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情感心理學: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婚姻需要儀式感?

情感心理學: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婚姻需要儀式感?

原標題:情感心理學:什麼是儀式感,為什麼婚姻需要儀式感?



圖片來源:杭州金夫人婚紗攝影

一個人一生會遇到約2920萬人,而遇到和自己相愛的那個人的概率是0.000049。當兩個人相識、相知、相愛,然後走進婚姻,成為夫妻,這樣一個過程,又被稱為世界上關於幸福的小概率事件。


婚紗照、結婚證、戒指、婚禮,這四樣物件,在不同層面、不同程度上為這「小概率事件」畫上標籤,強調意義。結婚證在法律上宣告兩人結為合法夫婦;婚禮則是在親朋好友前宣告這個人,成為我家庭的一份子;戴在無名指上的戒指,是你對外已婚的標誌;婚紗照是定格你們邁向人生新階段的那一瞬間的幸福感。


為什麼在兩個人從情侶變成夫婦的過程中,需要加入這麼多的標籤符號,需要用婚紗照定格畫面,需要銘記婚禮的日期,這都是為了增添愛情的儀式感。


儀式感的定義

「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 」狐狸說,「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安托萬·德·聖-埃克蘇佩里《小王子》


在小王子中,有這麼一段關於儀式感的解讀。是記錄一個明確的時刻,使得這個時刻對你而言是與眾不同的。這種儀式感的意味在於,你會去期待這這個時刻的到來,他帶給你的是臨近的幸福感。



儀式感的必要性


劉嘉玲在《女人有話說》節目上談到婚姻保鮮的秘訣是儀式感。她說回憶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在她和梁朝偉的家,她會認真過每一個傳統節日,會為了春節特意置辦年貨,會強調情人節一定要收花。於她而言,認真過每一個節日,是對儀式感的珍視,讓節日有別於其他的日子,在特殊的日子收穫特殊的幸福感。

塗磊在《愛情保衛戰》中提到,他妻子會在每次他出門錄節目錢前,寫一張滿滿的字條,上面記著錄什麼節目,要穿什麼樣襯衫,配什麼樣西裝。然後會寫上很親昵的話語,像是「老公,我永遠愛你,要好好錄節目」還會很用心的在紙上畫上愛心、小花。


塗磊說,婚姻就是兩個人在一起,習慣對方的習慣。那些可能大眾眼裡被稱為「膩膩歪歪」的行為,等到有一天真的沒有人陪你的時候,你會覺得她以前所有的這些沒有意義的形式感的東西,最後都變成了生活當中的最珍貴的那些回憶的甜蜜。



生活中的儀式感


我父母,在他們結婚的時候,因為家境條件不好,沒有什麼大擺筵席,也沒有拍攝婚紗照,只是簡單得領了一本結婚證。

就在前不久,我54歲的爸爸,帶著52歲的媽媽,補拍了一套婚紗照。在拍攝結束後,他們特意將自己的微信頭像,都換成了婚紗照上的模樣。還配文結婚30周年,發了一條朋友圈。


這一套婚紗照,是爸爸選擇給媽媽的儀式感。是生活里為了彌補遺憾,圓滿愛情所增加的儀式感。


能成為愛人、家人,是一段來之不易的緣分。願意為這份緣分用心,增添儀式感,是對自己、對愛人、對愛情的尊重。生活中,從來不缺乏創造儀式感的機會,只缺乏創造儀式感的心。你在乎了,用心了,自然能夠感受到儀式感賦予愛情、生活的幸福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婚紗照美學 的精彩文章:

英國路易小王子接受洗禮 皇室全家福有點藍

TAG:婚紗照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