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禮拜五女郎》——新聞與政治的調侃

《禮拜五女郎》——新聞與政治的調侃

《禮拜五女郎》(1940)

《禮拜五女郎》是一部非常老的經典諷刺喜劇電影,它拍攝於一九四零年,距今已經七十八年了。因為年代久遠,加上這部電影在國內並不特別有名,所以很多人對它了解不多。雖然,知曉這部電影的人不多,但是提到它的男主角,很多人一定非常熟悉,那便是被認為「有史以來」好萊塢「最偉大的演員」,希區柯克經典電影《西北偏北》中,在玉米田裡躲避來襲飛機的加里·格蘭特。而女主角則是羅莎琳德·拉塞爾,一個身材高挑,長相端莊驕傲的美人兒。

其實這部老電影是翻拍自一部更老的影片,即於一九三一年拍攝的《犯罪的都市》。在一九三一年版本中,主角由一個男人扮演,到《禮拜五女郎》中,他變成了羅莎琳德·拉塞爾。

《犯罪的都市》(1931)

羅莎琳德·拉塞爾在這部電影里飾演一位報社記者,她的老闆以及前夫——加里·格蘭特,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工作狂,對新聞充滿無限的熱情,他為了讓自己的報紙大賣,不惜改變報紙長久以來形成的「報格」,為了讓自己的前妻、報社得力幹將,羅莎琳德·拉塞爾能夠留在報社,幫他採訪一個重要的死刑犯,上報紙頭條,採取一系列卑劣的欺騙手段,將她從正要與新認識的愛人、一個賣保險的普通男人去過隱居生活的「邊緣」拉了回來。在這部電影中,加里·格蘭特與羅莎琳德·拉塞爾「機關炮」似的對白,讓這部喜劇少了政治上的諷刺,多了男歡女愛的柔情。

羅莎琳德·拉塞爾語速快,應該是天生的,因為她在許多電影中,說話都是那麼快,比如《歡樂梅姑》中那個極會享受生活的「梅姑姑」,她話快的甚至都不用調整呼吸,眼前立刻會形成一張密不透風的「語霧」。當然,這部電影最經典的地方不僅僅是羅莎琳德·拉塞爾用快如閃電的語速與前夫打情罵俏,以及加里·格蘭特長相帥氣,卑鄙卻搞笑的騙人伎倆,而是,一群記者集中在監獄當局提供給他們的小辦公室里,玩著撲克,享受著在等待死刑犯執行死刑之前製造種種「假新聞」的趣事。

《禮拜五女郎》中的倒霉蛋「厄爾·威廉姆斯」,是個兢兢業業的公司小職員,他已經在公司幹了十四年,但突然某一天公司竟然無緣無故地將他開除了。失業的「厄爾·威廉姆斯」無處可去,只好在大街上遊盪,他偶然聽到左翼人士演講,便湊在旁邊聽,如同阿Q「革命了」一般,也許是他的潦倒模樣,他被人迷迷糊糊推上台說了一番話,不久,警察來了,在與警察的糾纏過程中,因為誤會,無意間失手開槍打死了一名黑人警察,隨後法官判了他死刑。

就在執行死刑的前一天,一幫記者聚在監獄的記者室,除了等待著第二天絞刑的執行,也在打聽囚犯死前的種種,好給無聊的報紙增加一點有趣的「新聞」。加里·格蘭特的報紙希望州政府特赦他,但是州長面對即將到來的選舉,為了獲得黑人選民的選票,執意不肯特赦。畢竟,「州長為了能夠獲得延任,他甚至寧肯弔死自己的祖母」,何況一個地位低下的失業小職員。

各個報社的記者聽說了「厄爾·威廉姆斯」殺警案件,自然激動萬分,開始在報紙上大肆報道,他們不僅報道殺人犯「厄爾·威廉姆斯」的身世,還順帶「挖掘」出了厄爾·威廉姆斯同情共產黨的新聞,甚至在報紙上製造了「厄爾·威廉姆斯」的「桃色新聞」,將一個曾經幫助過他的善良女孩兒,塑造成一個「已經愛上了厄爾·威廉姆斯這個殺人犯,並且不惜在絞刑場上結婚」的瘋狂女人。新聞記者們,聚在這間狹窄的、煙霧繚繞的小房子內,不停地、毫無廉恥地消費這個可憐囚犯的一切。

雖然以上種種行為讓人厭煩,但是就在厭煩之中,最讓人忍俊不禁的橋段出現了。一名老記者從外面打探回消息後,對著電話給自己報社報告時,旁邊打牌的記者聽他的敘述時,也給自己的報社轉述剛剛偷聽到的新聞,但是,在一前一後,一閉一合的談話間,真實已經蕩然無存,只留下添油加醋的虛構。

老記者對著話筒向自己報社報告道:「絞刑案又有了新情況,據稱一個來自紐約的名叫『艾格和佛』的精神病專家大概半個小時後,開始對厄爾·威廉姆斯進行精神鑒定。」旁邊打牌的記者聽到老記者的說法,立即拿起話筒對著自己報社報告道:「據稱第十個精神病鑒定專家,名叫『艾格和佛』的準備給厄爾·威廉姆斯作精神鑒定,如果他前面沒有瘋,那麼經歷過十位精神科大夫的折磨,他可能就徹底瘋了。」老記者繼續說道:「在厄爾·威廉姆斯被處死前一晚出現了新狀況,獄方對市政大樓以及火車站與高架車站等地方,都部署了雙重警力,以防止激進分子在他行刑的時候發生暴亂。」旁邊的打牌記者脫口而出道:「據稱警長要求多派二百餘人的親戚,帶薪上任,來保衛這座城市不被赤色力量侵略。因為這些赤色力量再過幾分鐘就要離開莫斯科,向這裡進發。」

羅莎琳德·拉塞爾本來打算辭去工作,不在前夫的報社中當牛做馬,可惜她耐不住加里·格蘭特迷幻般的勸說,以及自己貪戀新聞的慾望,又回到了監獄的那間記者小屋,就在這時,「厄爾·威廉姆斯」趁精神病醫生鑒定的時候,逃到了記者室。

這是一條上頭條的大新聞,激動的羅莎琳德·拉塞爾匆忙聯繫了前夫加里·格蘭特,然後加里·格蘭特將殺人犯厄爾·威廉姆斯藏了起來,繼而又通過自己玩爛的欺詐手段,最後訛詐了州長,通過特赦變成了將死刑變成了緩刑,而他的報紙也如願獲得「頭條」新聞!只是,羅莎琳德的那個新愛人、可憐的保險員,已經在加里·格蘭特一系列的栽贓陷害下關到了警局。當這一切結束後,羅莎琳德·拉塞爾再次聯繫保險員時,已經徹底失望的保險員,斬釘截鐵地斷絕與她繼續交往下去的任何可能。羅莎琳德·拉塞爾,這個報社頭牌記者,又一次回到了從前牛馬般的生活,而她和加里·格蘭特的愛情,則在這一系列的變故之後,重新回到了原點。

一九七四年,比利·懷爾德再一次將這部電影進行了翻拍,這是從一九三一年以來的第三個版本。這部漢譯為《滿城風雨》的電影,更加忠實於一九三一的《犯罪的都市》。主要角色也從《禮拜五女郎》中羅莎琳德·拉塞爾女性角色重新換成了男性,並且結尾也與一九三一年版本相同。雖然這部電影與前面的版本大同小異,但是它的細節更加精彩與豐滿。

《滿城風雨》(1974)

在這部電影中,「大鼻子」沃爾特·馬修扮演的報社老闆和傑克·萊蒙扮演的王牌記者,兩人的「互斗」更加激烈精彩。可能由於他們二人是多年的電影搭檔與好友,所以演繹起來遊刃有餘,而且總是讓觀眾覺得順其自然、真實可信。沃爾特·馬修對著電話,為找不到傑克·萊蒙,而歇斯底里的咒罵;為了拆散傑克·萊蒙與蘇珊·薩蘭登的關係,他裝扮成聯邦探員,欺騙蘇珊·薩蘭登,她所愛的那個記者只是一個變態的暴露狂;而這一切被揭穿後,他又略顯尷尬,但仍舊強詞奪理的表情,以及訛詐政客時的表現出來的正氣與詭詐的模樣,等等,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尤其在結尾,當傑克·萊蒙與自己的女友蘇珊·薩蘭登登上列車,準備回到新婚妻子的家鄉,過新生活的時候,站在車窗,送別的沃爾特·馬修,掏出有自己簽名的懷錶,鄭重地遞給傑克·萊蒙,要他收下這件禮物,並且祝他蜜月快樂。

被感動的傑克·萊蒙不知該說什麼好,從前對沃爾特·馬修種種的痛恨,轉眼間煙消雲散。火車開動了,傑克·萊蒙幸福地摟著妻子,憧憬著自己美好的未來奔向費城。沃爾特·馬修望著離去的火車,眼睛立即沉了下來,冷冷盯著前方,接著義無反顧扭轉頭,徑直快步走向火車站旁邊的電報廳,邊掏香煙,邊對著發報員說:「記!給剛離去火車停靠的第一站的警察發電報,告訴他們,逮捕一個名叫『希爾迪·約翰遜』(傑克·萊蒙)的傢伙。」此時,火柴劃燃,沃爾特·馬修點燃香煙,將火柴棍向後一拋,伴著發報員滴答的發報聲,被香煙熏的眯眼的他,一蹙間,志滿意得的說道:「那個王八蛋竟然偷了我的懷錶!」陰險詭詐卻不失幽默的形象立刻呈現在熒幕之上。

譏諷媒體的電影很多,調侃政治的電影也不少,《滿城風雨》的譏諷與調侃,卻與大部分電影不同,其中自有獨到之處。這部電影沒有強烈的是非道德的預設,它如實將每個人真實複雜的一面展示出來,報社老闆雖然狡詐,但,不失自己的「信仰」,無恥時,觀眾並不厭煩,反倒覺得的有趣;而報社頭牌記者,雖然想努力擺脫當下生活,可是內心又無法壓抑對新聞的熱誠,自始至終都處在兩難的抉擇之中;即使那個倒霉的殺人犯「厄爾·威廉姆斯」,觀眾也能從他怯懦的外表下發現其隱藏的剛強;當然還有那群聚在監獄記者室里的各路記者,他們靠著「打嘴仗」、「磨洋工」以及道聽途說給偽善的世界帶來一抹幽默荒誕的「顏色」,正是等等這些大小人物,使得這部電影,充滿了趣味,同時也構成了一幅,不單那個時代特有的,即使現在也到處充斥的,悲喜交加虛虛實實的浮世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切角專欄 的精彩文章:

TAG:切角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