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台灣台北「隨心所域」居所 不掩飾的水泥與鋼骨結構

台灣台北「隨心所域」居所 不掩飾的水泥與鋼骨結構

BOYA-DESIGN

粗獷與細緻的接合,從毛坯屋現況所保留下的水泥天花板,展開整體規劃的設計呈現。依據本案大面窗景的建築條件,重新構思契合生活使用的格局,保有都市天際視野映入眼帘,更帶來室內充裕的自然光源,並以連貫的動線安排賦予公私場域多樣面貌。

透過水泥的原生特質,發想其色彩裝點與傢俱物件的定調,置入古典圖形的細緻元素,經由白色背景相連,映襯水泥粉光的主牆意識,跳脫粗獷另一層次。

公共區刻意將廚房機能一分為二,料理輕食的中島融於客廳、餐廳,形成有趣的三角互動關係,後方訂製的格狀玻璃櫃中,特別收藏男孩的樂高玩具;亦如同樂高靈巧的拼組特點,客廳配置的沙發概念,不拘形式且可因應日常活動擺放各坐卧位置,隨心停留那生活的腳步。

關於項目的更多信息:

業主背景與居住成員

家中成員為女主人及小孩2人,共3人,平日多為女主人及兒子待家中,女兒則於外地唸書。

既有空間的現況條件介紹

坐落於台北市中心之精華區段,一層一戶且位居8樓的邊角空間視野與採光,皆不受臨近房屋所阻擾,而現有的毛坯屋為基本條件,不掩飾的水泥與鋼骨結構,成為設計發想最直接的靈感來源,因此產生粗獷與細緻之間的手法孕育。

優點:

毛坯現況如同一張白紙,可重新賦予空間的設計可能,加上保留水泥建構的原生特質,伴隨時間而養成的細微變化,成為設計觀察與思考的重要開端。而建築既有的L型窗景條件,為避免有過多的隔間區塊,希望可展現寬敞大器的開放氛圍,因此衍生髮想連續空間的概念。

缺點:

大面積的窗面分割,雖然因此得到不少自然光源及視野,卻不能有實際開窗的使用。以及重新配置的格局思考,受限於許多零零角角的現場條件。

分享業主所抱持的生活態度,以及對居家環境的感受認知

藉由屋況的觀察與機能需求的了解,女主人亦提及一些具有歷史痕迹與線板元素的參考資訊,進而對應到執行空間上,評估明確的操作方向,並在機能置入之後,視情況來調整材料皮層應有的細緻呈現。

對於室內格局的配置重整,如何提出規划上的空間想法

運用L型窗景的優勢,讓室內動線有了規劃依據,而方正寬敞的開放場域營造出約19坪大的客廳空間,其中以電視牆、中島後方格狀玻璃櫃為兩道主牆,長型中島的置入則更能顯現出大尺度的整體氣勢。

依照業主生活需求及喜好,如何產生與空間、動線彼此呼應相容的設計安排

廚房:

由於女主人希望有兩個廚房,因此針對入口右側較為畸零的空間,設定為熱炒專用的獨立廚房,透過玻璃拉門的區隔,仍保有與穿透界面的連結。而開放的中島區,除了與公共場域的融合,同時可作為親友聚會時,自由取用的Buffet吧檯。

主卧室:

同樣具備通透的採光視野,主要利用更衣間櫥櫃所形成的量體來與卧床劃分,其不到頂的手法可避免空間的壓迫氛圍,並且讓光影元素有不同的變化角度。

我們提出以「飯店式」規格發想,利用「回字型」動線串連,於白色背景下,連接衛浴、更衣間的地板特別選用藍白色調的花磚鋪設,同時營造出地板高低差的轉換,構成一字型花磚更衣走道,直至梳妝檯、淋浴間和廁所。

窗景旁,刻意將不常使用的浴缸視為傢俱物件來設置於此,配搭一盞黑色吊燈形成端景。

重點建材分析與使用說明

針對現有毛坯的水泥材料,進而延展出空間皮層上的牆面表現,同時運用同灰色調的水泥粉光以及染灰木地板,來與保留下的水泥天花板創造延續的語彙。

自然採光與整體燈光

L型大面積採光條件,使得白天、夜晚隨著自然日照和人工光源的切換,各有不同點亮空間的表情。

公共場域分別以兩盞吊燈作為不同使用性的區塊界定,實木餐桌上方搭配以量體式的水晶吊燈、中島則配搭放射狀的燈具設計,避免空間重複性的亮點而模糊應有的層次氛圍。

色彩與軟裝配置

中島吧檯結合實與虛的訂製概念,檯面下的桌腳賦予書櫃、料理和造型,桌腳部分靈感來自西班牙設計師Jaime Hayon的設計元素,經過我們思考後的轉換而構成造型的細節表現,並挑選一個可跳脫灰白空間的藍綠色更顯矚目。

人字形染灰木地板延續既有水泥材料的灰色調性,與白色背景相襯。

針對降低成本的操作方式

選擇保留客廳上方的水泥天花板。

策劃代運營 | 諾客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鉑雅裝飾設計 的精彩文章:

TAG:鉑雅裝飾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