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寶寶只親奶奶,不要媽媽!這場「宮斗」要怎麼贏?

寶寶只親奶奶,不要媽媽!這場「宮斗」要怎麼贏?

最近閨蜜一直跟我抱怨,說她兒子跟奶奶很親,吃飯要奶奶喂,睡覺要與奶奶睡,就連哭的時候也要奶奶哄才管用……

「為什麼我上班一天回到家裡,寶寶看見我都沒表情?」這讓她這個親媽很受挫!

我特別理解這種心情,還記得剛當媽的那一陣,總感覺好像陷入了初戀一樣的患得患失,對寶寶的各種反饋非常敏感,總希望自己愛到骨子裡的小傢伙,也能同樣的愛自己。一旦小寶貝表現出來好像不太在乎自己,或者和其他家人更親密的樣子,當媽媽的好像就像遇到渣男劈腿了一樣難過:

為什麼我辛辛苦苦養的娃,到頭來和我不親,我到底做錯了什麼?嚶嚶嚶~~

不過現在,大寶二寶如果內心篤定,真不想跟我睡,要撲進奶奶的懷抱,我倒也能波瀾不驚,坦然接受~

想知道我這個心眼比針尖還小的大醋罈子是如何變得這麼佛性的?請繼續往下看:

為什麼孩子會跟奶奶更親?

由於工作原因,大寶之前白天是放在奶奶家養的,只有晚上我才會把他接回家,每當我們興沖沖帶孩子回家時,大寶總是不舍地依偎在奶奶懷裡,用他的小手緊緊抓住奶奶的衣領不放,用哭和眼淚來表達他的不願意。每一次將他的小手用力掰開,我就覺得自己不是親媽,而是一個人販子!

只和奶奶親,不和媽媽親的滋味,我是真真切切品嘗到了。心被扎得生疼,我想我做了這輩子最愚蠢的決定,心痛得恨不得扇自己幾個巴掌。

後來我查看育兒書籍,翻看公眾號了解到寶寶出現這種情況的背後原因——學齡前的分離性焦慮,我嘗試著理解孩子,理解奶奶,盡量去緩解寶寶的這種分離焦慮。

我知道孩子並非不願意和我們相處,他也很開心我們能夠陪著他玩,但是他卻不願意與奶奶分開,因為從他六個月大開始就開始與奶奶相處,建立了與奶奶的依戀關係,倆人的感情甚是親密。

正是因為奶奶很愛寶寶,把寶寶照顧的很好,寶寶才會喜歡和依賴奶奶,我們應該高興才是啊!如果孩子就要媽媽,不要奶奶,也不肯回到奶奶身邊,這種狀況我們還能放心的交給奶奶嗎?

很多全職媽媽會很擔心自己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寶寶,這樣會造成寶寶只和祖輩或者和保姆親近了。

其實大可不必這樣焦慮。陪伴,也是分質量的,每天一兩個小時的高質量陪伴,也一樣會讓寶寶對你產生深厚感情的。

如何成為寶寶心中的No.1?

媽媽要對自己有信心

作為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的人,媽媽和孩子之間有著別人無法代替的聯繫。只要你勇於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感到被尊重、被愛,孩子和你之間的關係就會是健康而親密的。

比如當孩子說,不要媽媽的時候,媽媽們可不要太在意,孩子才兩歲呀,會說的話非常有限,更不懂說出來話會給別人什麼感受。

他也許想表達的是:我也很愛媽媽,不過我更習慣奶奶陪我睡,奶奶知道我睡覺時候愛聽哪首歌、被子要蓋成什麼樣……

與其暗自傷心,不如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肯定老人孩子帶得好,在老人哄孩子睡覺的時候也在旁邊陪著,了解孩子的睡眠習慣等

更多的肢體接觸

親親抱抱永遠都不嫌多,不要怕慣壞,可以說,每個寶寶都有「皮膚饑渴症」,撫摸和擁抱是寶寶最容易感受愛的方式

所以,洗澡是一個非常好的培養感情的方式,歡樂的玩水,溫柔的擦洗,再從頭到腳按個摩,寶寶真是會開心到飛起,如果你沒有太多時間陪寶寶,那至少每天給他洗個澡吧。

和孩子一起創造回憶

說到這一點,其實我很感謝寶寶,讓我們慢下腳步去品味生活。

有孩子之前,我們的周末幾乎一成不變:睡到自然醒,找家館子吃飯,打掃房間衛生,找部電影看看。但是,自從有了孩子,特別是在這個階段,如何把每個周末安排得豐富精彩,成為我們每周研究的課題。

於是這幾年,我們幾乎走遍了周邊的風景,爬山、釣魚、看花海、遊樂場、科技館、海洋館……處處留下我們全家的身影,留下孩子開心的笑聲。

漸漸地,孩子在成長中改變,從一開始明明白天玩得很開心,到了晚上依然哭著鼻子要奶奶;到後面很乖巧地告訴我:「媽媽,我又想奶奶了,但是我把她放在心裡,明天就能見到她!」從一開始哭著鬧著不願跟我們回家,到如今盼著念著我們快去接他,孩子身上的改變,讓我們欣慰與欣喜。

每天都有一些儀式感

儀式不是矯情,是一種人類感到幸福的途徑,所以,如果你能每天定時給孩子一些只屬於你們二人的小小儀式,孩子也會因此感受到更多的愛和幸福哦!

譬如說,每天早晨醒來,按順序親吻他的臉蛋,肚皮,腳丫。

譬如說,每天回家,都要把寶寶抱起來,從頭到腳撫摸一遍。

譬如說,每天睡覺,都要按順序親吻他的左右臉頰和頭髮。

每天定時,定點,按順序,做同樣的事,就是儀式,天長日久,孩子會離不開這樣的儀式,也會離不開你的。

很少有媽媽不願意陪伴自己的孩子成長,但我們是大人,生活若是推著我們做了無奈的選擇,被迫犧牲了陪伴孩子的機會,或是不懂如何陪伴,傷害了親子關係,別害怕承受它!

只要一有機會,學著主動和孩子建立關係,重新鏈接,給予悉心、及時、穩定的照料和陪伴,相信孩子又會重新信任我們,回到我們的懷抱。

以前我總喜歡在文章里強調,孩子要自己帶這件事。很多因為現實條件,而無法親自帶孩子的媽媽,大概會覺得壓力山大。

現在我用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6個字:別害怕,承受它。一旦有了機會立馬改變它。

話說回來,娃兒心中的NO.1,也不是那麼好當的,一歲之後,當他像小尾巴一樣纏著你,只要媽媽誰都不要的時候,你就恨不得他能多親別人一些,好讓自己能清靜的上個大號了……

只要你愛孩子,怕什麼孩子和自己不親,不存在的!

PS,

親愛的,#你有過孩子「不在乎自己」跟家人更親的焦慮感嗎#

歡迎留言區一起分享交流討論喲!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好奇心越被滿足,求知慾越強烈!這種正向循環家長助力是關鍵
高情商並不是天生就有的,但3歲起培養的高情商一定終身受益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