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為什麼不坐飛機逃走?原因其實很簡單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為什麼不坐飛機逃走?原因其實很簡單

淮海戰役後期,杜聿明作為國民黨方面實際最高指揮官,率領邱清泉第二兵團和額李彌第十三兵團被重重包圍在了河南永城附近的陳官莊地區,最終全軍覆沒,杜聿明本人被俘虜。說到這裡,或許有很多人表示不解,為什麼杜聿明不像此前遼瀋戰役中的衛立煌一樣坐飛機逃走呢?其中又有什麼內幕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在淮海戰役第三階段,國民黨方面已經無法挽回敗局,當時僅存的一股軍事力量就是被重重包圍的,由杜聿明率領的國民黨徐州剿總殘部(邱清泉兵團和李彌兵團)。當時,人民解放軍為了在徐淮地區繼續牽制國民黨方面的注意力,策應即將打響的平津戰役,對杜聿明殘部採取了圍而不殲的戰術。

從1948年12月4日被包圍起,到1949年1月6日解放軍發動總攻,杜聿明殘部在陳官莊包圍圈裡苦苦堅持了一個多月,依靠空投物資來維持生計,難逃覆滅的悲慘下場。杜聿明是蔣介石的嫡系愛將,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曾在北伐戰爭、中原大戰以及抗日戰爭都有上佳的表現,立功頗豐。

蔣介石考慮到政治影響,以及出於拉攏人心的目的,自然不想看到杜聿明被俘虜或者死於戰場,於是就以杜聿明身患重病需要治療的名義,派空軍的一架小飛機飛入陳官莊包圍圈,準備將杜聿明借走。其實,蔣介石這麼做是先例的,在此前的遼瀋戰役中,國民黨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就是在最後時刻被蔣介石派飛機接到了安全地帶。

當小飛機在陳官莊包圍圈內降落的時候,邱清泉和李彌都紛紛勸說杜聿明不要錯過機會,趕快坐飛機走。邱清泉和李彌這麼說,一方面是認為在包圍圈中前景渺茫,能走一個算一個;另一方面希望杜聿明日後能妥善照顧他們的家人。

可是,杜聿明卻堅決不肯上飛機,他對邱清泉和李彌說:「古人言臨難勿苟免,我要是就這麼走了,那你們怎麼辦?我實在不忍心丟下這些將士,更沒有臉面一個人逃走,今日有死則以。」就這樣,杜聿明選擇留在了包圍圈,錯失了一次逃命的機會。

有人分析說,杜聿明在解放戰爭時期,可以說是蔣介石打內戰的急先鋒,從東北到中原,處處都有他的身影,是蔣介石最為依仗的高級將領。可是,國民黨軍屢戰屢敗,以及內部錯綜複雜的派系鬥爭,讓杜聿明心灰意冷,所以他抱著對蔣介石從一而終的想法,堅決不肯上飛機逃命。各位讀者,你們認為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黃維兵團為什麼在雙堆集被圍殲?其實是被這兩個人害了
淮海戰役,黃百韜第7兵團為什麼全軍覆沒?黃百韜臨死說,是被這3個人坑了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