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止於小——小程序正當時

不止於小——小程序正當時

如果將時間倒回到2012年8月17號微信訂閱號上線的那天,問當時的投資人:選擇訂閱號作為創業賽道靠譜嗎?他們一定都會搖頭。但現在,訂閱號的商業模式已經接近成熟,一大批自媒體賺得盆滿缽滿。今天的小程序在誕生之初也遭受了相似的冷遇:去年小程序上線時,大批人馬懷疑、輕視、否定了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醞釀,微信小程序已經釋放出較大的能量,但究其發展程度來說,小程序行業仍然處於初級探索階段。

電商們以為背靠大樹好乘涼,能蹭一波微信的「流量紅利」,但實際上,能不能蹭著且不談,這其中創造場景、引導流量的成本並不一定少於流量成本,甚至代價可能更加高昂。而且我們還要再進一步思考:流量紅利終有盡時,如果有一天微信的流量被消耗殆盡,那小程序電商們又該怎麼辦呢?或許拼多多的發展模式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

小程序遊戲的用戶很容易被新的小遊戲吸引,忠誠度不強,導致傳統遊戲中的會員制、虛擬商品銷售等模式無法有效嫁接在小遊戲上。在這個層面上看,小遊戲內部商業邏輯和成長路徑遠未成熟。如何高效地吸引用戶?如何提高用戶轉化率?要將用戶轉化到哪個方向、哪種程度?……這些問題都等待小程序遊戲開發商去回答。但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還沒出現一個足夠成功的小程序遊戲有底氣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只能靜觀其變。

這是因為對用戶來說,工具類APP雖然需要下載登陸,但功能更全、界面更優化,小程序則由於自身有限的內存,不能支持較為複雜的功能的使用。而且,微信目前依然設定小程序不能主動向用戶發送消息,這就導致很多時候用戶使用過小程序後一去無返,小程序商家也無能為力,不能主動喚醒消費者,被迫流失了大量用戶。傳統APP在同樣的情況下,則可以用推送觸達沉睡用戶,增強用戶黏性,避免不必要的流失。

小程序出現以後,商家獲取流量的成本大大降低,用戶獲取商家信息的成本也顯著降低。商家可以通過鼓勵線下掃碼、口頭推薦等方式引導消費者使用小程序,有效打通線上線下,利用線下場景增加獲客機會。這樣不僅可以給線下顧客提供更加方便周到的服務,還可以為商家的小程序匹配到更加精準的目標用戶,可謂一舉兩得。平台化微信本質上是一個社交軟體,但很明顯,它的野心遠不止社交。

社交化人們在某一類小程序中的聚合,本質上都是興趣驅使。小遊戲能夠在群里查看排名,加強了對群內用戶的細分,形成了更小更精準的興趣聚落;其最近新出的可以雙人或多人同時玩的設定,讓小程序的社交屬性更加凸顯。電商平台則可以通過小程序形成自己的消費者社群,極大拓展自己的用戶嗅覺,對消費者行為形成更為精準的預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乖不是不乖 的精彩文章:

TAG:小乖不是不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