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轟炸》角色原型人物盤點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換民族明天

《大轟炸》角色原型人物盤點 他們用自己的人生換民族明天

總有些人 願意負重前行

他們在人類最大的戰鬥中成長 別無選擇

他們的崢嶸歲月 才是真正的「芳華」

電影《無問西東》裡面提出過一個問題——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這個問題當然沒有標準答案,但就是有些人,

「他們都知道自己的結局 卻還是一頭扎進了命運的洪流」

他帶著微縮版「諾亞方舟」花了一年跨了半個中國

美國加州牛、荷蘭牛、澳洲馬、英國約克夏豬、美國火雞……如果看到這麼一支神奇的動物大隊行進在路上,你會不會覺得吃驚?

1937年12月到1938年11月間,在南京通往重慶的路上,就有這麼一支另類的動物大隊在跋涉。它們的「隊長」叫王酉亭,當時的身份是中央大學農學院教師、畜牧場長。1937年抗戰爆發後,中央大學奉命西遷。王酉亭帶隊的這支動物長征大隊,也是西遷的一分子。

王酉亭像(攝於1932年)

為了培養農業人才、改變落後的農業基礎,學校在1935年申請到美國洛克菲勒文化基金,相繼從國外引進大批珍貴的畜禽品種,如荷蘭奶牛、澳洲奶牛、澳洲馬、英國約克夏豬、美國豬、美國火雞等諸多品種。」王德說,當時的畜牧場里80%以上的都是進口品種,此外還有少量的國內優良品種。

當年中央大學內飼養的各類珍貴畜禽

1938年11月上旬,這支堅韌不拔的「動物大軍」在耗時一年、跨越半個中國、行程約四千多里後抵達湖北宜昌。在宜昌,王酉亭與著名愛國實業家、民生輪船公司總經理、時任國民政府交通部常務次長的盧作孚意外相遇。盧作孚慷慨同意在輪船運輸物資的最困難時期,無償安排船隻、擠出艙位運輸這些動物到重慶。

動物大軍的「西遷長征」路線

當年王酉亭就是靠這些船完成了動物大軍的「西遷長征」

幾天後,王酉亭一行在宜昌登輪西上抵達重慶,終於進入市郊沙坪壩的中央大學畜牧場。

中央大學校長羅家倫在晚年回憶錄《逝者如斯夫集》中寫下了與「動物大軍」在重慶化龍橋附近見面的難忘場面——「在第二年(1938年)深秋,我由沙坪壩進城,已經黃昏了。司機告訴我說,前面來了一群牛,像是中央大學的,因為他認識趕牛的人。我急忙叫他停車,一看果然是的。這些牲口經長途跋涉,已經是風塵僕僕了。趕牛的王酉亭先生和三個技工,更是鬚髮蓬鬆,好像蘇武塞外歸來一般。我的感情震動得不可言狀,看見了這些南京趕來的牛羊,就像看到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我幾乎要向前去和它們擁抱。當我和這些南京的『故人』異地重逢時,心中一面喜悅,一面也引起了國難家仇的無限憤慨;我眼中的淚水也不禁奪眶而出了。」

看了下即將上映的《大轟炸》,裡面扮演以王酉亭先生為原型「趙淳博士」的是「達康書記」吳剛,這樣看來還真是神似,小豬仔真的好搶鏡的說。

他是中國空軍的組建人之一,死後墓碑後面刻下了中文

「飛虎隊」創始人是美國飛行教官克萊爾·李·陳納德。陳納德1893年9月6日出生於得克薩斯州,擁有出色的飛行技術。

陳納德少將

1937年7月初,應國民黨政府邀請,陳納德抵達中國考察空軍,擔任顧問。考察快結束之時,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納德接受宋美齡的建議,在昆明市郊組建航校,以美軍標準訓練中國空軍,他還積極協助中國空軍對日作戰。迫於日本外交壓力,陳納德的活動逐漸轉為非公開。

《無問西東》中的陳納德形象

從1939年開始,日本對中國大後方重慶、成都等地進行不停的瘋狂轟炸。中國空軍無力對抗日本航空兵進攻,中國抗戰到了最困難的時期。

1940年10月,中國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緊急召見了遠在昆明的中國航空委員會顧問陳納德。蔣介石希望美國能夠協助中國,加強美國駐華空軍,編成中國戰區第一線空軍最大限度的兵力。

10月底,抵達美國的陳納德、毛邦初與宋子文研究後,提出了一項購買計劃。幾經周折後,美國總統羅斯福批准以飛機、人員援華,並命令外交部、海軍部和陸軍部召開聯席會議,決定將原計劃交付英國尚未啟運的100架P40戰鬥機出售給中國。在二戰期間,陳納德將軍率領「飛虎隊」與中國人民一道抵抗日本侵略者,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曾經支持、幫助過我們的老朋友。

《大轟炸》中的以陳納德為原型的飛行教官Jack Johnson由布魯斯威利斯扮演

從7月6日陳納德正式向他的上司提出辭職時起,他收到了中國人寄來的不計其數的信件,其中有薛岳和杜聿明將軍的。

在他向重慶市民告別的那一天里,蔣介石將私人汽車和司機供他使用,汽車在市內被人群堵塞,人群推著汽車在重慶陡峭的街道上走了好幾個小時。一直推到一個廣場的中央。廣場上,人們用木頭搭了一個檯子,用鮮花和松針裝飾起來。陳納德獨自站在台上,

人群排著隊逐個與他握手道別。

台上堆滿了人們贈送給他的寶石、碧玉、漆器、古董和國畫,以及各種條幅和錦旗。淚水從陳納德飽經風霜的臉上流了下來。一個中國人向他說:「自從馬可-波羅以來,還沒有一個外國人那麼博得中國人的人心。」

陳納德被安葬在華盛頓阿靈頓軍人公墓,墓碑背後用中文刻著「陳納德將軍之墓」

他們,「沒有明天」地,時刻準備為國捐軀。

他們絕對是天之驕子。

他們中的2/3是第一代民國的富家子弟,出身名門。像林徽因的弟弟林恆,蔣介石的遠親、國防部長的兒子、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兒子、王光美的哥哥王光復……

本來衣食無憂,前途無量的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報考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

培養一個合格飛行員的成本,大約需要等同於其體重的黃金。空軍的門檻極高,對個人素質和知識儲備十分挑剔,所以,他們全部出自於名校。在那個小學畢業就可以當老師時代,這些年輕飛行員們也可在別的領域有所建樹。

他們是與陳納德並肩戰鬥的中國空軍,

「風雲際會壯士飛,誓死報國不生還」。

五大隊第十七中隊隊員,拍攝於柳州機場,左起第三人為林恆(林徽因的三弟)

抗戰初期,他們取得了驕人的戰績。

日軍損失飛機230架,飛行員被擊斃327人。

日本空軍的「四大天王」全部殞命。但中日兩國空軍實力相差懸殊,日本軍機多達2000架,還在源源不斷地生產。中國可用飛機不到200多架,打一架少一架。

不到幾個月,「四大金剛」全部犧牲,中國精華飛行員幾乎全部犧牲了。

歷史中的「空軍四大金剛」與以他們為原型的「空軍四勇士」

和平年代,這些家境富裕、聰慧過人的大學生可能會是當紅小生、青年才俊,成為粉絲的「愛豆」,有和美的家庭,抑或是摩登的男女朋友,微博上一大群關注和點贊者。而那個年代,他們永遠定格在了那張窄窄的照片中,平均年齡23歲。

在抗戰期間,中國空軍主力的飛行員的戰鬥壽命只有6個月。

在航校第十二期畢業生合照上,抗戰結束時沒有被畫「十字架」的人,只有 2 人。

就像丘吉爾 在《對英國皇家空軍講話》中說的:

在人類征戰的歷史中,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對這麼少人,虧欠這麼深的恩情!

每個時代,都會給出現成的「最佳選擇」。那些選擇,無一不讓人明哲保身、別多管閑事。但是總有人去背負起原本可以不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將一切個人的兒女情長、國讎家恨、從橫捭闔...都化為命運的音符,飄揚在雲間。

想起之前姚若龍為《一把青》創作的主題曲《看淡》

在亂世中,前一秒還緊緊相擁,下一秒有可能就天人永隔,她們歷經悲歡離合,只有把一切看淡才能讓自己活下去,才能在時代的汪洋中慢慢收拾起隨之漂流浮沉的心情...

從天空墜落的猛雷聲

打亂 了人生

打碎 花樣的青春

打散 了純真

隨記憶塵封的嚎啕聲

沉澱 怨與恨

沉著 或許是福分

沉淪 變幻的

愛的浮生

看淡了絕望才不濃無奈才不痛

敢親吻下一陣風起和雲涌

能幸福一分鐘甚至一秒鐘

就快幸福吧趁還能抱緊

未亡的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毅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美國中東戰略全盤失敗,侵敘美軍地位尷尬,再不撤退將遭重大損失
美國特種部隊非洲再遭慘重打擊,索馬利亞讓美軍再陷黑鷹墜落恐懼

TAG:宋毅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