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當初為何不反?

韓信當初為何不反?

原標題:韓信當初為何不反?


韓信要反的最佳時機是在劉邦和項羽對峙,加上自己,也就是三分天下之時。謀士蒯徹對他以後的發展進行的分析,韓信難道真正不明白嗎?不是!讀完曹雪芹的這首詩,不由得叫人對這位有著戲劇性歷史人物產生悲憫、痛惜以及敬佩……


這首詩是這樣寫的:


《淮陰懷古》


壯士須防惡犬欺,三齊位定蓋棺時。


寄言世俗休輕鄙,一飯之恩死也知。

想當年韓信窮困潦倒,幾乎連飯都吃不上,漂母在河邊給過他饅頭,劉邦更是聽信蕭何推薦拜韓信為大將軍!當韓信出人頭地被封為淮陰侯後韓信以黃金百斤來重謝曾予自己饅頭的漂母,那麼自己該如何報答是自己實現人生價值的劉邦呢?


首先,韓信生性耿直,缺乏與劉邦的溝通。


自己聽信謀士蒯徹之言,考慮到全局利益,沒有在劉邦被困之時出兵解救劉邦,劉邦不信任他奪兵權,韓信當然理解劉邦對他的態度。由此,劉邦判斷韓信不可行,而韓信也知道,劉邦已經產生「我」要謀反的念頭。那麼對此,韓信向劉邦澄清了嗎?不必,想必會越描越黑……


其次,韓信之忠義,天下無雙。


韓信在應召入宮之時,不是別人,正是曾出全力在劉邦面前死保自己的蕭何,韓信當然預料到了自己會有這麼一天,劉邦對自己曾許下諾言:天不殺韓信、君不殺韓信、鐵不殺韓信。但韓信卻不曾預料,劉邦會用呂后和蕭何這二人來將他誆騙這樣的方式,慘死未央宮中,還滅他三族。

為何?韓信為何要去?今天看到曹雪芹的這首詩,覺得就有道理了,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既然劉邦當初拜了他為將,不管劉邦對他信任與否,在他心裡,就是想用「死」這一風險來證明自己確實沒有謀反之心,我依然是我,你劉邦還是你嗎?



僅僅為報答蕭何(蕭何請韓信入宮時自己也受到威脅),報答劉邦,韓信決定隨蕭何進宮,想用這一方式來向劉邦證明,韓信之心不反,韓信之心不變!但他低估了人性的醜惡和卑鄙,低估了政治鬥爭中的慘烈和血腥!


總之,我想是韓信的「忠義」害了他。他攻城略地,而不妄殺戮;他沒有刁難當眾無端侮辱過自己的少年,尤見其襟懷之博大;極貧而不忘孝母;千金報漂母一飯之恩;謀士(蒯徹)策其自立,卻不忍背漢;明知會有殺身之禍而不忘舊義收留鍾離昧是為大義(後因忠而被迫棄義),種種忠義之舉,與那些為劉邦出謀劃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背信棄義之人形成鮮活對比……


千百年來,人們已經忘記了韓信能攻城伐地,大漢天下幾乎全是韓信打下來的。只記得他不曾謀反,寧可隨蕭何遠赴未央宮……


今天,歷史已隨風而逝,或許韓信當真是以死報恩了啊,也以死證明了自己的赤子之心。不然以他的智慧來說,確實找不到「不反」的理由,如此忠義之舉,當真是天下第一,古今無雙了啊!不由得叫人對這位有著戲劇性歷史人物產生悲憫、痛惜以及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笑春風 的精彩文章:

契丹人還沒有消失,當遼滅亡後,契丹人都去了這兒

TAG:一笑春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