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學畫:王蒙是如何畫松樹的?

今日學畫:王蒙是如何畫松樹的?

釋文:

王叔明大松多作直干,其葉較諸家者稍長,雖雜亂中極有紋理。

意思是說,王叔明作品中的近景大松樹,樹榦常常挺拔高直,松針葉比其他的畫家要長一些,雖然顯得雜亂,但是極具紋理。

這裡的王叔明,就是大名鼎鼎的書畫家趙孟頫的外孫王蒙。他生於1308年,卒於1385年,在將近80歲的人生中,留下了大量的名作。他的作品常用解索皴和牛毛皴兩種皴法,對明清山水畫影響很大。他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元四家」。

王蒙可謂出生於書畫世家,外祖父趙孟頫、外祖母管道升、舅父趙雍、表弟趙彥徵都是元代著名畫家。他的山水畫深受外祖父趙孟頫的影響,又融進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的筆法,集眾家所長而衍生出新的風格。

那麼,他的作品到底是怎樣一種風格呢?

水暈墨章,重巒疊嶂。

氣勢充沛,深秀蔥鬱。

松高樹密,焦墨渴筆。

縱橫離奇,莫辨端倪。

讓我們通過幾幅作品,來進一步了解王蒙山水畫的風格。

《青卞隱居圖》 這幅畫先以淡墨勾皴,然後施以濃墨,濕筆與焦墨的互用,形成了層次分明的畫風。作品中的山石樹木無不顯示出潤濕之感。山頭打點,有渾點、破竹點、胡椒點、破墨點,變化豐富多樣,表現出樹木的茂密、蒼翠、蔥鬱。整幅作品渲染不多,深遠幽密,呈現出空間的深度。

《葛稚川移居圖》這幅畫描繪了晉代道士葛洪攜家移居羅浮山修道的情景。作品中葛洪手執羽扇,身著道服,神態安詳,正回首眺望,身後老妻騎牛抱子,一仆牽牛而行。這幅畫以山水為主體,崇山峻岭,飛瀑流泉,單柯碧樹,溪潭草橋,加上畫中的人物,構成了一幅深秀、謹嚴的山水人物畫。圖中右上角有王蒙篆書題「葛稚川移居圖」,行書款「予昔年與日章畫此圖,已數年矣。今重觀之,始題其上,王叔明識」。

《溪山風雨圖》這兩幅作品是王蒙山水圖冊十開中之兩幅。群山起伏,湖水環繞,林木蔥鬱,房舍散布其間。其一繪空亭與湖心,點景人物正沿路而行,其二樹木蔥鬱,山石多用濃墨點苔,披麻皴勾勒其質地,畫樹用雙鉤填墨法,筆墨渾厚,取法董源一派。於末冊中自識「吳興王蒙作溪山風雨圖」。

《春山讀書圖》是一幅紙本墨筆畫。作品描繪了松林茅屋中士人讀書的情景。用筆沉著有力,山貌蒼茫渾厚。畫上有自題七律兩首,從"黃鶴峰下樵叟王子蒙畫詩書"可得知,這幅畫是王蒙隱居黃鶴山以後的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文與書畫 的精彩文章:

今日學畫:馬遠畫松法

TAG:詩文與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