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獨有的壯美秩序.北京中軸線

世界獨有的壯美秩序.北京中軸線

前門情思大碗茶

 歌聲飄揚60年——向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獻禮(第十集)

杭天琪 

00:00/04:40


逛古都北京,如穿越時空遂道,所見所學皆是中華文明夕日的燦爛和時下的輝煌。中軸線,我多次遊走在此,現已基本走完,目睹真實、大氣、滄桑古都的每一處,見證它的雄偉與壯美,包括犄角旮旯。


中軸線,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代表東方文明古都建築設計的最高成就。北京人的精神家園。滿懷對歷史和文化滿滿的自信,對先祖的敬畏之心,用腳丈量這段歷史,用心記錄歷史,用情緬懷歷史。


全世界最長、貫穿全北京城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忽必烈建元大都(1267年)時期所形成。元朝臣子劉秉忠按照《易經》思想設計所建。元大都在中軸線上的建築較少,不夠集中,因此,元大都中軸線並不凸顯。明清兩朝,強化了中軸線的核心價值。

中軸線,中國.北京.首都的脊樑和靈魂,7.86公里的建築藝術群,被稱為」世界城市建設史奇蹟」。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從南至北,依次座落:永定門一正陽門一中華門一一天安門一端門一午門一太和門一乾清門一神武門一地安門共十座門,所串聯起外城、內城、紫禁城。至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建元大都時起,嘉靖三十二年,加修外城後,南端延長至永定門。距今已矗立於京都751年。中軸線,即是北京古都悠久歷史的標誌,更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梁思成先生曾讚美中軸線:「一根長達8公里,世界最長、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真心祀盼,我再次登上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永定門、正陽門高點時,能夠看著藍天白雲,聽著鴿哨,享受著北京獨有的壯美風景。


正陽門,明清北京城正南門。正陽門,明清兩朝皇帝去祈年殿祭天,先農壇祭神農時的「國門」。清朝時期,出於對知識的尊重,凡是科舉考試狀元方可行走「大清門」,行走此門也成為許多青年,夢寐以求追求的理想和目標。清朝時期的「大清門」刻著滿漢兩種文字「,建築風格莊嚴厚重,具有很高的規制。《大清會典》記載,「大清門」三闞上為飛檐崇脊,門前地正方,繞以石欄,左右獅各一,下馬石碑各一,是一座單檐歇山頂的磚石結構建築,類似的規制,十三陵、清東陵、清西陵。1644年,李自成闖進北京後,想將「大清門」改成「大順門」,「闖王」因「闖京」失敗,改門的夢想也隨之破滅。正陽門,命運多舛,歷史上曾多次慘遭焚毀。


「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誌是中國公路的起點,它不僅是國家公路的標誌和象徵,也是北京市中軸線厚重歷史的象徵之一。「中國公路零公里點」標誌」四方神」,於2006.9.24上午10時鑲嵌在正陽門正南方。


箭樓,北京人稱其為「前門樓子」

正陽門,箭樓,

前門大街,

聽說,不如逛,

逛,悅在記錄。

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

久別的重逢!


1912年,民國將「大清門」改為「中華門」。新中國成立後,1952年擴建天安門廣場時,蘇聯專家建議將「中華門」拆除,1954,建於明朝永樂年間,具有500多年歷史的「國門」被徹底拆除!」大清門」石匾由原文化部社會文化事務管理局保存,後移交首都博物館,成為藏於博物館的歷史文物!


承天門(天安門)明清皇城正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1644年,李自成攻佔京城,承天門毀於戰火。順治八年(1651年)順治帝下令重改建,初具規模為33.7米,寬9間,深5間,順治帝更名為「天安門」意為」長治久安之意。1966.3邢台大地震,天安門城樓發生變形和損壞,毛澤東主席批准重建。重建後的天安門城樓可抗九級地震,後經歷唐山大地震,依舊巋然不動。天安門,當之無愧的」國門」,在中華各民族人民的心中,變成一種自然而生的愛國情感的載體,意義非凡。

天安門城樓500多年的皇城禁地,直到19881.1日城樓正式對外開放。1988.1.1,國內第1位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北京市民、北京東四人民商場退休職工一一高錫武(右2)高先生還收到有關部門饋贈的景泰藍花瓶和一張證書;遊客卡特夫婦是同一天登城樓的外國友人。天安門城樓開放至今已30年,小編,有幸二次登上天安門城樓,俯噉雄偉壯觀的天安門廣場全景及中軸線,幸福啊!


端門,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位於天安門與午門中間,矗立於皇城與皇宮之間。距今已近600年的歷史。


午門一一 紫城城正門


太和門一一紫禁城最大的宮門


乾清門一一紫禁城後廷正宮門


神武門一一紫禁城北門


故宮角樓


景山萬春亭,中軸線最佳俯瞰」望軸點」。望南看故宮全景,望北看鐘樓。望西看北海白塔。站在故宮神武門城樓上,可以觀望萬春亭全景。雨後的萬春亭,更是風情萬鍾。婀娜多姿。登上紫禁城樓看景山別有一番情致!景山公園大門是地安門的仿製品。站在景山萬春亭向南向北遙望,一些超高,體積過大的建築很刺眼!!!


地安門,俗稱後門。明、清皇城的北門,景山以北,鼓樓以南。曾經是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1953年未逃脫被拆除的惡運!

《北京衚衕》一書中對地安門拆除的描述,「地安門共五間,地基只有數尺,門北與馬路平,門南稍向下斜坡。中間三大間,是大門洞,東西各一大間,是守門人員和更夫住的地方。紅牆黃瓦,門上的大橫樑,是用起重機卸下來的,牆與地基則用推土機推倒剷平,只用了三天就拆平了」。可惜呀!!!景山公園大門是地安門的仿製品。


鼓樓,雄偉壯美,巍峨壯觀,「古老北京」的象徵。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不朽的建築思想、藝術價值和厚重的歷史內涵於一身。不登高怎能望遠!登上古老厚重的鼓樓,眺望與其對面的鐘樓,見證歷經元、明、清751年、多民族人民守護「晨鐘」和中軸線的歷史。鼓樓、鐘樓聳立於藍天白雲間的巨大身軀,翹角飛檐,氣勢雄偉,巍峨壯觀,憐聽從紅牆朱柱中傳出的古都久遠悅耳聲音!站在鼓樓、鐘樓上眺望,倍感自信的認為,不論從建築設計,還是歷史文化內涵,新北京的壯觀並不具有壓倒「古都」厚重建築歷史的優勢!具有獨特文物價值的鼓樓、鐘樓內,承載著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真實的記錄著北京古老的「報時文化」。小編認為,貫穿北京南北中軸線的鐘樓」報時文化」應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重要內容之一。


古時,鼓樓先敲「更鼓」,鐘樓這樽「古晨鐘」再開始報時。鐘樓與鼓樓兩樓前後相望,殿堂式的古建築,雕梁畫柱間訴說著遠去的故事。


古代報時器具」更鼓」,依中國農曆二十四節令而設置,共25面。現僅存1面(圖)有多處刀痕,這是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留下的罪證。現存25面」更鼓」都是依據清代嘉慶年代的尺寸複製。進入莊嚴肅慕的鼓樓內,以敬畏之心,從複製的「更鼓」中,聆聽「暮鼓晨鐘」那久遠的北京聲音,內心振奮而愉悅!


古人認為:」鍾,乃聚地下陽氣之器,敲鐘喚陽氣出於地下」。」夜晚敲鐘喚陽,白天擊鼓避陰之俗」,西安、開封、南京都有鍾古樓。鐘樓,元、明、清三朝都城的報時中心,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見證北京七百多年歷史的城市重要建築。鐘樓,不論是夏季,還是冬季,都依然壯美。2018年初夕零點時刻,北京鐘樓再次響起莊嚴、洪亮、久遠的新年鐘聲,為北京百姓敲響新春的祝福!小編認為,貫穿北京南北中軸線的鐘樓」報時文化」、鼓樓「更鼓」文化,應是北京「中軸線」申遺的重要內容之一。


天壇,世界最大的祭天建築群,主要建築祈年殿、祈谷壇(祈谷)皇乾殿、圜丘壇(祭天、皇穹宇、齋宮、無梁殿、陛丹橋、迴音壁、神樂署、長廊、雙環萬壽山、七星石、三音石等古建築。


  陛丹橋(長360米,寬30米)南低北高


圜丘壇,明清兩朝皇帝冬至祭天大典的場所,建於明嘉靖(1530年)。小編理解,不同朝代,不同民族的審美喜好不同,明朝用藍色琉琉磚砌成;乾隆十四年(1749年)擴建時,將欄板、望柱全部改成漢白玉,丘壇地面鋪設文葉青石。

期待,天壇早日還原歷史的原真性。


中軸線的皇權象徵,早已隨著最後的封建帝制而終結。中軸線在新時代的意義,更多的是彰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美學價值。中軸線,挺起21世紀大國首都的脊樑。北京新版城市規劃,中軸線,再次成為首都功能最具代表性的區域。講述古老的傳奇和秘密,見證北京城市歷史的建築文化,獨特的宮殿建築之外,特有的功能,精神層面上的聲音(鴿哨)早已深深印記在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百姓心中。許多」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形形色色」的「北漂」和遊客,請您停下匆忙的腳步,慢慢了解,深刻領悟古都北京的歷史內涵。不論誰來,誰走,中軸線,依然」我自巍然不動」!

敬仰天安門、了解紫禁城,游觀永定門、登望鼓鐘樓,常去祈年殿、修閑「前門樓」、去明城牆遺址散步的每時每刻,我把北京厚重歷史古迹記錄和拍攝下來的那一刻,無形中升起一種想傳遞北京文明歷史的責任感!我們這一代人的最後責任,就是將真實的歷史傳承下去,拿起筆、相機、手機等,在游和行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提升精神境界,記錄歷史,傳承文化,讓歷史學成為當代顯學。用真心學習、了解、記錄中軸線悠久的歷史,用腳步丈量7.86公里的遠古,無愧於養育自己的這座城市,盡一份力所能及之力,北京中軸線申遺,我必有責!為願意聆聽的朋友們,講述自己所記錄和體驗過的中軸線歷史人文故事一一薩冰娜

2018.7月寫於北京待續


趙錫山先生手繪中軸線正陽門至天安門段

作者薩冰娜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關於老梁故事匯里講的川島芳子
滿洲之名至今保留的地方,誰也不敢提半句異議!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