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盆景藝術大師朱子安

盆景藝術大師朱子安

1902—1996.12,常熟人。自幼隨父親來到蘇州,在虎丘一花農家打工;1916—1924年,在無錫耀明電氣公司做花工;十年回蘇後,與父親一起開荒,以栽培花木,製作盆景為業。

朱子安的盆景不受傳統「六台三托一頂」等造型的束縛,根據樹樁形態確定其造型,自然新穎,20實際30年代初在滬寧線同行中初露鋒芒;

40年代初,與周瘦鵑結識,並常去幫助整理盆景,研討技藝,成為摯友,他從中增長了文化藝術修養。

1956年,經周瘦鵑介紹參加園林工作,專事盆景。他採用從山野挖取經人工多年砍伐而成的樹樁為素材,改變過去用小樹培養盆景的方法,走出了一條發展盆景的捷徑。他繼承傳統,用棕絲攀扎,採取粗扎細剪技法;在造型上,枝片設置的多少、大小依樁形而變異,作到結頂自然,減少了人工痕迹,使其千姿百態,形成了蘇州樁景古樸典雅,蒼勁自然的特色,成為蘇州盆景流派風格的主要創始人。他的作品在歷屆江蘇省、全國盆景評比展覽中獲得最高獎,如圓柏《秦漢遺韻》、錦松《蒼干嶙峋》、榔榆《龍楸》等,享譽國內外。

1989年9月,國家建設部授予「中國盆景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朱子安作《秦漢遺韻》

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挖掘野樁速成培育實踐使朱子安懂得從小樹苗培育盆景。經綁紮定型、修剪,一般要六七年,多則十幾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用於觀賞、展出,培育時間太長,成型速度太慢,他幼年時,曾隨父上山挖過野樁,從中得到啟發,蘇州郊區山巒連綿,患河縱橫,在這衣憔經常出沒的山坡和溪迪,有著各式各樣的盆景素材;太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崖隙、溪畔的特定環境,使幾十年乃至數百年的樹樁成為枯乾虯枝;它們蒼老挺拔,而又孤寡雄齊,有的甚至被人們視為殘干朽木,這些樹樁,不僅形態各異,且長勁良好,萌發力強,經一兩年培養,只頒略施整修剪,就可成景;培植盒盤之中,經過精修管理,能長得枝繁葉茂,蔥翠欲滴,許多樹樁或懸或俯或仰;有韻皋身就能自然成景,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見效快的盆景速成培育方法。

二、粗軋細剪匠心獨具挖掘野樁栽植後,一般四五月份萌發新芽,根據各個樹樁的樹形和扎片需要,剝除多餘的芽條,而每扎一片葉子,則留兩十芽條,防綁紮或其他因素損壞,造成缺堂,六七月份枝條已發硬。尚未質化時,就可以進行扎片,綁紮和修剪。剪不僅是反映蘇州盆景流派藝術特色的一個方面,而且是衡量盤扎技巧和功法的準繩,也是蘇州樹樁盆景製作中的重要環節。「粗扎細剪既是」「以剪為主,扎為輔」這種剪扎技藝。使落葉樹樁表現各個部位的自然美資。夏季樹冠豐滿,即蒼翠有清秀,即繁茂又淡雅,可供觀姿;秋冬落葉後,根,骨(主幹)裸露,雖蕭條而古樸,即鬆散又自然,可以賞勢;故有四時可賞的效果,情趣隨季節而變化,絕無人工斧鑿之痕迹,使藝術美和自然美融為一體,可謂情景相融古趣盎然。採取「粗扎細剪」的技法,宜固樁而異,對主要樹種,如榆,雀梅,三角楓等。均採用棕絲,把枝條盤紮成平而略為斜的兩彎半,然後用剪刀將葉片修剪成橢圓形,中間略隆起呈弧狀,猶如雲朵而對石榴,黃楊、松柏類等慢生及常綠樹種,則在保持其自然形態的前提下,盤扎部分枝條,或彎曲,或稀疏,使枝葉分布均勻,高低有致,修剪宜以保持形態美觀,自然為原則,只剪除或摘除部分「冒生的嫩捎,與其它流派的技法有著明顯的區別,成為蘇派盆景的主要特色。」

三,因樹型各異,千姿百態,大多是苦幹虯枝,老老態龍鍾。周瘦鵑對盆景藝術「六分自然,四分人工的標準」,在朱子安製作的盆景中得到體現。他的盆景造型,沒有確定統一的模式和規則,而是著眼於樹樁的形態與藝術效果。無論是落葉樹樁,還是常綠松柏類,選材都很嚴格,具有較高的自然美資為選擇的標準,對根,干,枝的姿態,都應細察審慎,然後決定取捨,在上盆時,讓根基或特殊部位顯露出來,以提高欣賞價值,使樹樁顯得蒼勁古樸,老而益壯藝術品味更高雅,為蘇州盆景創立了獨特的藝術特色和風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盆景聯盟 的精彩文章:

徐昊大師的盆景園
盆景藝術—詩意人生

TAG:中國盆景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