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編撰《中國豫劇》叢書凸顯豫劇之「大」

編撰《中國豫劇》叢書凸顯豫劇之「大」

編撰《中國豫劇》叢書

凸顯豫劇之「大」

中國藝術報記者 金濤

中國戲曲學院首屆豫劇本科班畢業時,90多歲的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親臨指導畢業大戲《穆桂英挂帥》。豫劇本科班班主任蔣洪廣問馬金鳳:「馬老師,這個戲有劇本沒有?」馬金鳳回答:「哪有劇本?劇本都在演員肚子裡頭哩。」《穆桂英挂帥》是馬金鳳的代表劇目之一,梅蘭芳曾將此劇移植入京劇,但相關文字資料竟然欠缺。從前梨園口傳心授,幾個演員一起一說一唱,一個劇本就出來了。但時代發展到今天,當戲曲進入研究領域,戲曲教育步入大中小學課堂時,戲曲相關文字資料、理論研究的不足就成為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不過,這種情況有望在不久的將來發生改變。今年,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開始組織《中國豫劇》叢書的編撰工作。這是在連續舉辦兩屆「中國豫劇北京展演月」、中國豫劇2017年登陸北大清華演出、河南稀有劇種北京公益展演周唱響京城等重大活動之後,第三屆「中國豫劇北京展演月」即將舉辦、緊鑼密鼓籌備河南民營院團北京公益展演之際,河南戲曲人推動戲曲發展的又一意義深遠的舉措。近日,《中國豫劇》叢書編撰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仲呈祥,中國劇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季國平等多位專家學者就編撰這套叢書的重大意義、創作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說起《中國豫劇》叢書的編撰緣起,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李樹建談到,豫劇歷史悠久,出過很多大藝術家、大劇作家,但相關的理論研究、文字著作卻非常不系統。去年,在同長期從事豫劇研究的劉景亮、譚靜波交流時,兩位專家建議他推出一套《中國豫劇》叢書。這個提議,正好說中了李樹建的夙願。五年前,李樹建已經有了類似想法。於是豫劇名家和評論家一拍即合。目前叢書計劃分別從豫劇的概論、歷史、劇目、聲腔、表演、導演、傳播等10個方面,對豫劇的發生髮展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全面的總結。叢書不僅出版傳統的紙質版,同時擬利用大數據出版適合「讀屏」時代閱讀的電子版。

對於啟動這套叢書的編撰,與會專家給予了高度評價。季國平表示,再不總結就會錯過大好時機。北京大學視聽研究中心主任陸地指出,啟動《中國豫劇》叢書編撰,標誌著中國豫劇從實踐到傳播到理論研究三個方面的完整連接。中國文聯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朱慶表示,為中國豫劇出一套完整的叢書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安葵指出,戲曲理論建設難度很大,河南戲曲界敢於攻堅克難,將來這件事情完成以後,對全國各個劇種的理論研究都會起到推動作用。

2017年10月,瞭望智庫在北京發布了《互聯網世界的傳統戲曲文化圖景》,利用大數據手段分析了傳統戲曲在公眾性互聯網文化娛樂平台的生存和傳播狀況。對1900位各劇種名家、6917個名劇目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目前最受網路用戶關注的傳統戲曲是豫劇,豫劇現有專業團體167個,從業大軍10萬人,影響超越某一地域。統計結果和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原副所長劉文峰的現實感受一致。劉文峰說,這個統計不帶任何個人感情,豫劇在中國地方戲中雖然不是最古老的劇種,但發展速度最快,目前影響在全國300多個地方劇種中位居前列。在提倡文化自覺、文化自信,重視傳統文化、重視傳統戲曲的大環境下,編寫《中國豫劇》叢書正當其時。

《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則認為,豫劇作為地方戲第一大劇種,這種大不僅體現在歷史的厚重、優秀藝術家的眾多、社會影響力的廣泛,也不僅體現在當下環境中豫劇的大力傳播推廣,更體現在理論的自覺。他說:「一種藝術形式只有發展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理論的自覺,理論思考和總結對於認清楚豫劇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具有重要引領作用。《中國豫劇》叢書正是豫劇理論自覺的體現。」

與會專家對叢書的編撰給出了具體建議。朱慶表示,編撰叢書,必須做好頂層設計,在制度上有準備,在實踐中可操作。劉文峰提出,叢書應該是搞清楚豫劇的歷史、發展規律,總結在全國300多個劇種當中豫劇為什麼發展這麼快,而不是簡單的介紹與資料彙編。一定要把豫劇放在大的文化背景當中去研究,而不能簡單地從當下的行政區劃角度看豫劇發展。

編寫《中國豫劇》叢書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不過,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對這套叢書充滿期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她發現,戲曲教育在中國大中小學是一個薄弱環節。2016年,清華大學承辦了教育部的藝術文化傳承基地,但趙洪覺得,戲曲教育中最難的是教師和教材,其他的教學都有學科規範、有教師培養的路徑,但戲曲教育很難找到合適的老師,更找不到典型的系統的戲曲教學材料。

研討會上,《中國豫劇》叢書是做成專業性的還是兼顧普及也成為與會專家關注的一個熱點。《光明日報》高級記者蘇麗萍認為,叢書應該做成專業性、史料性、權威性的專著。現在大家查資料都上網搜索,但網路上很多內容不準確,《中國豫劇》叢書應該成為最專業的豫劇百科全書。同時她期望通過編撰培養一批年輕的戲曲理論評論人才。

仲呈祥非常認同蘇麗萍的建議。他說:「這套叢書應該把重點放在學術性、權威性、示範性上,強調它的學理化。」仲呈祥認為,編撰《中國豫劇》叢書,第一個價值是它的旗幟性、引領作用。今天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戲曲文化,河南是一面旗幟,李樹建是一面旗幟,將戲曲藝術的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從實踐上升到理論又是一面旗幟。做好這部叢書,「不僅是豫劇界的事,對全國戲曲界都有引領、示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報 的精彩文章:

羊曉君:即使失明,也要堅持書法創作!
明代藩王為何鍾情於古琴?

TAG:中國藝術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