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同樣是秸稈,這個富順人卻把秸稈做成工藝品,簡直太牛了!

同樣是秸稈,這個富順人卻把秸稈做成工藝品,簡直太牛了!

富順在線微信號:fszx08

人們在處理秸稈時往往會選擇焚燒

但是會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污染

其實農作物秸稈是個

它含有大量有機質、氮、磷、鉀

和作物所需要的微量元素

利用得好是一種非常好的肥料資源

不能焚燒秸稈

那正確打開它的方式是什麼呢?

莫慌,鐺鐺鐺鐺鐺 鐺鐺鐺——

富順縣飛龍鎮的楊權福在草編的道路上堅持了40年,並用普通的草編技藝將一根根秸稈變成了一件件工藝品,成為自貢秸稈工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日前,在高新區一對山批發市場的一個偏僻門店裡,記者見到了楊權福。據了解,楊權福是自貢市楊氏秸稈工藝第四代傳人,當時他正專心致志地在為自己的草編作品準備著原料。而這些原料在農村非常普遍——秸桿。

「我從小就接觸草編,爸媽經常編一些草帽、草席、扇子等去賣。」今年47歲的楊權福告訴記者,他七八歲時就跟著父母學習草編技藝;12歲時便能獨立完成草席、涼席、草帽、扇子的編製;15歲時能完成燒燙技藝。這一干,就是整整40年。「後來,我是真正地喜歡上了草編。」楊權福直言,久而久之,他也不再滿足於編草帽之類的粗加工,而是經過不斷創新,把草編技藝變成了秸稈工藝。

「這也是一種廢物利用,利於環保。」經過前期挑選、蒸煮、著色、熨壓等多道工序,再按照一定的要求拼接、裁剪、組合,一根根普通的麥稈到了楊權福的手裡,彷彿有了靈性,瞬間就變成了一件件藝術品。他用秸稈編織或烙燙的人物肖像、花鳥等圖案,栩栩如生地表現了濃郁的民族風格和自貢本土文化特色。獅子、小猴、鳳凰、富順碧波亭、西秦會館……這些精雕細刻之作常常被很多人關注,也有被當做禮品饋贈朋友客人。同時,他這一工藝技術還獲得了富順縣和自貢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認證。

楊權福作品

草編是一項非常古老的民間手工工藝,起源於秦代。自漢代時有了專門編織的藝人,歷經數朝數代,靠著傳承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使這古老的手藝傳承至今。為傳承這門技藝,讓更多人了解秸稈工藝,最近十年來,楊權福也收了不少徒弟。但因為工藝複雜,也缺乏市場,很多年青人都沒能堅持不下去。

楊權福作品

儘管這樣,楊權福依然在堅持。他說,藝無止境,他想做的就是精益求精,把秸稈工藝發揚光大,編織出無愧於這個偉大時代的更多更好的作品,讓更多的人接受它、喜歡它,同時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

楊權福作品

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

經過改造卻能變身成為

精美的藝術品

一起為這精湛的技藝鼓掌吧!

GIF

來源:自貢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順在線 的精彩文章:

通知!富順這些地方因為線路維修要停電,快看看有你家么?
洪水無情人有情!

TAG:富順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