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嵩 中醫

劉嵩 中醫

攝影需要「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深入到生活的第一現場,實地對人們的生活狀態進行長時間記錄和深入調查,作品要反映社會、生活、時代、歷史。

我的攝影作品中關注最多的是當下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國的傳統文化、老年化問題,等等,我用影像記錄我們這個時代,用視覺語言記錄時代發展的軌跡和人民生活的變遷。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不會因為之前獲得了什麼獎項就沾沾自喜,停步不前。我挺喜歡一句話:「不管什麼樣的榮譽,不管什麼樣的恥辱,都會成為過去,都不能證明將來。」

2011年8月4日,重慶中醫少林堂,中醫火熨術。熨燙頭部可治療眩暈、偏頭痛、失眠多夢等多種疾病。

2011年12月13日,重慶趙氏雷火灸傳統醫藥研究所,中醫雷火灸治療眼疾。「雷火灸」療法配合不同穴位,對治療乾眼症、視疲勞、青少年近視、弱視、過敏性結膜炎等多種眼部疾病均有療效。艾灸眼部需要專業醫師進行操作,艾條在眼部附近快速移動,要有一定的安全距離。

2011年12月9日,重慶某中醫館,中醫針法,用針治療面部麻木。這是中醫針灸最常見的治療手段之一,醫生將針具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體內,經捻轉或提插,對人體特定部位進行刺激,即可達到治病的目的,「中醫針灸」已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曾經因為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習慣的不當,我的身體有過一段時間亞健康的狀態,於是從2011年開始關注中醫,關注養生,並開始了中醫專題的拍攝。通過《中醫》項目的拍攝,使我更加認識到身體健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經過推薦,2015年6月,我在北京參加了中國文聯第八期全國中青年文藝人才(視覺藝術)高級研修班為期20多天的學習培訓。培訓期間,每天早中晚三場滿滿的學習課程,讓我收穫了知識,開闊了眼界,認識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從事文藝工作的同學老師。以前眼睛老是只盯著攝影轉,對其他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油畫、書法、剪紙、民間文藝等都了解有限,通過交流學習,我覺得可以借鑒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來進行攝影創作。

2015年9月,《中醫》成為「國家藝術基金」2015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我開始系統地拍攝《中醫》,在項目實施的初期,經過思考,我並沒有急著去拍照片。我首先去書店購買了關於中醫的書籍進行閱讀和研究,一邊整理之前所拍攝的照片,一邊到拍攝過的地方去重拍補拍,以改進不足之處。在拍攝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中醫師的幫助和耐心講解,才讓我更加深入認識中醫,了解中醫。

2011年12月6日,重慶市中醫院,中醫電針治療面癱。隨著時代進步,中醫專家們發明了一種電針療法,依靠電力進行針灸治病。

2016年7月22日,重慶正剛中醫骨科醫院,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棱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泄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2015年12月28日,重慶某中醫館,麥粒灸為傳統灸法的一種,因形似麥粒而得名,作為艾灸中直接灸的一種,具有作用時間短,作用穴位明確,刺激性強的特點。

在普通人的眼中,也許中醫就是針灸、拔火罐。但是當我深入地去拍攝這個項目,我才發現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走進各大中醫院、中藥研究所、居民區以及周邊區縣的農村,我看到了很多平時根本無法看到的中醫治療手法。越深入拍攝,我越感受到記錄的重大意義。拍攝看似簡單,其實有很多不可預見的因素。比如聯繫被採訪對象、預約拍攝等都會花去大量的時間,有時候一個地方會去幾次才能夠拍攝到滿意的畫面。除了能夠通過非遺名單直接聯繫到拍攝對象,我更多地是靠雙腳走到城市中,從中發現可供拍攝的特色中醫項目。

在《中醫》的拍攝過程中,我也陸續將作品給專家看,積極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再對影像加以改進,以期達到最佳的品質。

2017年7月開始施行的《中醫藥法》,更是我國首部為傳統中醫藥振興而制定的國家法律。如今,傳承了數千年的中醫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無論是國家戰略還是國際機遇,都讓中醫藥發展呈現出強勁勢頭。

2016年2月29日,重慶市腫瘤醫院,一名患者在接受針灸電針治療,牆上掛著中國古代名醫的畫像。

2016年5月31日,重慶市中醫院,不少愛美的市民喜歡敷面膜,中藥成分的面膜或許更能讓人安心。不同種類的面膜可以改善不同的皮膚問題,起到美白、去斑、去皺、保濕、消炎等作用。

2017年11月17日,重慶某中醫館,艾灸機器人。它可以將艾灸產生的煙霧進行「內循環凈化」、過濾,解決艾灸所產生的煙霧。

相關評論

自己像個老中醫,

照片才能拍出中藥味

傅擁軍 文字

用影像來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很容易陷入俗套,那些帶有符號性的表面照片已經讓人產生視覺疲勞。看上去,劉嵩的《中醫》是一個好題,但要拍好,需要勇氣更需要方法。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殺青,呈現出來,有些讓人意外。

在這個缺乏深度的自媒體時代,《中醫》這個項目可以給更多人帶來思考和啟迪,它是一個如何做好攝影項目的成功案例。

劉嵩從中醫現狀入手,但並未被表面符號所限制,他就此展開分析和調查,一步一步向「中醫」深處開刀。我們看到了大量不為人所知的細節和知識,讓人聞到了濃濃的中藥味。這個專題的視覺選擇和呈現與科學的調查研究結合得非常到位,讀起來很暢快,這一點是做深度攝影項目中很難把握的。

劉嵩為什麼能做到?我理解為他真正下了功夫。5年前就看到過他關於中醫的作品,畫面是吸引人的,但流於形式,僅僅算是一個合格的報道攝影。經過幾年打磨,他對中醫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知識儲備。自己像個「老中醫」,照片才能拍出中藥味。

文章刊發於《中國攝影報》·2018年·第53期·5版

聲明:本文內容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報 的精彩文章:

「大美桂林」全國攝影大展
《中國攝影報》紅圖榜6月份60幅初選作品!

TAG:中國攝影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