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當「斷舍離」成為新生活方式,愛回收想讓它成為未來消費的入口

當「斷舍離」成為新生活方式,愛回收想讓它成為未來消費的入口

關注並標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閱讀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聯網商業

━━━━━━

7月12日,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回收及以舊換新平台愛回收宣布,已完成1.5億美元新一輪融資,這是迄今為止全球電子產品回收領域最大的單筆融資。本輪融資由老虎環球基金獨家領投,京東集團跟投,泰合資本擔任獨家財務顧問。完成本輪融資後,愛回收估值已經超過15億美元。

創立於 2011 年的愛回收通過做重服務和供應鏈在 3C 數碼回收領域站穩了腳跟後,新零售是他們接下來想要實現場景賦能,提升效率和服務體驗的思路。

整體來講,就是線上和線下之間的流量打通,以及在新的業務上形成轉化。

在和京東、三星、小米、華為、OPPO、vivo等平台及廠商合作,為他們提供了舊手機回收入口後,在線上渠道上,趁著二手經濟的爆發,愛回收又接入了閑魚、芝麻信用等,不斷尋找新的場景入口進一步擴充自己的線上流量來源。

如同電商渠道只佔手機銷售的20%份額,回收也是以傳統線下渠道為主的行業,線下是愛回收一定不能放棄的場景。事實上,在 O2O 時代,愛回收就已經在布局自己的線下業務,提供郵寄、上門回收以及到店這三種服務形式,後兩者正是藉助線下門店更「近」一步地提供。

現階段,愛回收已經在目前全國布局了 260 多家店,這些門店作為上門、郵寄等服務形式的補充。在線上線下流量打通的情況下,目前愛回收線下門店的年坪效已超過100萬元。

如果說線上和線下融合還是我們所熟知的玩法,那麼在這一環節當中,愛回收在新品售賣環節的打通值得一提。

在愛回收總裁鄭浦江看來,二手產品的回收和再次利用更多地是刺激消費生意,是再次消費升級的入口。二手經濟之所以在這兩年爆發,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大眾對於新品消費的需求和頻次正不斷提升,那麼在後端,不論是閑置產品的處理還是價值的再變現都值得被關注。

愛回收總裁鄭浦江

而愛回收恰好具有將部分閑置電子產品再變現的能力。鄭浦江表示,「『以舊換新』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淺層的入口,而應該成為一套有效的賦能工具,不僅可以成為電商平台的促銷工具,以及生活類服務平台的充值工具和髮捲工具,也可以作為互聯網工具類產品的互動工具和拉新工具,更可以作為新零售場景內的獲客和轉化工具。」

賽諾數據顯示,2017 年起,新手機的銷售增速在放緩,線下銷量平均下滑10%以上。鄭浦江提到,對於各大廠商來說,手機消費正從搶增量轉向抓存量,尤其對於新品來說,如何縮減保有手機的人群的換機周期,還得從他們的換機成本談起,而這也正是愛回收的機會。

在直接給到手機廠商「以舊換新」入口之後,愛回收團隊開始在線下也提供這項服務:通過高價回收舊機,讓現場換機用戶得到購機優惠,用戶可以直接在門店回收的同時購買新機,現場拿貨,是最精準的以舊換新場景。

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將「回收」轉化為「換機」一個最直接的效用在於,在不傷害官方指導價格的同時,降低了用戶的換機成本,拉升了換機意願。

目前,華為和愛回收已經開始合作以舊換新項目。考慮到新品售賣的進銷存是一套全新的邏輯,愛回收的這項業務還在前期測試階段,目前已經能夠做到單店單月新機銷售交易額超過30萬元。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愛回收的新機業務並不簡單等同於對現有流量的變現,鄭浦江提到,對於愛回收來說,新機業務最終還是要去反哺自己的回收業務:藉助新機銷售的利潤來補貼回收,用高價讓線下零售渠道和用戶放棄黃牛,選擇愛回收渠道。

除了直接的換機場景外,對於另外一部分用戶來說,他們更直接的需求是將閑置產品價值變現,即便這些產品對於手機廠商來說已經沒有太多價值,但也是愛回收想要抓住的人群。

因而對於「以舊換新」的服務,愛回收的思路是,「新」應該不單單止步於 3C 數碼這一個品類的消費。基於這個思路,整套「以舊換新」是能夠形成標準的促銷工具形態對外開放的。

「以舊換新」的場景將不會局限於 3C 數碼產品的消費,用戶在任何平台的「以舊換新」流程中回收手機後,可以獲取所在平台等值的消費權益,轉化成該平台內部的購買力。這項服務可以在所有的消費平台、消費場景內實現,不論線上線下。

一個更具體的場景是,愛回收的線上回收入口對於電商平台來說目前更多以附加服務的形象出現,幫助平台把流量的價值實現完全轉化。而愛回收想法是,放開回收產品入口,但以代金券等形式作為回饋,畢竟對於消費者來說,跟舊手機說再見,同時換取一張心儀服裝品牌的打折券,也是一筆「划算」的生意。

在愛回收的總裁鄭浦江看來,對愛回收來說,到了這個時間點,效率才是這門「古老」的行業的核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瑞為智能創始人詹東暉:在智慧零售領域我們該如何做?
阿里雲找了一批國際新夥伴,想要擴建生態體系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