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電影讓我更佛了

這部電影讓我更佛了

有人說,世間事除了生死,都是閑事。照我看,生死亦是閑事,因為其必然性。在每個人短暫的生命里,接收和傳遞過的愛,才是大事。

---許嵩

01

前天去看了《我不是葯神》,聖譽之下是有落淚,當電影里那位老人對程勇說:「我病了三年,4萬塊錢的正版葯,我吃了三年,房子被我吃沒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我忍不哭了,電影落幕我起身對好友說,珍惜生命吧。但是走了幾步路想著好像有什麼不對,好友笑著說:「要是我得了這種病,早就放棄了。」

電影里的病人住在城市的灰暗角落,不為人知,黃毛得病離家出走,家人「肯定以為我早死了」,那個老人治病治的眾叛親離,不然也不會住在那種地方,也許就像電影里說的一句話「他就是想活命,他有什麼錯?」可是沒有了愛,或者又能如何。呂受益最後一個鏡頭是起身看了一眼妻兒,然後緊接著就是他的葬禮,結合之前的自殺未遂,他後來肯定是還是自殺死的,最後那一眼是不舍,但是又充滿了希望,是對妻兒的愛讓他放棄了生命。這是讓我覺得比較人性的角色,妻兒無力承擔高昂的醫藥費,也已經是治不好的地步了,還不如把錢留給他們,以後也能過得好點。相比老人這樣苦情的角色只是讓人覺得苦,但是我產生不了同情,這樣的堅持是否應該。

02

有這樣的想法真的很不正統,熱愛生命不是理所應當的嗎。但是這倒不是對生命的悲觀,而是一種豁達,我還記得高中語文老師給我們講了這麼一個故事,我記憶猶新。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

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惠子(惠施)聽說莊子的妻子死了,前來弔唁。可是當他到達莊家的時候,眼前的情景卻使他大為驚訝。只見莊子岔開兩腿,像個簸箕似地坐在地上,手中拿著一根木棍,面前放著一隻瓦盆。莊子就用那根木棍一邊有節奏地敲著瓦盆,一邊唱著歌。惠子怒氣沖沖地走到莊子面前說:「莊子!尊夫人跟你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為你養育子女,操持家務。現在她不幸去世,你不難過、不傷心、不流淚倒也罷了,竟然還要敲著瓦盆唱歌!你不覺得這樣做太過分嗎!」

莊子聽了,緩緩地站起身說:「當妻子剛剛去世的時候,我何嘗不難過得流淚!只是細細想來,妻子最初是沒有生命的;不僅沒有生命,而且也沒有形體;不僅沒有形體,而且也沒有氣息。在若有若無恍恍忽忽之間,那最原始的東西經過變化而產生氣息,又經過變化而產生形體,又經過變化而產生生命。如今又變化為死,即沒有生命。這種變化,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那樣運行不止。現在她靜靜地安息在天地之間,而我卻還要哭哭啼啼,這不是太不通達了嗎?所以止住了哭泣。」

03

就像很多國家已經接受安樂死,這並不聳人聽聞,而是賦予生命和人性更大的意義。

生死有命,短暫的幾十年盡其所能愛過努力過,也沒有什麼好強求的。

有了葯,一切就會變好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