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關於防治糖尿病最經典的5個問題,很多人不知道答案

關於防治糖尿病最經典的5個問題,很多人不知道答案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我國確診的糖尿病患者數量已經上億,而且增長速度十分驚人,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家都不太了解這種疾病。關於糖尿病,有幾個問題十分經典,今天塔哥就跟大家聊一聊這些問題。

一、遺傳型糖尿病能預防嗎?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就是遺傳,尤其是2型糖尿病,據統計,我國約有30%左右的人會從母親那裡遺傳糖尿病。關於遺傳因素,國內外專家也進行過專項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的遺傳不是單一基因遺傳,而是多基因突變。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糖尿病遺傳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對糖尿病的易感性,也就是說子女出現糖尿病的原因不僅僅是遺傳,還跟生活環境有關。總而言之,糖尿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那麼,就遺傳因素而言,該如何防治糖尿病呢?

1、擇偶與婚配

以2型糖尿病患者為例,如果父母雙方中有一方患有2型糖尿病,那麼遺傳概率大約在1/7~1/13之間;但如果父母雙方都患有2型糖尿病,則遺傳概率就提高到1/2。所以,糖尿病患者之間是不建議婚配的。

2、生活習慣

我們必須擁有科學健康的飲食習慣,忌辛、辣、甜膩食物及煙酒;除了控制飲食之外,我們還要多進行一些體育運動,不僅有益於人體新陳代謝,還有利於保持正常體重,防治糖尿病。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在妊娠時期也要注意飲食健康,盡量使胎兒體重維持在理想範圍之內。如果新生兒過瘦或過胖,都比較容易出現糖尿病。

3、注意情緒

樂觀的情緒,也是防治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長期處於精神緊張狀態或者過激狀態,則很容易導致血糖的波動,引發糖尿病。

4、早發現早治療

糖尿病遺傳並不是那麼明顯,不會在特定時期表現出來,有的人是在兒童時期,有的則是到成年之後才表現出糖尿病癥狀。如果能保持定期做尿液檢查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一旦出現異常或糖耐量減低,立即進行干預治療,也可以有效防治糖尿病,要知道,處於糖尿病前期的人,通過干預治療可以做到逆轉。

二、消瘦的人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身體肥胖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一點。那麼,身體消瘦的人是不是就不會得糖尿病呢?研究證明,即使是體重指數低於18.5(BMI較低)的人,罹患糖尿病的概率也比較高,會比體重指數在18.5~24.9(正常值)之間的人高出約30%。也就是說,身體較為消瘦的人,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也遠遠超過正常體重的人。

一般來說,消瘦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本身體型就瘦,另一種是已患糖尿病導致的消瘦。

本身體型就瘦的人,如果長期生活不規律,如暴飲暴食、抽煙喝酒、經常熬夜等,會導致胰島素分泌減少,最終引發糖尿病。

由糖尿病導致消瘦的人,是因為人體所需的葡萄糖不被吸收,被大量排出體外,機體只能消耗體內原有的脂肪來維持新陳代謝,從而導致體重下降。

因此,無論是肥胖還是消瘦的人,都有可能會患上糖尿病。要想遠離糖尿病,就必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吸煙少喝酒,積极參加體育鍛煉,保持樂觀心態。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一定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身體檢查。

三、多吃糖也會導致糖尿病嗎

如果我們所說的「糖」是多糖類碳水化合物,多吃些是不會引起糖尿病的。在以往,我國居民的主食基本都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的食物,而且以前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較低。於是我國一些學者提出: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能提高人體糖耐量,有利於防治糖尿病。

如果我們所說的「糖」是指糖果、紅糖、白糖、冰糖等,那麼平時吃多了確實會引發糖尿病。西方發達國家的糖尿病患病率要明顯高於我國,這可能就跟長期食用這些糖類食物有關。

研究表明:大量攝取單糖、雙糖,會導致肥胖的發生,從而增加糖尿病患病率;不僅如此,大量神曲這些糖類還會使許多隱性糖尿病患者迅速轉為顯性,這在中老年人身上更為常見。

很多人都知道,年紀越大,糖尿病出現的概率就越大。很多老年人本來就是隱性糖尿病或輕症糖尿病患者,基本都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即使測空腹血糖和尿糖,也看不到異樣,只有在查餐後血糖之後,才會發現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再常吃這些單糖、雙糖,自然就會讓糖尿病變為顯性。

四、血糖稍高一點就不用治療嗎

有這麼一部分人,他們的血糖比正常值稍高了一點,但是沒有明顯癥狀,所以就沒有考慮治療,認為根本不會有大礙,或者以後再注意。這種做法,顯然是錯誤的。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明知道自己血糖超標,卻不願意去治療,直到出現各種併發症才知道後悔,這時候後悔有什麼用呢?

大部分葡萄糖是維持全身血液細胞的生理機能,但是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如果長期過高就會引發糖尿病。大量科學研究表明,糖尿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控制糖尿病就是要從血糖稍高一點的時候開始,因為當餐後血糖輕度增高還未達到糖尿病確診標準時,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其實已經開始。

資料統計表明,約有2/3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腦血管病。因此,即使是血糖稍微超標了一點,我們也要積極重視起來,進行有效控制,甚至不惜使用藥物。

對於那些有糖尿病家族史、年齡超過35、體型肥胖、生活不規律的人來說,一定要定期監測血糖,因為他們普遍是糖尿病的「後備軍」。

五、慢性併發症能夠被避免嗎

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急性併發症與慢性併發症,慢性併發症比較常見,而且對人體的傷害也非常大,防治慢性併發症是防治糖尿病的重點和難點,很多慢性併發症都比較隱蔽,一般情況下很難被發現,直到出現明顯的癥狀,這時往往都為時已晚。糖尿病慢性併發症在早期一般尚可逆轉,但到了晚期常常會嚴重危害健康。

那麼,慢性併發症能夠被避免嗎?答案是肯定的。

糖尿病的慢性併發症會遍及全身,而且與遺傳易感性緊密相關,無論是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還是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都會出現心腦血管病變、眼部病變、神經系統病變、腎臟病變等常見併發症。它們的出現,跟發病年齡、病程長短、代謝紊亂程度、病情控制程度等有關。

研究表明,每種慢性併發症都與糖尿病患者蛋白質糖基化(糖基化是在酶的控制下,蛋白質或脂質附加上糖類的過程)緊密相關。因此,控制調節糖基化過程是防治慢性糖尿病併發症的重點。

對已確診的糖尿病患者來說,預防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關鍵,還是要盡量將血糖、血壓等指標控制在正常的範圍內,且要及時糾正血脂紊亂和肥胖等危險因素。糖友們要定期對這些併發症進行排查,除了監測血糖之外,糖尿病患者還應當定期篩查身體其它各項指標。

原則上,2型糖尿病患者併發症每年要篩查1次。1型糖尿病患者如果首次篩查正常,3~5年後應每年篩查1次。要知道,很多慢性併發症在早期都是可以被逆轉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貝塔系 的精彩文章:

世界公認的「長壽第一方」竟是它,比跑步和游泳更健康!人人都能做
這52個蔬菜,糖友吃了原來好處有這麼多,少吃藥、多吃它們

TAG:貝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