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

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美國石英財經網站7月8日刊登題為《好萊塢的怪獸電影正在回歸其亞洲本源》的文章,作者為史蒂夫·羅爾,文章摘編如下:

好萊塢最新的怪獸恐怖電影《侏羅紀世界2:失落王國》短短几周之內就在全球斬獲票房收入超過9億美元(1美元約合人民幣6.6元——本網注)。從《環太平洋》(2013年)到《哥斯拉》(2014年)再到《狂暴巨獸》(2018年),這些怪獸大片可以講述好萊塢是如何「橫掃」全球影院的,特別是其與亞洲的權力關係。

人們普遍認為,巨型怪獸電影的概念是從日本引入的——通常是以其日文名「kaiju eiga」(意為怪獸電影——本網注)來指代。1954年的影片《哥斯拉》描述了一隻被核試驗喚醒的、發生了基因突變的巨型恐龍摧毀東京的故事,這部影片以摧毀城市的巨型怪獸為形式,闡釋了人類毀滅性暴行的災難性後果,為這樣的影片類型設定了模板。

這種科幻亞類型衍生於文化交流過程,這有助於我們審視一種文化是如何從另一種文化中借鑒和回收材料的。《哥斯拉》從兩部重要的電影中借鑒了一些要素:《金剛》(1933年)和《原子怪獸》(1953年)。這兩部電影都是在《哥斯拉》構思之前不久在日本上映的。「哥斯拉(Gojira)」的名字是英文「gorilla(大猩猩)」和日文「kujira(鯨魚)」兩個詞的組合。

這種類型的文化交流持續了很長時間。美國電影公司與日本電影工作室合作,製作了《哥斯拉》和其他怪獸電影的新系列。包括香港和韓國在內的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也都推出了自己的怪獸電影。

在好萊塢,全球性的隱喻修辭被採用和重新加工,其中的懷舊性(有時是崇拜性)寓意現在非常普遍。電影《環太平洋》中人們將怪獸稱為「kaiju」,旨在向這一題材的日本淵源致敬——而這部影片的對決高潮就發生在東京。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影片《頭號玩家》(2018年)描繪了一個未來的反烏托邦社會,在那裡全民醉心於玩流行文化的VR(虛擬現實——本網注)遊戲。

早些時候傳奇影業與中國中影集團達成了一項聯合製作協議,令傳奇影業獲得了空前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影片《巨齒鯊》也是一部與中國的合拍片。

本土化戰略也吸引了中國觀眾。中國明星景甜出現在多部傳奇性怪獸電影中——在怪獸動作大片《長城》(2016)中飾演一名軍事將領,在《金剛:骷髏島》中飾演一名生物學家,在《環太平洋:雷霆再起》中飾演一名著名科學家。選用本土明星長期以來一直是好萊塢吸引地方市場的一個重要手段。地點的選擇也很重要——《巨齒鯊》的打鬥情節從小說中的毛伊島(位於美國夏威夷——本網注)搬到了中國。這部影片的演員還包括李冰冰,一位也出現在最新的「變形金剛」系列電影中的中國明星。

近年來,多部怪獸電影在中國的票房成績超過了美國本土。《環太平洋:雷霆再起》的中國票房收入幾乎是美國國內的兩倍,《狂暴巨獸》則高於美國超過50%。相比之下,「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在中國票房成績顯得微不足道——顯然,怪獸題材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更具吸引力。

(編譯/張琳)

來自參考消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君子 的精彩文章:

TAG:影君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