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7歲兒子教會我如何做一個好爸爸!

7歲兒子教會我如何做一個好爸爸!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們的角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父母的孩子,變成了孩子的父母。那時我們第一次做父母,我們欣喜,我們幸福,我們想把所有的愛給孩子,可我們並不知道如何做好父母。很多時候,是孩子教會了我們如何做一個好父母!

《愛孩子,更要懂孩子》/周宏 著. 南方日報出版社。

為什麼父母對孩子的投入很多,卻收效甚微?為什麼家庭教育顯得氣氛緊張,沉重異常?

一封家長的來信

回想我兒子在剛上小學時,有一段時間作業不認真,特別是數學,明明一眼就能看清楚的題,他總是做錯。我倒是沒有打他,也挺有耐心,給他專門定了一個「錯題本」並且要求:以後的錯題先抄在「錯題本」上,再把正確的答案寫五遍,寫不完不準睡覺。

那時候,我在客廳里種了一棵「發財樹」,枝繁葉茂。不知怎麼了,葉子一片接一片地往下掉,挖開土盆也沒有發現蟲子,溫度也適宜。百思不得其解時,無意中發現,兒子看著光禿禿的樹榦,神清氣爽,甚至有點「幸災樂禍」。

一天晚上,我和兒子談心,他告訴我說:是他給樹澆了滿滿一杯開水。因為他氣憤,心裡難受。我一下子抱住兒子,心想我7歲的兒子了不得,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打罵和訓斥孩子,猶如開水澆花。

現在開明的父母,本來就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正如著名作家舒乙的一篇散文名字一樣「多年父子成兄弟」。

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困難,多是由於父母對孩子不恰當的評價積累而成的。那些打罵、訓斥將孩子推到千里之外。漸漸地,孩子對父母的批評當做聽不見,或者表面順從,背後發泄不滿。過多的訓斥難免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孩子的心堵塞了,對父母的心靈之門也就關閉了。

人前不揭短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人多的時候批評孩子會引起孩子內心的不滿。與其在這樣的場合批評孩子,不如用暗示的方法。

切忌情緒化懲罰

高聲大氣容易使肝火上升,把小事升級為大事,或由一件事引發更多的事情。當父母和孩子之前充滿敵意,火藥味十足時,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平靜而節奏和緩的語氣能讓雙方情緒穩定下來。

批評孩子的時間不要太長

不必凡事追根究底,非得到孩子承認錯誤為止。批評不是家長權威的體現和情緒的宣洩,而是一種交流方式。

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對待孩子的錯誤,最好留給他們獨自思考的時間和空間,發揮他們內在的自我教育力量。

適當的時侯,和孩子一起分析父母的錯誤。讓孩子體會平等,並把批評看作一件平常事。

父母在孩子拿著那並不完美的作品時,應該給予孩子肯定的鼓勵,讓他能夠變得自信;父母能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少些責備多謝原諒。給孩子足夠的信任這樣也同時讓孩子信任父母,讓孩子知道父母就是他們堅實的後盾。

我們教育孩子,更需要接受他們的教育,因為他們擁有世上最美好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朗朗教育父母學院 的精彩文章:

成功第一步,從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開始!

TAG:朗朗教育父母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