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製造走進輕工業,看這5個行業就知道路還很長

智能製造走進輕工業,看這5個行業就知道路還很長

【編者按】毫無疑問,我國是消費品生產大國,消費品品牌和廠商不計其數,而這部分企業是又製造業集中度最低,智能化改造最複雜、難度最大的群體。通過文中列舉的輕工業企業案例不難看出,像哇哈哈、茅台這樣的大品牌,工廠改造依然在信息化階段,距離「大數據」、「人工智慧」這樣的概念還有相當遠的距離。

因此,想要實現智能製造,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階段性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本文由深度工廠整理髮布。

前不久,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布了「2017年度中國輕工業百強企業」榮譽榜單,美的、海爾、娃哈哈、青島啤酒等百家企業入圍。此次入圍的百強企業依然具備一個顯著特徵——智能化升級的步伐明顯加快。

位居榜單前三位的是家電業三大巨頭:美的、海爾、格力。2017年,海爾、美的企業營業收入均超過2400億元。家電業作為中國製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被視為中國智能製造轉型的標杆。各大龍頭企業無論用何種手段切入「智能製造」,都殊途同歸,對原有的流程、制度、技術進行「重造」,從生產作業的「智能化」,到產品的「智能化」。

目前,我國輕工業正處在發展階段轉變、新舊功能轉換的關鍵時期,雖然面臨著多重壓力,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融合領域不斷拓展,為輕工業提供了新動力,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並存。

我國輕工業發展現狀

據統計,2017年,佔全國企業數近30%的輕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的20.8%;實現利潤1.6萬億元,佔全國工業的21.1%;出口5998億美元,佔全國出口額的26.5%。今年1-4月,輕工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主營業務收入6.7萬億元,增長8.4%,利潤4076億元,增長6.5%,工業增加值增長6.8%,高於全國工業增長水平。

其中,輕工百強企業發展強勁。2017年,百強企業營業收入2.7萬億元,佔全國輕工業的10.95% ;實現利潤2458億元;佔全國輕工業的15.45%;平均營業收入265.5億元,比上年增長10.1%;平均利潤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

在百強企業的引領下,家電、造紙、釀酒等行業,產業集中度持續提升,行業競爭力不斷加強。美的、海爾、格力等15家百強家電企業,營業收入占家電行業的54.6%;利潤佔63.5%。玖龍、晨鳴、華泰等9家百強造紙企業,營業收入占造紙行業的23%;利潤佔29.4%。茅台、五糧液、洋河等8家百強釀酒企業,營業收入占釀酒行業的25.2%;利潤佔55.9%。

輕工百強企業的強勁快速發展,為全國輕工業經濟穩定運行貢獻了積極力量。但是,我國輕工業發展穩中有進的同時,依然面臨著多重壓力,改善供給結構和實現轉型升級的任務仍艱巨而繁重。

第一,輕工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自主創新支撐作用不強,品牌影響力較弱,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的問題影響高質量發展。

第二,我國是消費品生產大國,但大多數的產品只能滿足中低端的消費需求。當前,出口需求和投資需求相對下降,供給結構出現了不適應需求變化的局面,必須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中心,發展壯大新動能,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擴大中高端產品和服務供給。

第三,新一輪革命和產業變革助力產業升級,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廣泛,滲透經濟、社會各領域。3D列印、機器人、智能製造、納米等領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新動能、新產品、新業態迅速發展,推動製造業生產方式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發展,以智能製造為特徵的製造模式變革為輕工業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因此,在當前形勢下,輕工業企業尤其是領頭企業要不斷提升創新發展能力,繼續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輕工業智能化發展。

輕工企業未來發展方向

科技創新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要加快推進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輕工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基礎性平台建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產業化,攻克一批關鍵性技術,加快成果轉變和應用推動,鼓勵行業間的成果共享與產業應用;支持地方在特色和重點產業領域建設,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平台建設,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化的水平。

推進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在輕工業的應用,推進智能製造,加快智能製造軟硬體產品的使用。推進數字化車間的集成創造和應用示範,加快推廣,發揮家電智能製造創新聯盟作用,協同推進裝備製作和產品研發,加快推進智能製造的標準需求研究,圍繞智能產品的標準制定產品生產、系統集成和規模的應用四個領域推進智能家居服務機器人,智能電器,可穿戴產品的研發和推廣。

全面推行綠色製造,以源頭消減污染物為切入點,革新傳統的裝備,鼓勵使用清潔生產的關鍵技術。推進陶瓷、日用玻璃等節能降耗,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強化重點行業廢水廢氣的治理,採用先進的技術實現污染物的持續穩定削減,加強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額管理治理,提高污水處理的回收力。

輕工企業智能化案例

目前,全國智能製造示範企業共206家,其中輕工企業32家。龍頭骨幹企業已走在智能化轉型升級的前列。輕工企業必須緊跟時代步伐,大力推進工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研發具有智慧決策、智慧執行能力的智能製造裝備,加快開發智能家電、智能照明電器等智慧輕工產品。

造紙業

早在世紀之交,晨鳴就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攜手國際一流造紙機械供應商,引入20多條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產線,通過裝備水平的提升,晨鳴實現了管理、技術、產品等方面的優化升級。此外,晨鳴集團以信息化作支撐,重點實施了ERP(企業資源計劃)和MES(製造執行系統)兩大企業信息管理系統,不但優化了業務流程,提高了運營效率,同時助推了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實現了從訂單錄入、排產計划到生產一線的信息共享。

釀酒業

當信息化與傳統生產製造融合發展遍地開花時,作為傳統製造類酒企代表的茅台早已悄無聲息地開啟大數據與酒企融合之路,將之融入到茅台生產經營中去。2017年,經過茅台集團深思熟慮,一個全新的概念躍入公眾視野:「智慧茅台」工程。當點擊進入茅台大數據平台的工作界面,基酒生產、酒庫庫存、包裝生產、物流配送、營銷分析、財務分析、防偽查驗以及門店終端等信息都可通過這個平台進行查閱。

乳製品業

娃哈哈集團實現了從接收訂單,到安排供應、生產與發貨計劃,再到質量追溯、成本核算、財務結算全過程的系統化與信息化。此外,娃哈哈還自主開發了多種規格的工業機器人,應用於飲料生產線中的物料添加、裝箱碼垛等工序,大大降低了生產線員工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效率,不斷向「無人工廠」的目標邁進。

家電業

海爾集團則一直在探索「人單合一」的模式,人單合一體現的就是員工和用戶的融合,員工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來分享價值,該模式是通過海爾的COSMOPlat平台實現落地。COSMOPlat平台是海爾自主研發、擁有中國特色的自主產權平台,其核心就是把社區生態、企業和資源連接起來構建成一個工業新生態,這個新生態能夠實現用戶的最佳體驗,實現用戶的終身價值。

電池業

天能集團目前已經構建了柔性智能製造平台和大數據云驅動平台。同時,還通過設備管理、設備利用、設備維護保養等方面,大力打造數字化車間,實現完成各工序數字化全覆蓋。

工作人員只需用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體驗這種能放進「口袋」里的現場管理。藉助天能自主研發的自動配組核心演算法,以及RFID物聯網技術,實現電池的自動配組,與過去相比精準度更高,效率更快。

本文來自深度工廠,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劉岩:在互聯網裡「百年老店」就是一個偽命題
專訪張本宇:ToB賽道從不擔心站隊BAT AI隱私問題不是非黑即白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