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奢」鮮切花,個性化快消「香氣襲來」
GIF
即使哈爾濱已是30℃的高溫天,
河溝街上的「萬花集」
精品鮮花批發店內還是很陰冷。
半地下室的房子,僅有的窗戶為了避光,還掛上了黑色遮陽網。花店的正對面,就是河溝街有名的「大海鮮花批發市場」。側面,則是河溝街上最早批花的「骨灰級」市場——「哈爾濱鮮花批發市場」,但小店的年銷售額千萬元。小店牢牢黏住了產業鏈下游1000餘家創客,通過網路將觸角延伸至省內外。
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蘇惟真曾對我省鮮切花行業做過調查。她發現,2014年以來,哈爾濱鮮切花市場進入活躍期,去年年產值已近10億元,近4年來每年的營銷額同比增長20—30%。目前哈爾濱鮮切花市場大中型批發商有20家,零售商1000餘戶。
在3年前,哈爾濱鮮切花批發商只有12家。現在有20家,都集聚在河溝街上。最近幾個月,批發商們都在談論生意不好做,但提及轉型、電商等話題,多數人固執地認為:「咱們東北受氣候限制,不像南方容易配送,電商不會對我們有太大衝擊」。
而事實上,一些電商大咖已覬覦東北市場。作為「互聯網+鮮花」的代表,愛尚鮮花和主打Roseonly的諾誓商業瞄準「日常快消」和「高端個性化」,前者布局完善產業鏈,後者從鮮花切入禮品市場,線上線下並舉。北京一家網路科技公司有1500餘家加盟店。去年6月已在哈設立分公司,通過APP接單。
不僅是賣花人,本地鮮切花種植戶大多數還停留在「溫飽線」上。據統計,哈市有地產花農近20戶,分散在道里區、香坊區、阿城區、呼蘭區等地,地產鮮切花年產量去年約400餘萬枝。目前,花農們大多處於分散狀態,發展上受到一定限制。
種了11年菊花的李同江,有3畝地,扣了3個大棚,每年2月開始播種、芊插,花期早、中、晚三期直到10月末。「每年去掉各種費用,我和老伴能剩下四五萬元呢」,李叔很滿足。李叔承認自己沒有研究過市場,現在就連賣花的價格也是跟風隨大流,「不高於昆明的花就行」。
郭孝勇是哈爾濱鮮花批市場內「愛心花卉」的經營者。2014年,老郭在阿城區新華鎮種起了玫瑰。老郭說,種花、賣花,哈爾濱還要學昆明,昆明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昆明的鮮切花從採摘、捆綁、消毒,到保鮮、運輸都實現了行業細分,花材也按等級分類,形成了一個長的產業鏈。
來源: 哈爾濱日報
記者:張鳴霄 文/攝
編輯:馬雲鵬


TAG:哈爾濱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