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貿易戰會不會令中國經濟全面崩潰?

貿易戰會不會令中國經濟全面崩潰?

低迷的股票市場體現了投資者內心中的恐慌:貿易戰已經開打了,會不會給中國經濟帶來致命性的打擊呢?想到這裡我們不禁要翻看歷史,學習一下1980年代末美日貿易戰的結果,以及由此開始的日本的「失去的三十年」。但我的答案卻很樂觀,我認為就算貿易戰全面開打併持續良久,也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

1,保持樂觀

經濟的發展,無非是生產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貨幣是經濟的潤滑劑,是實現物質財富分配和宏觀供求平衡的有效方法。不妨設想一下,中國經濟如何能做到「不崩潰」呢?其實也不難,大約也就幾個關鍵要素。

首先是物質財富的生產能力必須充足,足以滿足人民的需求。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翻開我國的歷史看看,改革開放之前我國貧困落後,物質財富嚴重不足,人民連基本溫飽都無法解決。時至今日,我國在物質層面已經實現了全面產能過剩,從根本上解決了國人的溫飽問題。可以說今天的中國人已經沒機會知道什麼叫做「飢餓」什麼叫做「寒冷」了,這一切都是生產力發展帶來的結果。無論中美之間是否爆發貿易戰,以及貿易戰持續多久,我國的物質財富生產能力都已經足夠覆蓋本國人民的生存需要。這就從根本上保證了不會出現重大危機。

在物質財富總量夠用的背景下,第二位的要素就是分配。我國經過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建立起了基於市場經濟的額物質財富分配體系和交易體系。今日的中國,衣食「住」行各個領域,依靠市場的自發分配,大體上都做的不錯(「住」之所以要打個引號,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土地供應量依然把握在政府手裡,政府嚴格控制住宅土地供應量,於是導致房價飛漲)。那麼未來會不會在分配領域出現大的困難呢?這裡有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貨幣供應量的基本穩定。在貨幣供應量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物價也會相對穩定,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重大危機發生的可能性。

2,物質財富產能不足的危機

最典型的此類危機,可以追溯到新中國建國以前的國統區。因為戰爭,我國經濟百業蕭條,各種物質財富的生產嚴重不足,根本無法滿足人民的日常生活需要。而政府必須加強採購,才能保證軍隊的物資供應,於是央行開始大量印發貨幣,購買國債。遺憾的是,雖然貨幣可以自由印刷,物質財富卻不能自由印刷,於是導致物價飛漲,經濟崩潰。

近期也有此類案例。例如某些資源型國家,其經濟發展模式過度依賴原油。這些國家並不生產生活物資,他們的工業部門主要是開採原油出口創匯,然後用外匯買入生活物資,以滿足本國人民的需求。這樣的經濟結構是脆弱的,一旦遭遇油價暴跌,就會出現嚴重的經濟危機。委內瑞拉便是典型案例。

此刻看來,之所以會爆發這樣的危機,主要是因為物質財富的生產嚴重不足,所以才用貨幣印刷的方式強行購買。這種危機在當下的中國,幾乎不會發生。當下的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工業品出口國,各個製造業的分支已經全面產能過剩,以至於我們必須加大力氣去產能。這樣的國家,很難想像會出現物資不夠的情況。

3,貨幣供應量突然變化導致的危機

貨幣是經濟活動的潤滑劑,離開了貨幣,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會戛然而止。我國多年以來未出現明顯的經濟危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既沒有出現貨幣的天量超發,也沒有出現明顯的緊縮。

典型的案例當屬1997年前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以泰國為典型案例。1994年開始,美聯儲開始加息,美元開始從新興市場國家迴流美國。外資拋售泰銖,換回美元,這導致泰銖匯率開始下跌。當時的泰國為了維護匯率穩定,開始動用外匯儲備買入泰銖,這就導致央行的資產負債表開始萎縮。同時,為了打擊針對泰銖匯率的投機行為,央行開始加息。加息有效增加了做空泰銖的成本,但代價是是的國內信貸進一步蕭條,進而進一步縮減了貨幣供應量。在全市場缺貨幣的情況下,商品價格出現下跌,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終於,泰國的外匯儲備捉襟見肘,被迫宣布取消聯席匯率制度,改為自由浮動,泰銖匯率瞬間暴跌。

類似的案例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里反覆上演,時至今日也未曾平息。今日的阿根廷就正在經歷金融危機,美國的加息再次抽走了外儲,為了對抗貨幣貶值,阿根廷被迫加息,基準利率高達40%。

貨幣供應量的波動,是缺乏資本跨境流動管制能力的國家都會遇到的難題。在經濟的繁榮時期,國際資本湧入本國,導致貨幣供應量突然增加。而隨著國際環境的變化,資本到了撤離的時候,就會導致貨幣供應量不足。我國是一個有資本跨境流動管制的國家,政府的監管有效限制了資本的自由進出,再加上貨幣當局適當使用各類貨幣工具,有效維護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穩定。

在未來,如果隨著貿易戰的深入,我國的外儲也開始加速流失,貨幣當局必然會想辦法維護M0的穩定增長,進而維護M2的穩定增長。我對貨幣當局的調控能力充滿信心,這群頂尖的精英的水平遠超過我等金融民工,他們有能力維護好我國的貨幣供應量穩定。

4,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的物質財富生產能力沒出什麼問題,足以滿足本國的人民的基本需求。我國的貨幣供應量也沒出現重大問題,貨幣當局有能力維護好貨幣供應量的穩定。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我國的經濟確實具有相當強的韌性,即便在貿易戰初期需要經歷一個調整期,但絕不會出現重大的金融危機,更加不會出現「失去的三十年」之類的情景。

當下資本市場的暴跌,已經充分(甚至過度)反映了我國面臨的危機。尤其是金融股的深度下跌,跌出了近年新低甚至是歷史新低。接下來該怎麼辦,讀者自己決策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資的幻想筆記 的精彩文章:

獨角獸們的上市潮

TAG:投資的幻想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