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聽過那麼多的道理 為什麼還是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聽過那麼多的道理 為什麼還是過不好自己這一生?

這些年來去書店買書和看書,我發現擺放在最顯眼的暢銷書架上的一定有幾本是勵志書籍。

無論是成功人士的現身說法,還是撫慰年輕人迷茫與孤獨的心靈雞湯,這樣的作品在圖書出版行業總是百試不爽的暢銷保證。很多人看到標題就想掏錢買,買回去也看得津津有味。

可是然後呢?我們看完之後便把書扔到一邊,繼續自己的日常生活。明朝的思想家王陽明有一個著名的觀點,那就是「知行合一」。

顧名思義,「知」指的是認知或良知,「行」指的則是行為或行動。簡單地說,「知行合一」就是提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將想法或認知付諸行動而不是紙上談兵。

長這麼大,我們看了這麼多的勵志雞湯,聽了這麼多的道理,可是卻依然過不好自己這一生。究其原因,也許就在於我們的確是聽了很多的道理,但僅僅止步於聽。

也許我們都知道減肥的時候不能吃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而且還要經常鍛煉和運動,可是我們卻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嘴,下了班就忍不住跑到便利店去買一杯高糖分的果汁或奶茶。

也許我們都知道人生在世要學會「斷舍離」的道理,可是每次到了各大電商平台的購物節,還是會忍不住地「買買買」。即使我們在朋友圈裡發了很多遍「再買就剁手」的動態,可發完以後立馬又上網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做子女的要孝順父母的道理,可是每次回家都忍不住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父母吵嘴。

我們都明白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人生在世也不過短短几十年。我們陪伴父母和長輩的時間實在是不多了,這些道理我們其實都懂,可是我們很多節假日寧願出門旅遊都不願回老家看望父母。

王陽明思想的核心就在於「知行合一」,可是我們記住了「知」,卻忘記了「行」。

王陽明認為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無法分開的。對於我們來說,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當然很重要,但將這些從別處學來的道理運用到現實生活的具體行動之中則更為重要。

人生在世,我們會遇到很多很多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去做。我們不滿意現實的處境,想要一種更好的生活。我們想孝敬父母,我們想關心戀人,我們想收穫內心的豐盈和幸福。可是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不是靠我們腦海里想就能改變,而是靠我們自己腳踏實地做出來的。

想一想很容易,可要是把這些想法付諸實踐則是另外一回事了。從小到大,我們看過了這麼多的勵志雞湯文,聽過了那麼多的道理,可是如果我們僅僅是「看過」和「聽過」,而沒有真正地「做過」,那也等於竹籃打水、雁過無痕。

聽過了多少條道理,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僅僅局限於聽,而是要真正理解和吸收這些道理並將其付諸實踐。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我們才能在聽過那麼多的道理之後,過好自己的這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讓學習不再與痛苦劃等號
從不及格到連中六元:狀元錢棨的逆襲之路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