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抽象作品欣賞指南

抽象作品欣賞指南

最近為了學英語,我在coursera上選了幾門簡單的課學一學,結果學postwar abstract painting的時候對抽象畫產生了新的認識。一直想寫一寫自己對抽象畫的理解,但礙於現在並不是一個可以隨便發表意見的時代,總是會有很多擔憂,最終我還是決定客觀的寫一寫我的主觀感受。

草間彌生1952年的作品,看起來非常像蛙卵。這種點點被稱為波爾卡圓點,指大小相近,距離差不多的點。草間彌生的作品大多數與點有關,因為患有精神疾病的她從小看到的東西都好像籠罩著這樣的斑點。這張圖相較她其他的作品,看起來更像是透過她的視角看到的世界的樣子。

作為一個圈外人,再加上身處的環境對藝術並不是很重視,抽象這個詞一直帶有一種諷刺或者調侃的意思?小時候看到過幾幅不知道從哪淘來的抽象作品,孤陋寡聞而淺薄的我以為抽象畫就是瞎畫,然後各種不相干的因素胡亂堆積。直到隨著成長的步伐逐漸接觸了哲學,宗教,藝術理論並擁有了一些閱歷,人也變得滄桑起來了以後,我才恍然大悟,抽象作品雖然是瞎畫,但是人家並不隨便。對於欣賞抽象作品我個人有兩點十分不專業的心得。

01

別想從中看出什麼

抽象這個詞的定義就是將具體的形象從作品中抽離出來。所以費心在一幅已經歸類為抽象畫的作品中找到一個形象肯定是很難的了,而且抽象畫作者怕是也並沒有要表達一種具體形象的意圖。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畫的整體,看它的構成,點、線、塊狀物、色彩搭配,布局。不過抽象畫的魔力就是,你能充分運用你的想像力,將這些看起來無序的塊組合成你自己理解的東西,抽象畫的欣賞更有個性。

吳冠中作品《知音》。我在中國美術館第一次看到這幅畫。吳冠中老先生比較出名的作品應當是水墨風景畫,所以這幅抽象作品比較不出名。

西方抽象畫大多是油畫,這幅蘊含著中國風的水墨抽象畫形式十分新穎。不知畫面偏左上的位置那塊留白是不是有意的,看起來像一座白塔,而藍綠色和粉色的片狀物好像兩隻蝴蝶,兩種對比強烈的色彩緊扣「知音」這一主題,看得我很感動,有一種很乾凈的感覺。

需要加點背景知識

02

一幅作品的誕生,背後跟隨者作家的創作衝動。看懂一幅作品,你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他此刻的心境,他處在什麼樣的時代背景裡面,他在經歷的事情讓他感覺愉悅,或是悲傷。

另外一幅看起來簡單的抽象畫作品,可能並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由於缺乏近距離的觀賞,你可能看不出筆觸,質感,透明度,厚度。網路給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對藝術的準確傳達還是有所欠缺,這也是欣賞作品最好去藝術展的主要原因。

康定斯基1933《在褐色中展現》。畫面對比很強烈,周圍是褐色的背景,中間好像一扇門,門中呈現一個色彩明快的三角形組合體。

根據解說,和他個人作畫是所處的時代背景,是二戰期間,由於納粹軍裝的褐色,所以用褐色代表納粹,意思是一個人推開那扇希望之門走向光明。

在藝術的領域,除了技法以外,其他很主觀的東西是很難分出對於錯的。(當然,技法現在也已經很隨性了,比如針管作畫之類的)所以欣賞藝術作品需要遵循的一個準則就是「不卑不亢」,尤其是對於什麼都不懂的外行人。而這一準則在任何一種藝術領域都是至關重要的,音樂,雕塑,電影都是一致的。

別瞎膜拜!

當你在藝術館看到一幅完全不能理解的畫時,好想說「畫的像屎一樣」。突然後面走來一個教授模樣的文化人對旁邊人說「這是XXX(大師)畫於1982年的畫」。你立刻收起剛才的想法,簡直想跪在畫前面,突然感覺那是一幅曠世奇作。

首先,那個人不一定說的是對的,因為瞎膜拜的人實在太多,每一種謠言聽起來都有理有據;其次,就算是大師,也有質量並不是那麼好的作品;最後如果你要膜拜,你要知道應該在哪方面膜拜,比如這幅畫是因為開創了一個畫派的先河所以受到敬仰,但你非要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情色彩。。。

畢加索最出名的《格爾尼卡》。將畢加索放在這裡絕不是說畢加索被高估,而是想表明大家在稱讚畢加索時可能是盲目的,很多人並不能說出畢加索的繪畫風格,也不知道他的作品表達了什麼。說格爾尼卡是畢加索最好的畫,僅僅因為它最出名,而不是看過了所有畢加索的畫後得出的結論。

最初看到這幅畫是在高中美術課上,老師說這幅畫表現了戰爭造成的混亂和慘無人道。並且這幅畫並不是抽象派,而屬於超現實主義。

別太嘚瑟!

裝逼總是起源於,你對這個事物只知道一點點的時候。

其實藝術的發展是很複雜的,就像上文說到的那樣,這幅作品可能繪畫技巧十分簡單,一個3歲的孩子也可以畫出完全一樣的來,但是恰恰因為它開創了一個系列的先河。

這種感覺就像小學數學書上看起來極其無聊的定理,你會覺得如果我生在那個年代我不就是發現定理的前輩了么。但是你並不能生在那個時代,其次,你生在那個時代可能正在地里種地,並不能接觸你現在接觸到的東西。。。

艾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1949年作品111。

你真的有可能畫出完全一樣的來,因為它就是色塊的堆積。但是不得不說這個顏色的搭配很有感覺,黃色增加了一些活力,兩種藍色將基調定下來,顏色之間互相半透明,有一種層次感,有出現了更多朦朧的色差。而且,我記得這個作品曾經被應用在服裝設計上,並在一個很有名的時裝周上走秀過。

最後介紹一些我最近看到的,覺得還不錯的抽象作品。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作品的流派並不是很明確,帶有一些後現代主義的,或者與立體主義交叉。另外欣賞藝術作品是個很主觀的東西,請不要對號入座。

willem de kooning

信息在圖中已經有了。這幅畫是de kooning作品中我最喜歡的一幅。就像它的名字,挖掘,你總能從中找到很多奇怪的元素,但是這些因素之間看起來並沒有什麼聯繫,不像格爾尼卡那樣有整體感,更加隨意,就像我們的生活一樣,充滿了形形色色的人,即使不在你的視角中,他們仍然鮮活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Jackson Pollock

Landscape with Steer 1936-37.這幅畫讓我想到冰與火,紅色的是史前巨獸的烈焰,藍色是遠方的凍原散發出的寒氣,黃色是沙也是火焰,黑色是弱小的人類集結成的軍隊。讓我解讀出一絲中二的氣息。

說到pollock就要說到另一位Mark Rothko ,兩人都喜歡在作畫時放飛自我,用全身作畫,用所有的材料作畫,在作畫的過程中發現自我。這種繪畫方式也是我希望可以運用到工作中的方式,你只有在做的過程中才會發現自己的潛能,發現自己的喜好。

此外還有,前面提到的草間彌生、畢加索、康定斯基、吳冠中、Ad Reinhardt;Barnett Newman、Mark Rothko、Agnes Martin、Piet Cornelies Mondrian、馬列維奇等。抽象作品對設計有很大的影響,可以說不是每個人都能欣賞抽象畫,但是每個人都生活在抽象作品之中。

加關注

微信號:sbw900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岩之石 的精彩文章:

TAG:岩之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