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還沒成為美女?真的是因為你缺點太多嗎?
對審美稍有研究的人,比如說本號的讀者們,應該已經能意識到一點——
沒有人是毫無缺點的,哪怕是女明星,甚至是哪些外貌封神級的女明星:
王祖賢、李嘉欣、鍾楚紅都是大美女
不信去論壇上看一看,王祖賢男人婆、李嘉欣顴骨高額頭太短、鍾楚紅臉太方不夠白……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硬體上「缺點」確實存在。然而,硬體上不完美,是不是就一定整體上不好看了呢?
顯然不是。
硬體只是美的基礎,但絕不是美的全部——
對於同樣的硬體,不同人的「觀感」可能完全不同,對於是否好看、有多好看的判斷也可能會完全不同。
舉個例子,楊冪。她屬於優點和缺點都很鮮明的人,所以狀態不太穩定:
會有驚艷的照片,也會有看著比較慘的照片
即使針對同一張照片,喜歡她和不喜歡她的人,看到的情景,也可能完全不一樣。
用圖片來說明的話,這是原圖:
這個時期對比比較明顯,所以選的是美人心計時期
在喜歡她的人眼中,很可能是只看到優點,甚至放大優點來看的。除了優點之外的其他部位,不重要,也看不到。
用圖片來比喻,大概是這種感覺,我們稱為「友好濾鏡」或「粉絲濾鏡」:
只看到優點的視角
相對的,討厭她的人,可能會有選擇性地忽略掉她的優點,而著重於她的缺點。
圖片比喻的話,是這種感覺,簡稱「反感濾鏡」:
只看到缺點、放大缺點的視角
雖然這兩種人,看的可能是一張圖(一種硬體),但是由於關注點和視角不同,很可能一方覺得「好看死了!」一方覺得「一點都不好看!」。
這點不難理解。但它對於普通人來說,有什麼意義?
相對於一般人來說,審美入門級的人往往已經意識到了「硬體」的重要性,但也往往容易陷入「硬體=全部」的找茬模式中。
比如說,很多人的留言都是這樣的:
「我有ABCDEF缺點,有些還沒辦法改,每次照鏡子我都好愁,我應該怎麼辦?」
先要意識到一點,你所謂的缺點,是「對於整體影響很大」的真缺點,還是,「其實沒什麼影響,只是你總盯著這裡看」的假缺點?
怎麼區分上面這兩種缺點?非常簡單的方法,是P圖或者改造型:
以劉詩詩下面這張照片為例:
左邊原圖,右邊加強了眼線和眼影
劉詩詩的「缺點」之一,是雙眼皮較寬、眼珠露出不足,這使得她淡眼妝會比較無神。
除此之外,上圖中你還可以找到不少「缺點」,比如露鼻孔啦,鼻頭比較圓啦,太陽穴有點凹啦,髮際線有點刻意啦等等等等……
但其實,只需要給她加一點眼線+眼影,讓她的眼睛有神(上圖右)之後,整體效果就會好很多——這屬於真的重要的「缺點」。
相反,如果我們找錯了重點,會發生什麼後果呢?
左邊是原圖,右邊是模擬太陽穴填充的效果
如果你過於關注「太陽穴是否凹陷」這一點,那你可能覺得上圖左的劉詩詩,太陽穴太凹陷了,一定要改過來。
但事實上,由於她眼睛短,即使改過這個缺點之後,也並沒有好看很多,甚至變得有點不像她——
這種就屬於上文定義的「假缺點」,不是說這種缺點客觀不存在,而是它不那麼重要,解決它往往不太能提升顏值(甚至可能造成更多問題),因此沒有必要糾結於這一點。
事實上,當你退出「找茬模式」,不要總是盯著自己所謂的缺點看,回到「整體模式」時,你會發現,其實真正影響你顏值的缺點並不多。
但還是有缺點哦,怎麼辦?繼續看:
其實答案就藏在第一段的兩種「視角」里。
對於缺點,可以讓它真的不存在(但很難),也可以讓它存在,但變得不明顯。
硬體沒變,但如果讓大家帶著第一段「友好濾鏡」去看你,忽略你不好的地方,著重於好的地方,顏值評價自然會提高。
很多人可能還是有心理障礙:
「可是,我的硬體沒有真的變好,這種變美,難道不是一戳就破的肥皂泡,不是自欺欺人嗎?」
這裡要引入幾個關鍵的概念,「硬體」和「狀態」。
假使你的硬體是一個長方體:
假如這是你的硬體
而從不同的角度去看,觀察到的會是完全不同的形狀:
不同角度地觀察,形狀可能完全不同,這個我們稱為「狀態」
同樣的「硬體」,可能對應完全不同的「狀態」——但你要說這狀態就是「假的你」嗎?顯然也不是。
變美的方法,固然包含著硬體的改善,但更多時候,是讓你在本身的「硬體」基礎上,找到一個更好的「狀態」,從而提高你的顏值觀感。
以周冬雨為例,我不說,其實很少人會發現,她的鼻子比例上(相對於臉和嘴)是大的:
有些圖還是比較明顯的,嘴巴和鼻子基本同寬了
但她顯然注意到了這一點,日常流出的照片往往會使用各種技巧,來弱化鼻子大。
(其實明星不僅是硬體突出,往往在「呈現好狀態」這一點上,意識也普遍優於一般人)
比如遮擋:
利用遮擋,弱化鼻子
利用光線自然地「分割」鼻子,不僅可以讓鼻子顯得更小,而且可以讓鼻子顯得更高、更立體:
利用光線弱化鼻子
因為她的鼻子大,是針對臉和嘴來說的,所以咧開嘴笑,也可以讓鼻子的比例顯得更小:
周式笑容,弱化鼻子
只要她把「弱點」很好地修飾了,別人看她時,就更多是用「總體模式」而不是「找茬模式」,總分自然提高。
在這一點上,明星需要比普通人當心很多:鏡頭比人眼要挑剔多了,千百次成功一次黑照,那麼黑照可能成為永遠的黑歷史。
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通過營造「好狀態」來提高自己的顏值,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
方法之一,是盡量製造「好狀態」的瞬間,避免「差狀態」的瞬間。
舉個例子,當我提到新垣結衣時,你腦海中出現的,更可能是下面哪一張圖呢?
左邊笑了,右邊是無表情
相信大多數人會選擇上圖左的笑容圖。這其實很有意思——
笑容其實是一個需要用力才會出現的表情,當你想起一個人時,對應的形象是笑著的她,那多半說明,她更多時候在笑,這就是刻意控制的結果。
簡而言之,你對改變硬體可能沒太大能力,但你可以控制自己的「狀態」。
當然也有人不適合笑,這種人就更適合更多無表情
假使你的硬體70分,但你能在大多數時候,維持在80分的狀態,那麼很可能大家就認為你的顏值就是80分。
這段話很重要,因為對應兩種常見誤區:
「我用頭髮遮了顯臉小,但是一想到自己不遮還是臉大,我就覺得不是自己,沒有真的改變,不是真的我,心裡不舒服。」
遮住臉的你,是「好狀態」的你,但也還是你。你不僅包括你的「硬體」,也包括你的「狀態」。
問題是遮的太生硬,而不是「遮」和「修飾」本身有問題
硬體好是本事,能維持一個好的狀態,難道就不是本事了嗎?先天身材好是爹媽給力,後天鍛煉控制飲食更好看,難道就不可敬?
另一種極端是,覺得自己要24小時360°維持完美的狀態,只要哪天狀態稍微不好,就非常沒信心。
結合上一段,普通人面對的,往往並不是挑剔的鏡頭,而是看整體、有重點、有情感偏好、有光環效應的人眼。
只要在大多數時候保持較好的狀態,避免毀滅性差的狀態,就足以刷高自己的評分了,沒有人一直盯著你看的,不要自己給自己加太多壓力。
在這個基礎上,合理利用一些小技巧,可以讓你的評分更高——
對於明星來說,好的照片,好的作品,為什麼非常重要?
一個人的硬體雖不會時時變化,但每一秒每個角度,「狀態」都不一樣。
神級美女多半是影星,因為電影用好的故事、光線、背景、角度等等,發掘並記錄出他們最美的狀態。
這段紅姑的表情非常靈動,值得反覆回味
當你看到最好看的狀態後,除非之後有毀滅性黑照,不然你都會傾向於用「友好」濾鏡去看她。
舉個近一點的例子,哭泣也是小仙女的永野芽郁:
哭起來都閃閃發亮的女性啊
當你看到這張好看的照片後,你對她的印象,可能都是「哭起來也好看」「眉眼很好看」「嘴唇形狀也很可愛」「透明的皮膚」……
如果第一次get到了她的優點,那麼下一次看到她的時候,往往會開啟「找尋優點」的友好濾鏡模式:
比如說這一張,很多人其實看不出她鼻子大(和嘴巴比例問題),而盯著她的眉眼看了
另一個例子是徐夢潔,她也是很懂得「營造好狀態」的人。
當你get到她的萌點,比如說略微下垂的眼睛,笑起來好看的弧度,肉嘟嘟的臉頰之後……
哪怕有那麼幾個瞬間,有一些別的問題出現,你也會選擇忽略,這也是「友好濾鏡」在作用:
其實右邊有淚溝法令紋下垂,但如果你喜歡她,多半會只看好的地方,忽略這些「缺點」
我們之前出過拍照教程,幾期之後,得到了很多這樣的留言:
「拍的好看有什麼用?真人還是不好看,自欺欺人有意思嗎?我覺得學拍照,沒有用!」
其實就是鑽到牛角尖里了,沒有意識到「硬體」和「狀態」兩者各有意義。
明星也需要出動態,出真人,這並不阻礙他們依然會把每一張照片都弄成最佳狀態,來提升自己在群眾心目中的顏值。
好的狀態不僅指P,包括表情光線氛圍等等等等,比如眼睛不大就往下看。
「找好的狀態」本身是一件有用且有意義的事,只是不能過分——
如果你最佳狀態75,你照+P成80分,提高最高分,久而久之,可能別人心目中,你就是80分的狀態。
但如果你本身最佳狀態60,你照+P成90,沒有人會認為那是你,自然就起不了「提升顏值」的作用了,還會顯得你很照騙。
以照相來說,你本人就長那樣,但為什麼照的好看的照片還是很重要?
如果你留心的話,會發現很多明星都有一兩張公認好看的「代表照」
當你照相時不用心,本身鼻子只是有點大,硬要前置自拍顯得鼻子很大。
我通過照片發現你的這個缺點之後,下次可能就從「整體模式」進入「找茬模式」,只是盯著你的缺點看,越看覺得鼻子越大,評價自然會降低。
相反的,我可能原來並沒有注意到,你有個部位或角度特別好看,通過照片發現了這一點。
下次在生活中一看,果然這樣看很好看,久而久之,評價自然提高。
看照片發現側面好看,下次多看側面,評分就會提高
正如前面說的,變美除了改動硬體本身,還需要最大限度地做到「揚長避短」:
對比兩張照片,有什麼發現?
很多人意識到,「揚長避短」適用於化妝、造型和拍照:
上圖右周冬雨,用白皙到透明的皮膚、紅潤的嘴唇、潔白的牙齒、笑容和下垂的眼型吸引了注意力,自然不大會去看鼻子。
相反,上圖左看不出眼型、唇色和膚色都不突出,也看不出什麼表情,缺點就比較明顯了。
而「用好照片」其實也屬於一種廣義上的揚長避短,讓大家更多get到你的優點,忽略你的缺點,所以是很有意義的。
這裡有另一個誤區,「自嘲缺點」:
「哎呀我臉這麼大,沒救啦!好看什麼呀!還不是臉大!」
雖然在人緣上來講,這種說法有好處,會顯得你比較親切不裝。但這種行為,等同於「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的缺點」上——
別人本身可能沒有發現你有這個缺點,你自己整天念叨,人家一看確實是有點問題,下次就很容易進入「找茬模式」降低評價了。
如何利用「狀態」給自己加分?
上文已經說了兩種思路,一個是盡量維持好的狀態,避免特別糟糕的狀態;一個是引導別人看優點/好的狀態,忽略缺點/壞的狀態。
還有一種思路,是利用「風格」——風格有什麼用?
舉個例子,我給你吃一道菜,你本身覺得,有點太甜了又有點酸,不是很符合你對菜的認識。
但如果我告訴你,這菜就是糖醋排骨,你的想法可能就會變成「哦原來是這樣,所以酸和甜是合理的,這菜就是要酸甜嘛!」
拿人舉例,小松菜奈。
客觀來說,眼珠露出不足,嘴巴笑起來太大,五官大而形狀偏糙,走柔美風格會很不搭:
小松菜奈的青春美少女風格,總是感覺不太對
但她眼睛帶來的不經意和冷漠感,如果走厭世路線,就恰到好處:
又濃烈又疏離的感覺,濃烈的是五官,疏離的是神態
再比如說,雎曉雯。
不喜歡的人,可能覺得她長得很不標準,眼距很寬,眼睛略短,幼兒長相。
循規蹈矩的打扮,她不會太出彩:
這麼看著就是一個小女生,不太get得到魅力點
然而,她本身誇張的比例,自帶誇張鬼馬風格。如同外星蘿莉,越誇張越鬼馬,越脫離地球人想像,越出彩:
誇張的妝容和表情,反而很出彩
鮮艷的顏色,迷幻的燈光,誇張的肢體語言,反而襯托出她的特質:
非常規狀態反而特別出彩
當然,老讀者可能會說了,我不知道我是什麼風格的啊!怎麼辦?
就簡妮我的經驗來說,在風格方面,大概分為幾類。
一種是雎曉雯這類,風格指向非常明顯,只適合特定風格,非特定風格就減分。
這類人很少會意識不到自己是什麼風格,他們要做的,就是恪守自己的風格,不要亂跨界,然後琢磨怎麼更出彩。
另一種是矛盾型,比如譚松韻,大體看來是蘿莉臉,但是人中長嘴唇薄:
放鬆狀態下薄唇人中長,笑起來會好很多
一種解是弱化矛盾,加強協調感。比如利用笑容弱化人中長,專心走可愛蘿莉路線。
另一種解,是試圖展現多面且混雜的風格,剛好眼下也很流行「可鹽可甜」,只要打磨的好,也是一種思路:
我個人覺得,她的冷感照比甜美照有特點一些,更抓我
最後一種類型,是沒有明顯的風格指向(其實這種類型的人很多)。
這種人如果不想死磕硬體,想要靠風格來增加辨識度,那麼需要付出比上述兩種更多的努力。
周冬雨是個非常好的例子,早期的她,長相上就是一般乖乖女的素凈長相,髮型衣著也流露出這一點:
早期的周冬雨
而現在的周冬雨,要說硬體,變得也不算多,最多就是膚色、眉形、妝容思路。
她的路線,我大概概括成「叛逆個性少女」,保持原有少女的特徵,而「叛逆」和「個性」的部分,其實全靠穿衣姿態和眼神——
早期的乖乖女和這樣的她,是一張臉,但肢體表情語言完全不同
看看現在的肢體語言,眼睛或漫不經心,或直直朝上,不再是軟綿綿的乖乖女,她的「硬」基本都靠自己後天習得:
想要給自己增加點個性感,周冬雨的表情神態要好好學
對於這種風格指向不明顯的人來說,找一個自己硬體上能靠近的方向,然後多琢磨目標路線的人的表情神態身體語言——靠軟體刷風格:
臉基本是一張臉,但表情打扮不同,給人感覺完全不同
不僅要摸索風格,也要強化群眾對你風格的印象。
一個例子,我們看一個人的時候,其實很少是全面認真的去看的,往往是抓住主要特徵,貼個標籤,比如「戴黑框的」「穿格子襯衫的」或者「高高白白的」。
當你接受了這種「標籤」之後,我們就很少去再仔細看別的細節——
逆向運用,當你給自己的定位是「笑顏美女」,大家也接受了這種設定,你也經常笑。
這個時候,那麼你不笑時候顯得不太好看,就很可能被忽略。你自己也不必太在意,別的狀態不那麼好看的問題。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
有些人可能覺得今天講的東西,都太「虛」——沒錯,這期更著重於方向和思路,以及更重要的是,幫大家打開一些心理上的「枷鎖」。
「化妝好看有什麼用?我卸了妝還是不好看!」
「雖然人家沒有看出來,但是我知道我有什麼缺點,總是不自信!」
「拍的好看有什麼用?我又不能24小時都那個狀態,沒意義!」
每當你再有這樣的煩惱,不妨再看看這期。核心思想:美人不僅在於「硬體」,更在於「狀態」——
與其死磕硬體,把自己弄的又焦慮又不安,甚至整容上癮,不妨跳出來,換個角度,用更聰明的姿態,從各個層面為自己加分。
意識到這一點,打開思維中的鎖,其實你就已經領先了!
P.S. 居老師的顏值分析在二條哦,也可以算作一個「利用好狀態」的例子~
戳我複習:
▼長按下方二維碼,可以關注我們▼
(微信ID: BeTheBeauty)
(除手繪圖外,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那些美到讓人難忘的眼睛,究竟贏在哪些地方?
※朱一龍為什麼偏偏是鎮魂火了?造型師要給一萬個雞腿啊!
TAG:美即是正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