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林則徐買來千噸巨輪34尊英制大炮,卻不出海迎敵,只做挨打的炮台

林則徐買來千噸巨輪34尊英制大炮,卻不出海迎敵,只做挨打的炮台

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遠東艦隊」橫行虎門,清軍一戰就損失四艘艦船。林則徐見識了「夷人」的堅船利炮,遂上奏道光皇帝,得恩准後,向美商買了一條1080噸的大洋船「劍橋號」,並裝了34尊英制大炮。但林欽差並不是要把這條大洋船開到海上與英艦作戰。相反地,他把這洋輪橫停於珠江口內,作為障礙物,兼作炮台之用。結果被英國水兵偷偷爬上去,連船帶炮給開走了。

林則徐是我國歷史上搞軍事現代化的第一人,但這位科舉出身的士大夫與他的上司道光皇帝一樣,認為在那波濤險惡的大洋之上去與蠻夷搏鬥是不可想像的。在中國歷史上,上至秦始皇,下至戚繼光,都未嘗動下海打仗的念頭。大清國早期的船炮政策是只搞炮,不搞船,採取被動防禦戰略。所以,林則徐買來千噸巨輪和英制大炮也不肯出海迎戰。

第二位購買洋船的是上海道吳健彰。吳是行商出身,頗通洋務,知道洋船的厲害。當太平軍逼近上海時,他向洋商購買了一條430噸的「孔夫子」號,並雇來洋水手駕駛。叛軍退去後,他把「孔夫子」送給了江南大營的向榮。向榮是在長江上與太平軍作戰,這條大船動不動就擱淺,反而不如長毛的小舢板靈活,所以向榮也棄之不用了。

總之早期的滿清大人們大多對洋人的開花大炮有興趣,但對洋船不怎麼看重。要搞國防現代化,他們就拚命買大炮、築炮台。因此上至旅順口、大沽口,中在吳淞口,下及虎門柵,他們買了無數尊開花大洋炮,建了數十座海防大炮台,等待「夷人」登陸。後來在「一二八」「八一三」期間,我們在吳淞口抗戰的大炮,還是曾國藩、李鴻章們裝上去的。

滿大人們的見識在被動挨打中不斷提高。曾國藩當了兩江總督,左宗棠當了閩浙總督後,分別建立了「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馬尾船政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從此開始自製洋軍火,也能生產小火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堡 的精彩文章:

美軍這回損失大了,500枚導彈剛到敘利亞,便被俄敘全部繳獲

TAG:軍情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