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微軟總裁訪華談AI倫理:要讓人工智慧平穩發車,需要啟程前「裝上剎車」

微軟總裁訪華談AI倫理:要讓人工智慧平穩發車,需要啟程前「裝上剎車」

經過這幾年的打磨,人工智慧從技術基礎到應用場景等各個層面的探討不斷深入,如今,「AI平民化」開始成為了一個超級話題。

譬如谷歌的雲機器學習平台(Google Cloud AI)、AutoML 平台,百度對外開放的超過110項的核心AI能力以及深度學習平台 PaddlePaddle,再譬如微軟通過其雲計算平台Azure開放的,供使用者按需調用的認知服務API介面等等。這些技術開放平台的出現,大大降低了AI使用門檻,成為AI產業化的重要助力。

對於這樣一個話題,微軟公司總裁施博德(Brad Smith)在日前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倫理和角色》」報告發布會中這樣說:「在PC時代,Windows的出現使得電腦操作得以平民化。而在人工智慧時代,微軟的願景也是希望把商業智能和人工智慧帶入千家萬戶,讓每個人、每個組織都能從中受益。」

微軟總裁訪華談AI倫理:要讓人工智慧平穩發車,需要啟程前「裝上剎車」

左到右依次為: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微軟公司總裁Brad Smith、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薛瀾

「比如說語音、自然語言翻譯、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任何一個客戶都可以通過許可安排使用他們想要的API,然後開發自己的人工智慧產品或者服務,真正地讓人工智慧落地到每一個行業。」Brad Smith說。

人工智慧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人」

為此,這幾年來微軟確實做了不少事情。比如:

在醫療行業,藉助微軟認知工具包的Airdoc解決了大規模醫療數據處理和實時並發的需求,幫助醫生提高了診斷效率和準確率。以糖網病為例,Airdoc幫助醫生快速完成了視網膜病變的篩查及分析,提高了醫生的識別和診斷能力,以及對疾病的管理能力;

在教育行業,微軟與中國發展基金會合作發起了「智能村小」項目,利用微軟雲技術,開發了一套基於office 365遠程雲服務和Kinect體感技術的實時遠程教學解決方案,目前已經在青海和貴州開始試點,為6所學校、4個村教學點提供語數英課程的同步遠程教學;

在公益行業,微軟通過和公益機構「寶貝回家」的合作,藉助基於微軟智能雲服務的人臉識別API,實現了對人臉圖像的掃描,並利用先進演算法比對兩張照片相似度,從而為數以萬計的走失兒童照亮回家的路……

正是得益於像微軟提供的這樣的開放能力,使得人工智慧如今能以更快的速度融入我們的生活中,除了醫療、教育、公益之外,網路購物、交通物流、語音助手、社交媒體……處處都有人工智慧的影子。

然而,與此同時,人工智慧也給許多人帶來了「恐慌」。比如對傳統產業的顛覆、對工作崗位的替代、對隱私的侵犯,甚至是對人類地位的威脅。

對此,Brad Smith認為,人工智慧面臨的最大挑戰其實不在技術,而在於設計、開發和使用技術的人,以及人類在其中的態度和自我定位。

「比如很多人在擔心人工智慧的『奇點』問題,我認為有擔心總比沒擔心好,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深思熟慮,更早地看到問題解決問題。」Brad Smith表示。

所以,當大多數人還在感受人工智慧對人類傳統思維巨大衝擊時,微軟已從企業責任的角度,提出了開發人工智慧的六項基本原則,包括公平、可靠與安全、隱私與保密、包容、透明、負責。

微軟認為,要設計出可信賴的人工智慧,必須採取體現道德原則的解決方案,在賦予計算機更大力量的同時,也需要用社會倫理來引導它。

以此為出發點,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聯合微軟公司在會上正式發布了《未來基石——人工智慧的社會倫理和角色》報告。

為人工智慧裝上「剎車」

「人工智慧是如今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加速器,如果我們決心要利用人工智慧帶來的無限機遇,最好在衝進未知之門之前給這輛汽車裝上剎車,讓它真正地行穩致遠。而這個剎車就是倫理規範和公共政策主張,同時這也是『未來基石』的來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研究一部主任俞建拖表示。

微軟總裁訪華談AI倫理:要讓人工智慧平穩發車,需要啟程前「裝上剎車」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助理、研究一部主任俞建拖

據他介紹,報告主要傳遞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要充分理解人工智慧的本質,理性客觀地看待其在社會中的角色,避免被科幻小說、電影等戲劇化主題所支配,進而引發恐慌;

第二,必須意識到如今人工智慧的應用和普及遠比我們所看到的更深入、全面和廣泛,那些看不到的領域往往可能存在更大風險;

第三,明確了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以及在全球視角下展示出的巨大應用前景,同時也指出了中國在深度學習層面的優勢以及基礎研發、核心軟硬體層面的不足;

第四,人工智慧惠及的不只是一兩個國家,而是造福於全社會;

第五,要正視人工智慧帶來包括技術層面和社會層面的挑戰;

第六,人工智慧要超越純粹的技術和經濟視角,更多從社會和人文的視角考慮和發展。

「我們認為,最終人工智慧在社會中的角色,應該取決於人類自身的選擇。」如報告所說,要理解人工智慧的社會影響,首先要認識人類智能在社會發展中的獨特作用。在人類發展進程中,知識的增長和社會協作體系的擴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人類大腦提供的智能基礎。正是因為智能,才使人類有了「萬物靈長」的地位,得以區別和超越地球上的其他動物,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當然,這不僅需要更多的機構、企業能夠肩負起社會責任,也需要從國家角度出台更多關於人工智慧開發和應用的政策和準則,加大基礎研究領域的投入,在支持科技倫理和科技哲學的前沿研究和知識普及的同時,加強倫理和法律方面的監管。」俞建拖表說。

據此,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薛瀾教授在隨後的對話中表示,「技術的發展如果完全由市場推動,走到某種萬劫不復的境地是有可能的。但是,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認真地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避免其中的風險,那麼技術所帶來的價值將是非常樂觀的。對於人工智慧,我們應該是『熱情地握手,謹慎地擁抱』。」

微軟總裁訪華談AI倫理:要讓人工智慧平穩發車,需要啟程前「裝上剎車」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

「我們有理性的能力,也有自由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人類自身所共有的。幾十萬年來,人類演進使得我們有了足夠的智慧應對各種時代的變遷,吸取科技創造的價值,並且解決其中帶來的問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秘書長盧邁總結說,「當然,這需要需要政府、學界、企業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努力,建立負責任地使用人工智慧的原則、政策和法律,一起應對全社會和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至頂網 的精彩文章:

變革服裝業:區塊鏈掀起一股顛覆時尚的風潮
來不及設計了,我們直接把結果貼出來了

TAG:至頂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