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數據智能,推動產業創新

數據智能,推動產業創新

2018年7月10日-11日,2018中國大數據應用大會在成都召開,大會以"大數據賦能數字中國"為主題。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大數據專家委員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學會、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辦,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工程技術創新委員會(WFEO-CEIT)、成都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成都市博覽局全力支持,中國電子器材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學會科技交流中心承辦,業內知名媒體至頂網與科技行者協辦。大會上醫渡雲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孫喆先生髮表了《數據智能,推動產業創新》的主題演講。

數據智能,推動產業創新

精準醫療推進的困難因素

從全球的醫療發展來看,精準醫療的概念,現在成為了一個熱門的主題。精準醫療其實它有一個很大的精準點,就來自於是不是基於真實的世界去做,能不能基於海量的數據去做,這個其實是做醫療大數據的一個基準。

無論是對於醫生診療,還是監管局監管藥片,以前都是隨即對照的方法,它帶來的好處是比較明確的效力研究。它的問題在於會有特定的設定組。比如說我們要去對照某一個人群有沒有效果,它要把所有的干擾因素都去掉。當我們研究的藥品放到現實當中,有些藥品是沒有效的,我們實際感受到的葯是沒有研究的效果那麼好的。

在今天的真實環境下,真實的數據它有幾個大的部分,一類最核心的還是圍繞臨床數據,無論今天做新葯的研發還是做真實世界的診療,都是在大量的醫療當中去做,這都是數據核心的部分。為了把數據做好,還要考慮今天在精準醫療所需要的生物藥品數據,基因數據,包括氣侯環境,外部的數據,以及每個人的健康生活狀態的數據,這些數據的共建才能為精準醫療打下一個基礎。

現實當中,醫療數據相較於其它的行業而言它的共性是不一樣的。醫療機構的封閉導致無法將醫療數據共享。從立法的角度來講,醫療數據首先是屬於患者的,很難被企業或者是醫療機構去使用,我們的行業進程和實際的狀況還是有差距的,所以還是有一條比較長的路要走。

此外,醫療數據對比,會比金融數據更難。因為它是非結構化數據,醫療發生對於疾病的描述,僅僅是疾病當中的可能是5%或者是10%,還有很多我們不知道關於醫療相關的數據,這都阻礙了我們在醫療數據應用上處理的難題。

如何做好醫療大數據

從2015年開始,無論是大數據還是人工智慧都成為了國家的戰略,要建立統一的信息平台對行業的數據治理。推動了信息產業更多的進入到這個行業之中

把醫療大數據做好的核心是要解決數據網路的問題,也就是說這些數據從哪兒來。當前數據存儲在不同的醫療機構、不同的製藥企業之中,又缺乏一個好的標準、缺乏共享機制、缺乏流通環節還有隱私保護環節。這些都是要挖掘的,需要進行採集、清洗、重構。需要有對數據的認知能力。

行業的趨勢,首先是要解決醫療數據獲取的問題,挖掘出可用的數據,構建成產品應用平台,打通閉環,之後才能服務於其它的機構。

醫渡雲的技術優勢

醫渡雲今天在中國已經是這個行業從數據的規模到整個的產業應用閉環是做得最完整的。現在醫渡雲整個平台和合作夥伴覆蓋了三億的人的數據。差不多有十二億人次的臨床數據。醫渡雲聯合了一百家醫院,同時有七百家以治療為主的醫院網路體系,還有70萬醫生群體幫他們做診斷。有大量覆蓋的疾病,這個疾病是大類的疾病。應用的方面其實涉及到的方向主要是集中在醫療、科研、管理,包括政府監管和新葯研發這幾個大的行業。

醫渡雲非常強調跟醫療機構的合作,中國最主要的醫療數據也是存儲在醫療機構。在全中國腫瘤領域,以及在綜合化醫療領域最好的醫院都是醫渡雲的合作夥伴。同時醫渡雲需要和各地的政府,和很多的專家,很多的醫科大學從人才的角度,從區域人群的數據和整個公共服務的角度都需要把這個網路體系做起來,去解決應用場景應用問題。

醫渡雲業務最下層構建的是整個醫療大腦部分,往上是醫渡雲的醫療服務平台,它面向政府的監管,面向老百姓的健康,以及保險等幾個大的方面。

醫渡雲有600多人,60%從事過醫生事業。做了這些基礎化的服務之後,醫渡雲還希望把平台支撐到醫療機構。醫療機構裡邊有大量的產業專家,需要跟合作夥伴建立以疾病、專科為主的臨床的研究網路,在這個研究網路可以看到還是以全生命周期為基準的數據為本。今天在醫渡雲的平台上,醫生可以協同打通自己的GCDP進行新葯的研發,這都基於醫渡雲底層技術優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傳奇CTO譚瑞忠加盟華雲數據:希望能夠讓先進理念在中國落地
傳統餐飲搭上華為雲 邀您共享「雲」上美食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