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最後的帥才死後六年,明亡,一起殉國的有他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

最後的帥才死後六年,明亡,一起殉國的有他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 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獨家原創,非授權請勿轉載

一、寧遠大捷

明天啟五年(1625年)十月,大明遼東換帥,新任統帥高第下令放棄山海關外的防禦,全軍撤進關內。

寧遠道袁崇煥堅決反對棄守關外咽喉重鎮寧遠,表示與寧遠城共存亡。他刺血寫下誓言,守軍二萬將士無不振奮。

先來個堅壁清野,把城外的兵民全部收到城內,城外的房屋積草統統燒毀。

派祖大壽、滿桂、朱梅、左輔四將守四門,十一門「紅衣大炮」布置在城樓重要部位。

秣馬厲兵,嚴陳以待。

後金努爾哈赤率十三萬大軍,來攻寧遠。

天啟五年(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大軍包圍寧遠,勸降。

袁崇煥以紅衣大炮的轟鳴聲作為回答,斃敵眾多,後金大營往西後退。

從二十四日起,後金兵大舉攻城,攻城車、鉤梯正面攻擊,城下萬箭齊發,雨點般射入城內。

明軍依託堅城,死戰不退,大炮猛擊,滾木擂石砸下,大量殺傷後金兵。

戰鬥激烈時,袁崇煥親自挑土搬石頭,渾身是血,依舊鎮定指揮。

戰打到二十六日,紅衣大炮的威力無比,一次次擊倒成片的後金騎兵,使敵人畏懼不前。

有一炮擊中敵軍的大營,重傷後金軍中一重要人物,後金兵說是出師不利,用皮革包裹著屍體,軍中大哭。

於是撤軍。

這是明、後金近年來交戰,明軍的第一次勝利,大大激勵了明軍的士氣民心。

有傳言稱努爾哈赤就是受傷的那個首領,退軍後沒多久就死了。

當年努爾哈赤已六十八歲,一生百戰百勝,卻不料挫敗於寧遠城下,又慚又怒,生病去世,也是有的。

此戰令袁崇煥、祖大壽這些人名聲大噪。

這一幫牛人背後,有一個真正的統帥。

正是在他的苦心經營下,遼東建九座大城,四十五座堡壘,練兵十一萬,屯田五千頃。

在他統帥遼東的四年里,後金努爾哈赤沒有動手,等他去職回京,努爾哈赤就立即發動了進攻。

袁從煥、祖大壽、滿桂這一撥人都是他從中低級官員中提拔到重要崗位,最終成為遼東大地上明軍頂樑柱般的大人物。

這個影響遼東攻防走向的關鍵人物,就是孫承宗。

二、帝師

孫承宗,字稚繩,河北高陽人。人長得很威嚴,一叢鬍子,倒豎著捲起。

講話的聲音很洪亮,震得壁板嗡嗡響。他早年擔任大同等地地方官的家庭老師,在邊關來去,特別留意實際有效的戰備工作。

經常和退伍兵、中下級軍官交朋友,對軍事事務有直觀實用的理解。

他寫過一首詩

漁家

呵凍提篙手未蘇,滿船涼月雪模糊。

畫家不識漁家苦,好作寒江釣雪圖。

直筆寫出士大夫不體察民情,想當然地以為風花雪月無限美好,卻未識民間真正疾苦。可見此人的務實作風。

在底層工作生活多年,直到萬曆三十二年(1604),四十一歲的老孫,才中進士第二名,進入仕途。

閱歷深厚,洞察人情的老孫,處理事務就講究實際。

1615年,皇宮內發生「梃擊案」,牽扯到皇太子、皇貴妃等重要人物,老孫教主辦人:「這個案件不能不追究,但又不能太過追究。查到一個級別,就要適可而止。」

果然這麼辦符合了皇帝的意思。

天啟皇帝

萬曆四十八年,朱由校(天啟皇帝)即位,孫承宗擔任皇帝的講師。

小皇帝每每聽完課,覺得格外開竅,非常喜歡尊重這個老師,從來叫孫承宗「我老師」。

後台這麼硬,在明朝後期你死我活的權利爭鬥中,才一直沒被折騰死。

孫承宗生活的時代,明朝內憂外患不斷。

東北的滿人在努爾哈赤的領導下,建立後金政權,成為大明的勁敵。

孫承宗指出軍隊的弊病:軍隊訓練不足,費用不清。武將領兵,文官招兵;前方武將上陣,後方指揮文官。政令不一,兵將不熟。他建議集權於有能力的將軍,不干涉他的領導權,主要能守住地盤,擋住敵人。小勝負不過問。才能長治久安。

三、督師遼東

天啟二年(1622年)。遼東總司令王在晉決定在八里浦築新城,部下袁崇煥、孫元化等人堅決反對,向朝廷報告。

大家都以為孫承宗懂得軍事,於是孫承宗親自出關,走到與後金交戰的第一線。

孫承宗認真視察了山海關一帶的防務,與王在晉進行一次談話,否決了在八里浦築新城的舉動。

認知此舉無異於畫地為牢。

他建議罷免了王在晉的職務,自任總督。

聽取了袁崇煥守關外以捍關內、先固守以圖恢復的積極防禦方略,決定到關外的戰略要地寧遠築城防守。

孫承宗整治軍務,招收流民。

大刀闊斧地在遼東進行變革,使遼東的防務面貌一新。

他提拔了以袁崇煥為首的一大批優秀人才。

滿桂一直是中下層小軍官,孫承宗慧眼識英才,一路提拔,派他和袁崇煥築寧遠城。

兩人同心協力,使寧遠城屹立在遼東前線。

趙率教在遼東多年,率三十八個家丁前往屯衛所,一年後收集流亡民眾五六萬人。

孫承宗視察之後,非常高興,把自己的乘車也賞賜給他。

一路扶持提拔,成為遼東名將之一。

孫承宗在遼東四年,手下人才濟濟又團結合作,在山海關外築起了一道以寧遠、錦州為中心的防線,非常有效地扼止住後金的擴張勢頭。

以努爾哈赤的雄才大略,四年時間居然沒有對明軍發動新的攻勢。

無疑是孫承宗的防務工作,非常有效而實用,努爾哈赤拿他沒辦法。

還是老話啊:所有的堡壘都是從內部被攻破的。大明不缺人才,不缺軍隊,缺的是團結。魏忠賢、東林黨、齊黨、楚黨各立山頭,你爭我奪在搶權利。孫承宗的靠山是皇帝,幾次要入京面見皇帝,把魏忠賢搞掉。嚇得魏忠賢跪在皇帝面前哭哭啼啼,皇帝以邊關重臣不宜擅離職守為由,把已經在道上的孫承宗硬是勸了回去。

明末的黨爭不用讀史書,看看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就知道了,天地會和沐王府都是反清復明,為擁立哪個明室後人就打得你死我活。

孫承宗正直不阿,得罪的人絕對不少,終於在天啟五年,各種彈劾之下,不得不辭去遼東督師,回家鄉養老。

朝廷派大臣高弟繼任,久久蟄伏的後金馬上出動攻打寧遠,卻折戟於城下,袁崇煥得益於孫承宗的經營,終於大勝。

四、亂局

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皇太極(已稱大清)繞過關錦寧防線,從大安口攻遵化,直逼北京。

時袁崇煥已是遼東督師,率祖大壽、何可綱等入援。

朝中大臣也舉薦孫承宗再次出山,孫承宗見到崇禎皇帝,出謀獻策,直接把皇帝圈粉了,讓他總負責防守後金兵的進攻。

這一年十二月,變生不測。

袁崇煥等遼東軍與清兵在京城血戰。

卻突然傳出清兵是袁崇煥放進關來的,袁崇煥與清兵有約等消息,把袁崇煥捉拿入獄。

遼東軍在祖大壽、何可綱率領下正與清兵作戰,遭到自家部隊的炮石攻打,左右為難之際,他們率軍逃跑了。

孫承宗一面派人安撫祖大壽,一面向朝廷保證祖大壽的忠誠。

兩面斡旋下,朝廷不怪罪祖大壽。

遼東軍聽說是孫承宗這個老上級來了,這才人心安定下來。

孫承宗努力糾合下,四方增援力量漸漸強盛,清軍終於被打退了。

但袁崇煥也因擅殺大將,越權談判等,再加上明軍中了「反間計」,真的被殺。

孫承宗臨危再次受命,又赴山海關整頓軍務。

只是此一時彼一時了,關外自高弟放棄許多據點,防線的缺口很多。

原先在孫承宗手下的一撥人,在這一段的戰爭中,袁崇煥被殺;

滿桂、趙率教戰死。

許多幕府中的人才,都已星流雲散。

孫承宗登上澄海樓,揮筆寫下「雄襟萬里」四個大字,只怕心中也有英雄末路之感。

孫承宗派人修復被毀的大凌河城,被清軍擊敗。

守衛的是被自己人寒了心的祖大壽,於是投降。

孫承宗再次罷官回鄉,那年他已經七十歲了。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攻陷孫承宗的老家高陽。

孫老一家百餘人遇難。

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全部戰死。

孫承宗被清兵抓住,他向著北京的方向跪拜後,從容地自縊而死。

又過了六年,清軍攻佔北京,明亡。

南明追贈太師,謚號「文忠」

清高宗時追謚「忠定」

一個人搞不定一個時代,大部分時候連一家公司都救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七個古人生存絕技:齊桓公抬抬腿,管仲就知道他要拉什麼尿!
那隻老虎」武松「沒有打死,就會給他叼一個媳婦兒回來!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