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我身邊很多外國朋友喜歡去京都,他們走進清凈又精緻的寺院里賞苔,品嘗精緻的懷石料理,在鴨川[1]邊上騎自行車,晚上住進町家[2]。有的朋友回來後認真跟我道,在不久的將來一定要住在日本。我只能點點頭,不知道說什麼才好,因為那些風景和生活方式雖然很「經典」,但和我平時的生活沒有太大關係。有時候我懷疑:朋友們所認為的日本,和我認識的日本是一個樣嗎?

25 年前,都築響一就是為了展現出所他認識的風景,拿起 4×5 大畫幅相機,騎著本田機動車跑遍東京各區,拍攝年輕人的小房間。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根本沒人過那樣的生活

都築響一踏進日本出版業界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升入上智大學文學部英文專業的第二年,男性時尚雜誌《POPEYE》誕生,不久成為引導日本文化的重要媒體。在東京長大、文化吸收力強、又愛玩滑板的青年都築響一馬上成為它的粉絲,後來獲取在其編輯部打工的機會,有時還為編輯幫忙翻譯美國時尚雜誌。「提交畢業論文的時段,我剛好在美國進行採訪,都沒功夫交論文。」至於自己是否成功畢業,他後來很長時間都沒搞清楚,但這也並不影響他的職業生涯。「我這輩子都沒找過正職的工作,一向身在自由業界,沒人要看你的學歷。不過,上班族拿的年終獎金那東西,我有時候還蠻羨慕的。」

在八十年代都築響一繼續為《POPEYE》和《BRUTUS》撰稿,雖然在編輯部有自己的位子,但身份和臨時工差不多,寫了多少拿多少。2016 年《POPEYE》迎接 40 周年之際,WOWOW[3]在官網上播放一系列的視頻節目《2016 年的 City Boy –POPEYE 創刊 40 年》[4] ,其中都築響一介紹當時《POPEYE》編輯部的風景: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你告訴主編紐約那邊感覺蠻好玩,主編會問你是不是真的好玩,你只能說『嗯……應該是。』主編同意你去看一看,到紐約你憑感覺拚命地、儘可能地享受那裡的文化、找素材,回來就寫數十頁的版面。用這種方式來寫的內容讀者一般都會喜歡,因為大家沒聽說過。我後來離開(《POPEYE》)後才發現這是很特別的做法,其他雜誌通常會開每周一兩次的選題會,你先得向主編和其他編輯仔細說明自己的選題如何好玩。說服大家必須得有東西給人家看。但是,你有東西能展示出來,這等於是別人已經介紹過的,那你還要寫嗎?在《POPEYE》編輯部,若你寫出來的東西有意思,能有下一個機會,不怎麼好看就沒有下一次了。對沒有能力找素材的人,這種做法應該很嚴苛,但若你有觸角找東西寫,你會覺得好玩的很。」

在雜誌編輯部的 10 年間,都築響一學好撰稿和編輯的心得和技術。而到 30 歲那年他決定出來單幹,自己策劃自己寫稿。隨後發現京都的房租比東京便宜,便到同志社大學(位於京都府)附近租住。他申請了京都大學的旁聽生,每周一次騎自行車上課,第一年學日本建築史,第二年參加日本美術史課程,上完課便到京都各處,看遍當天課程里提到的建築。他在祗園、先斗町等花街或在居酒屋裡認識到當地出版人和海外人士,這成為他後來執筆並編輯全 102 冊的現代美術全集《ArT RANDOM》[5] 的基礎之一。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ArT RANDOM》(78) Martin Disler封面(圖片來自日本亞馬遜)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在雜誌社撰稿的時候我發現,日本媒體對現代藝術的了解並不深,同時得知海外年輕藝術家很難有機會出版自己的作品集。透過《ArT RANDOM》,我一方面想給日本年輕人認識到當時最新的藝術潮流,另一方面想給海外藝術家們一個平台好好介紹自己。所以每一本的定價控制在 1980 日元(約合人民幣 120 元),作為藝術類的出版物相對便宜,每次書做好,我把 100 冊的樣書寄給藝術家,這樣他們辦展的時候可以賣給觀眾、好好宣傳。」

不知不覺,年輕的都築響一做起日本和海外藝術界的橋樑。有一天海外攝影師和撰稿人來請他幫忙在日本找拍攝場景,他們的目的是做一本介紹「日本風格(Japanese Style)」建築和生活方式的攝影集。外表簡潔、清新自然、簡潔淡雅。乾淨的榻榻米上布置一個極簡風格的茶几,看著窗外的日式庭院喝茶。這是海外攝影師們想要的場景,但都築響一發現這種風格的房子很難找,找不出符合他們要求的拍攝地點。很快他發覺其原因所在:「因為很大部分的日本人,包括我自己,根本都沒過那樣的生活。」

Style 的本意

當時的日本還在泡沫經濟的尾巴上,已實現了世界都認可的豐裕社會,美國學者創造的「日本世界第一」這個說法風靡了一時。大學生在五星級酒店開派對、晚上在六本木除非你手裡有幾張「萬札[6]」給司機搖搖看,否則招不到計程車……那個瘋狂的時代為後代留下了神話般的種種故事。但都築響一知道,自己身邊的很多年輕朋友並沒有嘗到這些甜頭,他們依舊住在小小的榻榻米房間,一邊打工一邊追求自己的夢。「他們的房間雖然一點都不符合海外流傳的所謂日本風格,但也因為如此能代表真實的普通人和最普遍的生活方式。這才是 Style 呀,而只能在時尚雜誌上方可看到的 Japanese Style,算是個例外。」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他 1993 年發表的《TOKYO STYLE》包括 100 多個在東京生活的年輕人的房間,裡面一個都沒有完美刻意的家居設計。「在家居雜誌上被介紹的房間和主人,實際上是少數派。為什麼我們非得要大的房子、買那麼貴的沙發?為什麼在家裡吃飯要配精緻的器皿和酒杯?我們就屬於多數派的,為什麼一定要學那些少數派?從另一方面來看,我認為書中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全。別人忍受昂貴的房價和極為擁擠的通勤電車時,他們選了一個便宜的小房間,房租沒給他們太大壓力,每周幾天騎車去打打工,用剩餘的時間做屬於自己的事。」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出版後的讀者反應,是都築響一自己也並沒有想到的。書中附上的讀者回饋用明信片,一般來說沒有很多讀者寄過來,而《TOKYO STYLE》讀者寄來的明信片真不少。據都築響一介紹,其中大部分讀者住在日本鄉下。他們在明信片里寫到:「想都沒想到東京也有這種地方」、「若東京人的房間真的是這個樣子,俺家比他們的好看很多!」……

當時在日本特別流行《東京愛情故事》等時尚電視劇,很多年輕人相信了被媒體美化的東京,相信那樣才是自己該有的生活。「這種媒體,只給那些中小城市的年輕人一種自卑感。而這個自卑感是來自虛擬而被美化的東西。透過《TOKYO STYLE》的拍攝和出版過程,我發覺大媒體難免帶有這種欺騙。你一旦看清媒體排放出來的虛構,即能發現龐大的現實。這是當時學到的事情中最重要的。」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這棟老房的房租三萬日元/月、無洗澡間,附有公共廁所。這裡住著一位年輕服裝設計師。圖片來自《TOKYO STYLE》。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你肯不肯掉頭回去看一看

「為什麼日本的小地方總會有大型藝術品擺在外面呢?」1997 年都築響一憑藉《ROADSIDE JAPAN 珍日本紀行》獲得木村伊兵衛攝影獎,這是該獎歷史中非專業攝影師獲獎的頭一次。而這本攝影集的源頭來自於他和雜誌《周刊 SPA!》總編的飯局以及當時隨意而出的幾句話。東京大阪京都之外的日本到底怎麼樣?總編覺得這個主題很好玩,同意讓都築響一負責欄目《珍日本紀行》試一試。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當時網路並沒有普及,要去日本鄉下根本沒有能參考的信息。他花了 10 萬日元(約合人民幣 6000 元)買了馬自達的舊車,載上 4×5 大畫幅相機、單反和大量的膠捲,自己開著車找素材。「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旅遊節目,主持人拿麥克風問問當地人,問出一個好玩的地方看似挺容易的。但實際上你真的跑過去問,人家根本不曉得應該給你介紹什麼。哪怕在附近有個秘寶館(色情博物館),他們不會告訴你的,要麼認為那個東西不好,要麼根本沒發覺那個東西是值得介紹給外地人,對他們來說那種地方是『不存在』的。這也不能怪他們,你想想,人家覺得自己的家鄉沒意思,才出來東京呢。所以,所謂有趣的地方還是得靠你自己找。」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Tokyo Style》可謂是對「日式」形象的反擊,《珍日本紀行》則是沿著國道開車的過程中他發掘的、大都市東京之外的日本。本來只試試兩三個月的《珍日本紀行》欄目,因為他發現的材料越來越多,最後連載時間長達約 5 年,1996 年末彙集成大型攝影集《ROADSIDE JAPAN 珍日本紀行》。「我是在東京長大的,其實我也開始這欄目後才發現,其實很多地方和東京完全不一樣,而且這樣的地方佔有日本的大部分。但是,很多日本小城市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穿得很醜或生活不夠時尚。不管是衣服、音樂、文學或藝術,絕對少數派的媒體人從大城市發來的信息控制著剩下大部分住在郊區或鄉下的日本人。」

共有 435 頁的《ROADSIDE JAPAN 珍日本紀行》,每頁都讓讀者嘖嘖稱奇。嚮往童話趣味的「加拿大世界」(北海道)、青森縣的「基督之墓」 、當地人崇拜為「乳神」的神社、山口縣的「楊貴妃之鄉[7]」、山區突然出現的黃金色巨大佛陀像、當地居民手作的地獄變……這本攝影集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想像之外的日本,讓讀者發現所謂「日本風格」給人的冷靜、整齊的幻想背後,還有雜亂並且富有創造力的生活。「您到底怎麼找出這些地方的呢?」這是都築響一每次在活動現場,必被讀者問的一句。對此他表示無奈:「假如真的有秘訣,我也想知道呢。」

「很多時候快到截稿時間都找不著採訪對象。抱著絕望的心情,也只能繼續開車。天快黑了的時候,你在路旁會看到一個手寫的牌子:當地『天才』畫家正在辦展,免費。其實你再繼續開車半個小時就能到溫泉街,你已經很疲勞、腦子不清醒,而且這種展覽很可能沒什麼可看的,在 99%的情況下你的期待會落空。但是還有 1%的可能性,這會給你帶來一個讓人興奮不已的偶遇。能否抓住這個 1%,就靠你肯不肯把車掉頭回到那個牌子,下車去看一看。」

他在東京採訪百名年輕人、開車跑遍日本的都在上世紀末,當時和現在最大的不同應該是網路帶來的信息量。撰稿人和編輯能否把網路作為信息來源,對此都築響一還有些謹慎。

「為快速理解某件事情的整體情況,當然用網路最方便。但你寫作的時候用它太多,就被拉進網路上的世界,你會以為網路上寫的就是這社會的所有。但你得記住,這網路世界是擅長用網路的人來構建的,而這社會上還有很多人不怎麼在網上表態。比如日本的 snack[8],不管你住日本什麼地方,這種店在你家附近肯定有一兩家,但在 Tabelog[9] 上怎麼搜都找不出他們的信息,社交網上也沒人點評。因為這種店根本不需要用網路或媒體來宣傳,每晚好好接待住在附近的常客就夠了。若你只靠 Tabelog 來搜集信息,永遠不會知道日本最普及的、鄉下大叔們每天去喝酒的 snack 到底是什麼情況。網路比過去確實很發達,但只用它,你對世界的眼界會越來越窄小。也是同樣理由,在網路上對我的評論如何,有多少人關注我或點贊,我不管了。剛開始我還有點在乎,但仔細想想,我採訪的 snack 女主人們、獨居的老人、色情旅館或秘寶館的主人,他們壓根都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就專心做自己想要的事。我是托他們的福而幸好有料寫成稿子而已,他們不在乎的事情,我更何況呢?」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圖為 snack 的媽媽桑。和居酒屋不同,snack 一般採用密閉式店鋪設計,從外面無法看到裡面的主人和客人,因此陌生人踏進他們的世界有一定難度。圖片由都築響一提供。

若你喜歡另類,我想全力支持

暴走卡車、色情旅館、秘寶館、暴走族的特工服、死刑犯們在獄中寫的詩歌……因為都築響一的文章和拍攝主題總有種衝擊力,他很容易被視為「四處探尋珍奇物件」的獵者。但實際上,他的採訪對象一向「伸手可及」:雖然大家都知道他們的存在,因為太親近或太「普通」,沒人認真考慮過其重要性。發表《TOKYO STYLE》之後,他在日本關西地區[10]進行類似的拍攝(《Kansai Style》)、記錄了服裝品牌痴迷者的房間和生活(《穿衣穿到窮 HAPPY VICTIMS》[11]),也有一段時間在中國上海拍攝年輕人的房間。這一系列的拍攝和採訪行為中我們能看出都築響一從來不變的立場:對無名人群——等於是對大部分的我們——的尊重,以及細膩入微而敏銳的眼光。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衣穿到窮HAPPY VICTIMS》封面,該書里共介紹 85 位服裝名牌狂熱愛好者。「他們拚命盯著某個固定的服裝品牌,買到自己天天穿也穿不完的程度。一般人認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有一種 balance,為了生活,應該把自己的收入安排好,如三分之一付房租,三分之一是伙食費,還要存款什麼的。但這樣平衡的生活太四平八穩。《HAPPY VICTIMS》中的人們沒有這種 balance,反而有意思。」(出處:《城市畫報》2009年第五期)

有時候,「日本風格」的框架會給日本人本身有種壓力。都築響一曾在巴黎、倫敦或墨西哥等地方辦過展覽,以《IMAGE CLUB[12]》、《HAPPY VICTIMS》等主題為當地人介紹真實的日本人生態。辦展之際有當地日本官方來參觀,他們一臉苦愁建議他不要介紹「這麼丟臉的」東西。「當時我還真想跟他們說,那麼他們自己來介紹日本給我看看。」都築響一淡淡道。

「秘寶館裡展現出的創意、獨居老人畫出的一幅水彩畫或暴走族在特攻服上刺繡的一句話,這些難道比東京一家美術館裡的油畫或著名詩人筆下的一行字差嗎?我不覺得。若有一個人很愛書,天天買書買到 1 萬冊,大家通常會誇讚,但若是你不顧一切地買名牌服裝,弄不好還被嘲笑。你不覺得這很奇怪嗎?我寫《珍日本超老傳》、《HAPPY VICTIMS》這些書就是因為想給大家更多的選擇,你跟別人不一樣、跟主流媒體不符合都沒關係,你本身就有同等價值的 style。我也並不是要說哪個更好,這就是喜好問題,若你還是喜歡時尚,那就由你來定,但若你喜歡另類,我也想全力支持。」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秋山祐德太子、現代藝術家。《獨居老人》中都築響一仔細問出他的人生哲學,值得一讀。圖片由都築響一提供。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若是評論家,可不能這麼說。評論家要把自己的觀點固定起來,方可評論某種東西。但我是 journalist(記者)。記者的使命是儘可能為大家擴大眼界、提供更多的選擇。可惜現在大部分的記者變成評論家,動不動說這個好那個不行,把自己放在比別人更高的位置來指揮大家。但我跟你說,大部分的記者和寫手,他們的生活狀態和大家差不多的。難道時尚雜誌上介紹百種手錶的記者,真的天天用那些高檔品牌嗎?介紹一個晚上 10 萬日元的溫泉旅館的你,難道每次出遊就住那些高級旅館嗎?我不相信。寫自己都買不起的東西幹嘛呀?要寫的話,就寫自己最了解的吧,至少寫個自己能花錢買下的東西吧。」

「可能因為我後來得了獎(木村伊兵衛攝影獎),大家認為我是攝影師。但我從不認為自己是攝影師,也沒受過專業的相關訓練。我去拍照是因為到現在還請不起攝影師,若別人能負責攝影部分,我馬上會把相機交給他,這樣我可以專心採訪或寫稿呢。因為我的主要目的是報道,所以我不在乎拍出來的東西美不美。有時候當記者的會忘記這點,拍照的時候過於注意美感,我也得經常提醒自己不要拍得太美。比如你去拜訪一家酒吧拍攝女主人或客人,把這一張當作自己的作品、個人像來拍,還是為展現出這家酒吧的氛圍、好讓大家想去那裡喝喝酒而拍,是兩碼事兒。說起來前者容易些,後者需要鍛煉才行。」

「說回媒體問題,我們也過於習慣透過它來獲取信、認識某些事。反過來說,我們很容易認為因為別人很特別,所以才會過那麼特別的人生。很多人以為人家那麼厲害,才會上電視、被記者們採訪。但實際上,比如你去 snack 喝喝酒、和媽媽桑聊天就發現,她或她身邊的普通人就過著波瀾動蕩的一生,他們人生的那種精彩一點都不遜於電視上的那些藝人或明星。我採訪的也都是普通人,卻經常被被人歸類於另類,真摸不著頭腦了。」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自由身份帶來什麼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到現在,他在各種紙媒或網路媒體上有過連載欄目,連載結束之後馬上做成紙質書。每年至少出一本,出兩三本都算正常。在這個過程,從做選題、搜集信息、採訪、攝影和撰寫,除了出版社的責編偶爾參與之外,通常都是他一個人完成的。

「剛開始想到《TOKYO STYLE》這選題後,我找過很多出版社,結果沒人理我。那是 25 年前,日本的景氣還是可以的,但每個出版社就是不肯。我又請不起攝影師,只好自己買相機和膠捲,沒有任何人支持我的情況下開始拍攝。真不知道當時為大量的膠捲和洗片花了多少錢呢。」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接下來的《珍日本紀行》也一樣,自己開車跑各地,寫稿拍攝都單幹的,這樣才能控制成本。而這個過程讓我慢慢發現,其實很多事情若一個人干,哪怕沒人理解,最後還是能做成。回想過去的每本書,其實因為我是一個人才能做出來。若組織成一個團隊,每個人的負擔可能會少一些,但選題上會有不同意見,出去一趟採訪旅行什麼的成本也會變得龐大。一個人就自由很多,選題或寫作方向能由自己來控制,不用聽別人的提議。」

從沒上過班、也沒拿過工資(主要收入為稿費和版稅),四十年當自由編輯兼撰稿人的他,曾在書中坦誠地寫道:「一直當自由業,這意味著除了自己外的編輯都不是同志,而是競爭對手。」

那麼,什麼事情和動機能夠讓他奔跑這麼久?「年過花甲,體力一年不如一年,而我做的事兒就是打電話申請採訪、為了採訪路費精打細算,和四十年前沒啥差別。但我還是認為自己能做這份工作是個僥倖,只要你能保持好奇心和素養,總能有個結果。」

電郵雜誌《ROADSIDERS』Weekly》

都築響一從 2012 年 1 月起主辦電子雜誌《ROADSIDERS』 Weekly》,至今已出刊三百多期。每周三的凌晨被發到讀者郵箱里的該刊物滿載大量的文字以及高清版的色情、殘酷、幽默和熱情,讓讀者們在早晨的通勤電車上或辦公室裡面紅、偷笑或流眼淚。

「我最初的想法是辦紙質雜誌,但這成本太高了,雜誌至少需要幾億日元的資金。另外,紙媒還有幾個問題,如出刊節奏和版面。假如你找到一個有意思的展覽,若是紙媒必須用開展前的媒體用材料寫簡單的介紹文,才能為讀者提供及時的信息。或者你進行現場採訪,排版、印刷、出貨……等讀者看到信息時,很可能這個展覽已經結束了。若電子媒體,這方面的顧慮少很多了,你今天去現場採訪並寫出詳細的介紹,讀者明天就可以去看看展覽了。」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版面幅度之大也是電子媒體的好處之一。我的稿子一般會附上大量的圖片,紙媒的版面根本無法接受。電子媒體沒有這方面的顧慮,放多少圖片沒關係,讀者還可以擴大圖片,方便許多。我是希望儘可能多的人看到我發的信息,這點很重要。在電子媒體上禁止複製黏貼很容易,但我故意沒有這麼做,是因為我覺得禁止複製這個行為並不符合數字時代的趨勢。照片也絕不加水印。你想複製很容易的。因為我的報道中使用的照片並非個人作品,而是報道用的照片,本來就是為了儘可能擴散而存在。有人很在乎版權問題,加水印禁止複製,但你怎麼保護自己,最後還是會有技術把你的東西複製出來,這種沒完沒了的轉圈子我不想參加。對我來說更重要的是,看到我的文章的人自己會行動、去聽聽年輕人的嘻哈音樂、來參觀展覽或買本書。音樂早就適應這個數字時代了,很多歌曲你可以免費下載聽聽,若真的喜歡就去看演出或買 T 恤衫來支持音樂人。若是真正喜歡我的文章的讀者,我相信他們願意付錢訂閱我的雜誌、買書或參加我舉辦的活動。」

都築響一過去撰寫、拍攝的內容廣泛、數量也多,他正在進行這些內容的電子化。在日本亞馬遜網站上已經能找出他的幾本作品 kindle 版,但他對大企業框架里的銷售方式有點疑惑,加上目前的價格和格式對他來說也不太理想。比如《圈外編輯者》的紙質版(日文)定價[13]約為人民幣 111 元,而 kindle 版為 90 元,才便宜 20%不到。從製作成本來看,他認為電子版的定價比紙質書更便宜才對,目前兩者差距太少的原因是因為大企業的自我保護意識太強。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國家之間的關係也好,還是文化或內容也好,我認為過於保護自我的態度並不會產生特別好的結果。我從幾年前開始把過去的作品做成電子版,把內容複製到 U 盤裡後賣出去。這種形式比紙質書好很多,比如《Tokyo Style》的電子版,裡面收藏的圖片比紙質書多得很,共有 800 多頁,而且每張圖片非常清晰。若你要做同樣內容和清晰度的紙質版,不知道成本會多高,定價肯定不便宜。我最希望能看到這本書的讀者們買不起這本書,那就本末倒置了。電子版的定價控制到 3800 日元,若你不要 U 盤那就更便宜,直接下載到電腦只要 2000 日元。電子版的好處就是讀者自己能拉大照片,房間的桌子放什麼樣的雜誌、他們抽什麼煙、書架上的書到底有哪些、在廚房裡的廚具是什麼樣子的,你看得都很清楚。這就是紙質版、尤其是幾年前出的文庫本無法提供的信息,開本太小。說到電子版,你可能會想到 kindle 或 iBooks,但他們的問題是必須有他們指定的 APP 或閱讀器。這個做法也是大企業為了賺錢而設想的,這種做法只會成為信息傳播的障礙。那些電子書平台的問題還有……他們還會審查。我的秘寶館那本書被 iBooks 拒絕過,可能人家覺得太色情什麼的。我以後沒有打算透過這些平台發表電子版,而我會繼續把作品複製到 U 盤銷售。裡面的檔案是 PDF 版,照片並沒禁止複製,在電腦上或在手機上看都很方便。我的電子版作品目前做了四種[14],U 盤是和台灣的廠商合作的,附上說明書後裝進小塑料袋裡。」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尋找「中國 Style」

今年(2018 年)6 月,都築響一受邀到湖北武漢進行一次演講。武漢周邊的三國遺址多,不少日本的「三國粉絲」直飛到武漢,按其故事來展開《三國演義》巡禮之旅。但都築響一更加關心老百姓的生活,旅途中剩餘的時間全投入到普通街道里,看看菜市場和超市,或遊走社區。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在日本,關於中國的報道還是蠻有偏向的。媒體要麼說中國人現在太有錢,我還聽說過有人收集 12 款不同顏色的法拉利跑車……要麼報道中國貧困農村,說是人家沒東西吃。但是,在特別有錢和特別貧窮的中間,絕大部分的中國人到底怎麼生活、住什麼房間、房租和工資的比例是多少、早餐吃什麼東西,這些細節我們日本人並不清楚。我相信大部分中國人也並非那麼愛錢,過著平常而安穩的生活就很滿意了。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些普通中國人。特別奇異的建築設計或特殊突發事件,我都不感興趣,因為那些不能代表普通老百姓呀。就像我巡禮日本各地拍出《ROADSIDE JAPAN》時一樣,我很想去看看本地人都認為『啥都沒有』的地方。沒有特別出名的觀光地、沒有特別好吃的名產,也沒有什麼好看的風景。日本九成以上的地方也就是這個樣子的,媒體抽出剩下 10%不到的地方拚命宣傳那就是日本。一個晚上 10 萬日元的溫泉旅館,大部分日本人沒去過,但一次 2000 日元的健康 Land[15],大部分大叔和沒趕上末班車的白領都享受過。色情旅館也是如此,上了一個年紀的日本人,至少一次有拜訪過那種地方吧。這些風景才是我們的日常。真正的生活就在這種不出名的地方。」

他十多年前在《東京魷魚俱樂部 如何在地球上迷失》一書中寫到的幾句話,至今銘刻在我心中:「在不怎麼出名、看起來不怎麼好玩的地方,努力找出有意思的事情、儘可能享受那裡的生活。在不怎麼樣的平凡人生中,努力找出快樂而活下去。我相信,這兩者的態度之間,幾乎沒有區別。」

感人至深的一點是,他在之後的十多年間並沒有違背當時自己寫的這些話,繼續在日本和世界各地奔跑、進行採訪,在經濟酒店裡用筆記本電腦撰寫,把文章按時發到讀者手裡。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本文作者簡介

吉井忍(Yoshii Shinobu),日籍華語作家,現旅居北京。畢業於日本國際基督教大學國際關係專業。曾在成都留學,法國南部務農,輾轉檯北、馬尼拉、上海等地任經濟新聞編輯。現專職寫作,著有《四季便當》《東京本屋》,審校有「MUJI 輕料理」叢書等。

附註

[1] 鴨川(kamogawa):京都府京都市內的一條長 31 公里的一級河川。

[2] 町家(machiya):別稱為「京町家」,指的是按照傳統的木造軸組構法修建的木造家屋。外形細長,一般在宅邸的最深處設有庭院。

[3] WOWOW:日本第一家收費民營衛星電視台,成立於 1984 年 12 月。

[4] 視頻名稱為《創出POPEYE的男人們》,該視頻採訪時間為 2009 年 12 月。

[5] 《ArT RANDOM》1989 年由京都書院出版,共 102 冊。每一冊是 48 頁的精裝本(1980 日元),日英雙語。每一本介紹一位藝術家,包括凱斯·哈林(Keith Haring)、尚米歇爾·巴斯奎亞特(Jean-Michel Basquia),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文森特·加洛(Vincent Gallo)等。該系列中都築響一主要負責編輯,美術編輯為宮川一郎。

[6] 萬札(mansatsu)指的是日本最高面額一萬日元紙鈔

[7] 在日本山口縣長門市有個傳說,楊貴妃並沒自殺(而有人替她),後來她坐船到日本西南部的山口縣。市內的寺廟「二尊院」有塊墓地,號稱是楊貴妃的,附近還有大理石的雕塑「楊貴妃像」和中華風格的涼亭等,被稱為「楊貴妃之鄉」。

[8] Snack(スナック)指的是小酒館、家庭式酒吧,營業時間通常為 20:00 至凌晨,有女性在櫃檯接待客人,飲酒、聊天、或唱歌。

[9] Tabelog(食べログ)指的是餐飲指南網站,類似中國的大眾點評。

[10] 大阪、京都為中心的日本西部。

[11] 《穿衣穿到窮 HAPPY VICTIMS》最開始在雜誌《流行通信》連載(1999 年 4 月-2006 年 8 月)。

[12] Image Club/イメージクラブ:日語里的「和制英文」,縮稱為イメクラ,可譯為「幻想俱樂部」。在這種風俗店客人可以選各種服裝風格的女性(如學生、上班族或空姐等)以及配合情境的房間(如車廂、辦公室或機槍)。

[13] 日本在書籍、雜誌、報紙、音樂軟體這四個媒體種類保留「再販賣價格維持」制度,它允許出版社等機構規定書籍、雜誌等出版物的價格,在一定時間段內,書店等銷售渠道必須以此價格(定價)銷售,不得擅自降價。

[14] 指的是「ROADSIDE LIBRARY」,至今做出四種PDF版作品,如「秘寶館」、「LOVE HOTEL」、「卡巴萊(cabaret=有歌舞表演的夜總會)「Belleamie」和「TOKYO STYLE」。

[15] 健康 Land(健康樂園):指的是休閑設施與公共浴池並立的娛樂場所,提供毛巾、肥皂、洗髮水、剃刀等各種洗浴用品。健康樂園一般設有餐廳、卡拉 OK、按摩服務、遊戲中心和漫畫區,也有附設住宿設備。

攝影記者都築響一,介紹普通人生活,卻被認為是「另類」|吉井忍的二次會

受訪者簡介

都築響一(Tsuzuki Kyoichi),日本著名編輯、記者暨攝影師。1956 年生於東京,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擔任《POPEYE》和《BRUTUS》的撰稿人,其後持續現代美術全集《ArT RANDOM》等美術以及設計相關領域的編緝和執筆。1993 年發表東京居住空間的攝影集《TOKYO STYLE(中文名:日常東京)》,憑藉 1996 年出版的攝影集《ROADSIDE JAPAN 珍日本紀行》獲得第 23 屆木村伊兵衛攝影獎。2012 年起發行獨立電郵雜誌《ROADSIDERS』Weekly》,至今忙於日本以及世界各地進行採訪、攝影或辦展。

都築響一作品一覽表

[1](書名由吉井忍翻譯,括弧內為出版社名稱)

1989-1992年 藝術叢書《ArT RANDOM》共 102 冊(京都書院[2])

1992年《京都殘酷物語》[3](建築城市workshop)

1993年《TOKYO STYLE》(京都書院→2003 年築摩文庫)

1996年《ROADSIDE JAPAN - 珍日本紀行》(ASPECT→2000 年改訂增補後分為東日本/西日本版,築摩文庫)

1996-1999年藝術叢書《ArT RANDOM CLASSICS》共 8 冊(Lampoon House)

1997-2001年《STREET DESIGN FILE》系列[4]、共 20 冊(ASPECT)

———《Hell on Wheels(暴走族的單車改造)》

———《Rosso ITALIANO(義大利開胃酒金巴利的廣告設計)》

———《Portable ECSTACY(成人情趣用品)》

———《Cruising KINGDOM(裝飾貨車)》

———《Souvenirs from HELL(香港的隨葬品)》

———《City of GIANTS(印度馬杜賴的手繪電影廣告)》

———《FROZEN BEAUTIES(日本的電影廣告攝影)》

———《LUCHA MASCARADA(墨西哥摔跤手面具)》

———《Nightmare in Bangkok(泰國周刊雜誌的封面畫集)》

———《Planet MAO(中國文革時期的平面設計之力》

———《Buried SPIRIT(迦納的裝飾性棺材)》

———《The German SOUL(德國的陶制花園小人)》

———《Instant FUTURE(1970年大阪世博)》

———《Generation SEX(色情電影的海報)》

———《Voice of AFRICA(南非的偽裝收音機》

———《Spaghetti EROTICO(義大利的刺激感官/血腥漫畫)》

———《Satellite of LOVE(色情旅館空間設計)》

———《Dancing SKELTON(墨西哥亡靈節》

———《Rock』n』Roll CATS(昭和時代席捲日本的「暴走貓」》

———《Techno SCULPTURE(素人製作的電動遊戲)》

2001年 《精子宮:鳥羽國際秘寶館?SF未來館》(ASPECT)

2001年 《賃貸宇宙 UNIVERSE for RENT》(築摩書房→2005年築摩文庫)

2001年 《地方城市 Roadside Japan》(與大竹伸朗、北川一成共著)(ASPECT)

2003年 《IMAGE CLUB》(amus arts Press)

2004年 《珍世界紀行 歐洲篇》(築摩書房)

2004年 《東京魷魚俱樂部 如何在地球上迷失》(與村上春樹、吉本由美共著)(文藝春秋)

2005年 《仰看法國哥特式建築》(與木俁元一共著)(新潮社)

2006年 《性豪 安田老人回想錄》(ASPECT)

2006年 《夜露死苦現代詩》(新潮社→2010年築摩文庫)

2006年 《泡沫經濟的肖像》(ASPECT)

2007年 《巡禮~珍日本超老傳~》(雙葉社)

2007年 《HENRY DARGER"S ROOM》(IMPERIAL PRESS)

2007年 《為瘦身而上路》(築摩書房)

2008年 《沒人買的書也得有人買呀》(晶文社)

2008年 《色情旅館―Satellite of LOVE》(ASPECT))

2008年 《穿衣穿到窮 HAPPY VICTIMS》(青幻舎→2018年fukkan.com)

2008年 《大阪世博 Instant FUTURE》(ASPECT)

2009年 《秘寶館》(ASPECT)

2009年 《BORO(破布) 青森的破布文化》(ASPECT)

2009年 《現代美術場外亂斗》(洋泉社)

2009年 《設計豬快爬樹去》(洋泉社)

2010年 《Showa Style―再編?建築攝影文庫(商業建築)》(彰國社)

2010年 《ROADSIDE USA 珍世界紀行 美國篇》(ASPECT)

2010年 《HELL~環遊地獄 泰國篇》(洋泉社)

2010年 《天堂的摻水酒味~東京家庭酒吧米其林~》(廣濟堂出版)

2010年 《HEAVEN與都築響一巡禮的日本》(青幻舎)

2011年 《東京家庭式酒吧巡禮—媽媽桑我要存酒了!》(MILLION PUBLISHING)

2011年 《獨立系演歌的世界》(平凡社)

2011年 《珍日本超老伝》(築摩書房)

2012年 創刊電郵雜誌《ROADSIDERS』Weekly》(至今每周三更新)

2012年 《東京的右邊一半》(築摩書房)

2013年 《嘻哈詩人們》(新潮社)

2013年 《獨居老人Style》(築摩書房)

2014年 《監獄良品―Made in PRISON》(ASPECT)

2014年 《ROADSIDE BOOKS—書評2006-2014》(本の雜誌社)

2015年 《圏外編集者》(朝日出版社)

2017年 《無法扔掉的T恤衫》(築摩書房)

[1] 該一覽表中包括都築響一的著作、攝影以及編輯的作品。他參與的作品居多,筆者已儘可能把所有作品列出來,但若有漏洞請多原諒。

[2] 因後來出版方倒閉,該叢書不再出版。

[3] 在泡沫經濟的影響下,在當時的京都出現由著名建築師設計的各種建築。都築響一在八十年代住京都居住兩年,其期間記錄下來這些奇特的(按他的說法,「怎麼看都像個玩具」的)建築群。日英雙語。

[4] 該系列中,都築響一主要負責編輯。

圖片由作者及受訪者提供

我們做了一個壁紙應用,給你的手機加點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下載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戛納 3 個全場大獎,都頒給了帛琉的這個旅遊廣告|2018 戛納創意節
在美國也大幅擴張的星巴克,可能遇到了客流和交易數量瓶頸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