冤屈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尤其是高仙芝,竟然被人控告剋扣糧餉和朝廷信物,在眾將士的喊冤中,死在了封常清的身邊。



兩位將軍走好


晚節不保哥舒翰



奮戰也是無用功的哥舒翰


當然,煌煌大唐帝國,依然是名將如雲。在儒帥封常清和外籍高富帥高仙芝之後,玄宗想到了一位遠離主流戰場多年的老帥--哥舒翰。


與兩位前任相比,哥舒翰最大的愛好就是飲酒和女色,因此他在退出現役之後,早早中風。到了安史之亂的時候已經算半個廢人了。仙芝,封常清血跡未乾之際,玄宗就開始召他進宮。


玄宗(充滿期待):政事堂已經決定了,命你擔任兵馬副元帥!


哥舒翰(惶恐):你還是另請高明吧!我也不是謙虛,我一個廢人,怎麼能擔任副元帥呢?

玄宗(怒):朕已經研究決定啦!


哥舒翰(想哭):苟利大唐生死以,豈因病殘避趨之...


於是,帶著玄宗給他的二十萬東拼西湊的大軍,哥舒翰進入潼關。不過他畢竟是百戰名將,知道自己手下部隊野戰能力不強,倒是守衛這座雄關綽綽有餘有餘。於是就修築工事,深溝高壘,嚴防死守,從不出戰。只有這樣,哥舒翰還有自信能夠頂得住安祿山的胡騎。但這種保平爭勝的策略卻讓心高氣傲的玄宗很不爽,加上與哥舒翰勢同水火的楊國忠不斷進讒言,玄宗開始不斷催促哥舒翰出戰。



今天的潼關地形依然險要


公元756年6月4日,哥舒翰一行人哭哭啼啼的出了潼關,駐紮於靈寶(今河南靈寶)西原。靈寶南面靠山,北臨黃河,中間是一條七十里長的狹窄山道。叛軍依山傍水精心布陣,只等唐軍闖入伏擊區。


6月8日,決戰打響了。叛軍將領王思禮率五萬精銳一馬當先,龐忠等人率十萬大軍緊隨其後,後面還有三萬人在黃河北岸高處擊鼓助攻。他們故意示弱,隊伍不整,吸引唐軍主動前來發起攻擊。唐軍果然中計,一路前行,被誘進隘路。突然山上無數滾木檑石如冰雹般砸下,唐軍在隘道上卻沒有周轉餘地,死傷枕籍,遭到重創。


哥舒翰眼見大勢不好,急令氈車在前面開路,然而叛軍早有後手,把數十輛點燃的草車推下山谷,很快烈焰熏天。唐軍看不清目標,只知道胡亂放箭,直到日落時分,弩箭用盡,才發現沒傷到敵人分毫。



叛軍騎兵在潼關立功了

此時,叛軍統帥崔乾祐命令精銳騎兵從唐軍背後殺出,前後夾擊。唐軍在狹窄地形下根本發揮不了人多的威力,亂作一團,潰散逃命。光掉進黃河淹死的就有幾萬人,絕望的號叫聲驚天動地。黃河邊的唐軍爭相擠上運糧船,由於超載,幾百艘運糧船最後都沉入了黃河河底。剩餘的唐軍把軍械捆綁在一起,以槍當槳,劃向黃河對岸。最終上岸的士兵僅有十分之一二。



潼關附近的多山地形非常不利於部隊展開


哥舒翰在潼關城外挖有三條塹壕,均寬二丈,深一丈。結果大量逃回的唐軍墜落其中,很快就填滿深溝,後面的人踏著他們的身體,才跑回潼關城裡。哥舒翰清點人數,二十萬大軍,僅僅剩下八千人。而哥舒翰自己隨後被叛徒出賣,成為了安祿山的階下囚。


哥舒翰的最後歲月真是無比屈辱和怯懦。他先是向安祿山搖尾乞降,向昔日手下部將寫勸降信。但昔日手下諸將接到書信後,都復書責罵他不為國家死節,有失國家大臣的體面。安祿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最後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殺害,安慶緒兵敗,逃往鄴城前將哥舒翰等三十餘名被俘唐將全部殺害。哥舒翰一代名將,死得如此窩囊,他如此屈節求生,也只不過多活了一年而已。



一代名將終究晚節不保


千古是非誰能評?



大唐轉折點--安史之亂

從安祿山起兵到潼關失守不到一年間。唐玄宗三易主帥,卻無法阻止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的局面。難道碩大的盛唐,上億人找不到一個抵擋的住安祿山的?實則不然,在當時無論是顏氏兄弟,還是朔方軍的李光弼,都一次又一次打破了「叛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那究竟為何,出現皇帝大力支持,軍費高度充裕,官員密切配合的情況下,大唐軍隊卻屢戰屢敗的情況呢?


其一是軍隊質量的差勁


天寶年間,大唐臻於極盛,土地資源高度集中,而與之相隨的就是自從北周開始的府兵制的瓦解。為了應付各個折衝府越來越招不到兵的局面,唐王朝不得不在市井中招募「彍騎」,作為衛戍中央的衛軍。


雖然花費銀子不菲,裝備也由國家統一採辦,看起來紅旗招展,相當壯觀。不過在大都市的聲色犬馬下,他們很快也腐朽下來。至於為了應付安史之亂,臨時招募的流氓無產者,更是不值一提。這樣的部隊與北方邊軍的百戰之師對決,無疑是羊入虎口。想必封、高、哥三人沒少感嘆:手下儘是豬隊友!



唐初的精銳部隊在當時已經不復存在


其二是監軍與宰相作祟


如果說邊令誠的讒言,只是讓封高冤死,那麼在潼關靈寶之戰前,楊國忠在背後搞小動作,無疑讓正在逐漸好轉的局面,瞬間坍塌。


中原歷代君王都在出征大軍安插監軍,隨時通報部隊情況,以防謀反,而這些監軍雖對軍事一竅不通。但有皇帝的尚方寶劍,因此一次次讓軍事主官不得不做出錯誤軍令。而作為皇帝左右手的宰相,本應總攬全局,老成謀國。但楊國忠這人卻恰恰相反,經常以公報私,向皇帝提供虛假情報逼迫哥舒翰出戰。最後也身死馬嵬坡,遭到了應有的報應。


楊國忠:出來混總是要還的


其三是玄宗外行指揮內行


毫無疑問玄宗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但他畢竟沒有太祖父李世民那樣出色的軍事才能。按理說做好給予主帥必要的支持,協調將相間的矛盾足矣。


但縱觀這不到一年的作戰中,玄宗先是殺了兩個經驗豐富的名將當替罪羊,又如同失心瘋一般,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哥舒翰出關。整個過程中全然無視封常清泣血而寫就的真知灼見,和大唐軍隊已不堪一擊的事實,終於造成萬劫不復的局面。


外行指揮內行是一個至今都時有發生的事情,所涉及的也是各行各業。究竟是為了上前助力,還是權利熏心,旁觀者或許都不如當事人看的清楚。畢竟,自己心裡的小算盤,只有自己最清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炮歷史 的精彩文章:

1415年的永樂盛世時期 世界各地都在發生哪些大事?
1571勒班陀之戰:基督徒艦隊險被穆斯林翻盤

TAG:冷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