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後因謀反致死
宰相是皇帝以下權利最大的人,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官至丞相的人也大都是德才兼備之人,再不濟才華權謀總是一流的。而宰相這個輔佐皇帝管理天下的職位在明朝被廢除,這一舉措讓皇權牢牢掌握在朱家人手裡,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皇帝繁重的工作。朱元璋據說曾經每天批奏摺到深夜兩點。那麼是什麼樣的人才讓朱元璋寧可累個半死也不要再出現一個丞相來分擔工作量呢?
這個人便是胡惟庸,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宰相。
胡惟庸,安徽定遠人,明朝開國功臣之一,與李善長是同鄉。公元1355年投奔朱元璋,一開始被任用為不高的官職,做元帥府奏差,輔佐朱元璋約三十餘年。李善長對他十分欣賞,推舉他做丞相,洪武六年任右丞相,四年後晉陞為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這個能人十分有眼色,很對朱元璋的脾氣,這讓他在殺功臣如麻的朱元璋手下安穩了很長一段時間。楊憲因被彈劾「放肆為奸事」而被誅殺後,胡惟庸小心謹慎的博取朱元璋的歡心,加之他的才能也很出眾,便獲得了朱元璋的寵信。
然而權力讓人腐朽。多年的獨相讓胡惟庸驕橫跋扈,生殺廢黜大事,有不少都自己直接處理,並不上報給朱元璋。各個地方的奏摺,他竟然比朱元璋更先看一步。到處提拔自己的黨羽,收羅珍玩古董。大將軍徐達把他的事上報給皇上,胡惟庸就驅使徐達下人殺害徐達,但沒有成功。等到劉伯溫生病,趁探望之機下毒害死了劉伯溫。
後來他拉攏陸仲亨等人企圖謀反,私底下還與倭寇有所勾結,失敗後被朱元璋殺死,一眾開國功臣居然幾乎都有份。惱羞成怒的朱元璋該殺的殺,已死的奪其封號,牽連廣泛。此後,朱元璋邊下令廢除丞相制度,其事務由內閣六部分管。自此明朝開國之初的動亂才告一段落。
「胡惟庸案」與「空印案」,「郭桓案」,「藍玉案」被後世合稱為洪武四大案。牽連者至少十萬人。但歷史研究表明,胡惟庸可能並沒有造反。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以家中湧出醴泉為由邀請皇上到家中做客。朱元璋欣然接受,走到西華門時,一位叫雲奇的太監衝到皇上馬前,急的說不出話。衛士們亂棍齊上,把他打個半死,他仍是指著胡惟庸家的方向,不肯離開。
朱元璋意識到有問題,登上宮牆,發現胡惟庸家中有埋伏,於是立即將胡惟庸抓捕並處死。這個故事是流傳最廣的,也是大部分人欣然接受的事件。但根據歷史學家研究表明,這只是一個借口,是朱元璋清除胡惟庸等人而捏造的事情,畢竟朱元璋要為後世之君清理荊棘,篡改點歷史也是小意思。
不管怎麼說,胡惟庸之後,中國歷史上宰相一職就此消失。


※摔碗酒真的很帥么?你要知道古代什麼樣的人才摔碗你就不想摔了
※歷史上曾經出現四次大規模滅佛事件,他們為何要滅佛?原因很簡單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