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不是葯神》:一部怎麼誇都不過分的國產神作

《我不是葯神》:一部怎麼誇都不過分的國產神作

六月十九日,徐崢導演的《我不是葯神》在上海電影節進行了一次點映,此後,與影片相關的內容便在社交平台扎了根,還沒上映就拿下了豆瓣9.0的高評分。

那麼這部還未上映就被封神的《我不是葯神》,究竟有多神?

《我不是葯神》由寧浩和徐崢共同監製,一開始給人的感覺像是一部喜劇,但越往後看就越會發現,它講述的故事嚴肅又犀利,能夠發人深思。

故事是圍繞印度神油店的老闆程勇展開的,程勇本來不學無術,連房租都交不起,但在認識了患病的呂受益、彭浩,女兒患病的劉思慧等人之後,他的人生開始了轉變。

本來一開始拿下仿製葯的代理權只是為了賺更多的錢,巨大的商機引誘著程勇,讓他成功打開了市場,也由此才發現了另一個生離死別的世界。

我們不能用是否好看來評價這部電影,畢竟,它取材於真實事件,真真切切地反應了現當代的生活。

陸勇就是這部電影男主的原型,他生命的轉折點,是在三十四歲那年被確診為白血病,而後他發現,高價葯掏空了他的家底,但他別無選擇。

之後,他發現了印度廉價仿製葯,並走上了代購之路。

在2013年,他因售賣假藥被捕,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由於輿論的高漲,最終被無罪釋放。

《我不是葯神》中,每個人物都真切而立體,將故事裡的善良明明白白地傳達出來。

男主程勇從唯利是圖到不求回報,從碌碌無為到心懷大愛,這樣的轉折令人欣喜,而其他角色都有著自己的立場,他們並非每一個都善良,但因為各種缺陷,才顯得更加真實。

幾個配角來到程勇身邊,將這個群像化的故事表達的淋漓盡致,每個人都顯得不可或缺,即便是相對翻面一點的張長林,也並不是扁平化的壞,這樣的角色反而更能擊中人心。

早在韓國的《熔爐》上映時就有不少網友問,我們國家什麼時候能夠拍出這樣一部反應社會現實的電影,如今,《我不是葯神》來了。

對於我國的大多數癌症病人,高額的藥品阻礙了他們的生存,這部電影反映了社會中的高價葯問題,正是當下影視劇市場最為缺失的部分。

影片在能力範圍之內,將人物群像化,讓觀眾能夠直面傳說中的白血病患者,使我們面對面地認識到有很多人還在水深火熱中努力地生存。

然而這部片子又不只是在借用患者之口去控訴和哭泣,而是站在中立者的角度,無情地揭露出人性。

《我不是葯神》所給出的答卷,不只是一個社會問題,還有這個世界對人性的拷問。

每個人在社會中都有自己的責任,當他們面對金錢和生死,會做出怎樣的抉擇,救贖與被救贖,才是電影最閃光的點。

此前反應社會現狀的電影比比皆是,《盲山》揭露人販子的罪惡,《二十二》正視慰安婦的生活,《嘉年華》開啟人們對"性侵兒童"這一事實的關注,社會現實類題材的影片越來越多,電影的本質也顯現得淋漓盡致。

《我不是葯神》不僅是一部成功的商業片,它的身上還承載著我國現實類題材的重擔。希望它能夠獲得一個好的票房,讓更多的人關注社會生活,關心身邊的病人。或許,這也是導演所希望的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視娛樂爆 的精彩文章:

《創造101》女團出道玄機,你的投票真的起作用了么?
如今的國產劇都怎麼了?真的很侮辱智商好嗎!

TAG:影視娛樂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