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出血性疾病化驗多 檢查測試要分兩步走

出血性疾病化驗多 檢查測試要分兩步走

說到出血性疾病詳細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都知道它是一類由於止血機制異常所致的疾病統稱,此病不僅病因複雜,而且臨床癥狀也非常多見,因此診斷此病時需要進行很多化驗,這樣才能避免出現漏診誤診的情況。

1.篩選試驗:對大多數出血性疾病病例可明確診斷。常用的項目包括毛細血管脆性試驗、出血時間、血小板計數、周圍血片檢查、試管法凝血時間、血塊退縮時間、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凝血酶原時間。

出血性疾病化驗多 檢查測試要分兩步走

2.特殊檢查:凡上述過篩試驗尚不足以澄清診斷出血性疾病時,可考慮下列一些特殊檢查。

(1)血小板粘附功能:一般用玻璃珠柱法,計數粘附前後的血小板數,算出粘附率。

(2)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入腎上腺素、ADP、膠原、凝血酶、瑞斯托黴素等不同誘聚劑,測定聚集的第一波及釋放反應引起的第二波聚集的速度及強度。

(3)凝血酶原消耗試驗:即血清凝血酶原時間,主要測定凝血第一步產物的活性,現已有活化凝血活酶時間,故此法已較少用。

出血性疾病化驗多 檢查測試要分兩步走

(4)凝血活酶生成試驗:包括複雜和簡單兩種,主要將吸附血漿(含因子Ⅷ、Ⅸ、Ⅻ、V),血清(含因子Ⅸ、X、Ⅺ、Ⅻ),血小板懸液及Ca2+相混合孵育,觀察其對基質血漿凝固所需要的時間。現在有凝血因子單抗後,該法因費時間已不如以前應用多。

(5)凝血酶時間測定:反映凝血系統的第三階段反應。如延長,表示纖維蛋白原量的減少或有質的異常。也可表示存在有抗凝血酶物質,如存在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或肝素類物質。

(6)凝血因子活動度測定:將測定標本加入已知凝血因子缺乏的標本中,根據凝血時間延長的程度與正常對照比較,確定凝血因子活動度,自有凝血因子單抗後,用免疫法測定更好。有關循環性抗凝物質增多,播散性血管內凝血或纖維蛋白溶解亢進的實驗室方法可參閱本章有關疾病。

出血性疾病化驗多 檢查測試要分兩步走

(7)有關因子的含量及活性測定:採用免疫酶標法。凝血因子活性測定可採用有色基質底物觀察。

出血性疾病患者一定要去正規醫院接受規範檢查,這樣才能避免亂收費的現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血病學堂 的精彩文章:

怎麼開導白血病病人呢?這裡告訴你
白血病引起發熱最主要的護理特點

TAG:白血病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