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末期令清軍聞風喪膽的三個將領 袁崇煥只能排第二

明朝末期令清軍聞風喪膽的三個將領 袁崇煥只能排第二

明朝後期,清軍有著當時最精銳的騎兵,對當時明朝的邊關防線造成了巨大的威脅,清軍騎兵的高機動性也是明朝將領煩不勝煩,但是有這幾位有著出彩軍事才能的將軍頑強抵抗,他們被稱為明朝最後的防線。

李定國。南明永曆抗清名將,陝西榆林人。李定國原本是農名起義軍領袖張獻忠手下的一名大將,是與明朝政府對抗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清軍入關後,李定國的愛國之志讓他放棄私仇,成為抗清的一把尖刀。他曾今一度收復了廣西,湖南一帶,甚至還擊敗了南王孔有德,親王尼堪,史稱兩蹶名王,天下震動,對清廷造成重創,但由於內部矛盾,使其回天無力。

袁崇煥。廣東東莞石碣人,萬曆年間中進士,後自薦在遼東邊關任職,屬於孫承宗的親信,得到重用之後駐守重要軍事地點寧遠。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清太祖高皇帝),起兵之後橫掃數十萬明軍,正準備一鼓作氣沖向明廷時,遭到了當時駐守寧遠的袁崇煥。袁崇煥在無支援的情況下堅守孤城,以不足兩萬明軍,擊退了努爾哈赤的氣勢洶洶的八旗大軍,甚至造成其傷亡數千人。袁崇煥還在皇太極再次進兵時又一次成為清軍的夢魘,但由於崇禎遭受反間計,無奈被殺,此後清軍入關再無阻撓。

孫承宗。北直隸保定高陽人,曾任職明熹宗的老師,兵部尚書等,是當時魏忠賢為數不多忌憚的人物。在明朝與後金作戰連續遭到潰敗、邊關防線處於緊急危機的情況下 ,孫承宗上職成為薊遼督師,選擇修築關寧防線。修築防線這一舉措對後面明軍能夠抗擊清軍進兵有著深遠的作用。

在得到防守的保證之後,孫承宗親率軍隊向前不斷推進,穩紮穩打竟收復失地四百餘里,對清軍造成了巨大的阻礙。孫承宗的核心戰略就是先守後攻,主要就是迫使敵人無法進入山海關,用防線來確保安全。這一理念也在之後也被孫承宗的徒弟袁崇煥所運用,實在是當時最偉大的軍事戰略。

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在戰場上多次戰敗,將孫承宗視為最大的阻礙如鯁在喉。此外孫承宗還選拔培養了祖大壽、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武將,為後期明朝的人才儲備做了很大的貢獻。崇禎十一年,清軍進攻高陽,時年七十六歲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堅守城池,決不投降,最後全族壯烈犧牲,此等愛國精神應當流傳千古!孫承宗被稱為抗清第一人好不為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生閑談 的精彩文章:

托塔天王晁蓋:宋江拉幫結派 你為啥不知道
原來有43個保鏢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 其中隱藏著玉皇大帝的人

TAG:書生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