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為什麼不罵邵岩?

我為什麼不罵邵岩?

最近的「射墨」事件又引起了網民普遍的憤怒!注意:不止是書法界哦,而是各行各業!信息傳播迅猛之後,不管事件和自己有沒有關係,人們都喜歡上了評論與憤怒。近來網上經常會曝光一些出乎想像、讓人不適的書法行為,大家都大力聲討,可見國人對於書法的崇敬虔誠之心,這也是大家對於優秀文化的維護,對於高雅傳統的保護。

感情非常可貴,但憤怒值得商榷。對於「射墨」事件發生後的人間萬象,總結起來倒是比「射墨」本身有趣得多。

一、「盲人摸象」式地看人看事

「盲人摸像」的故事在我國老幼皆知,都認為很荒唐。但我們在生活中卻屢屢做出這樣荒唐的事情而不自知。網路、微信的信息時代,捧紅一個人容易,摧毀一個人也不難。因為信息鋪天蓋地而來,大家已來不及思考前因後果,看到一個片斷或一家之言立即條件反射已經成為日常。而且中國人缺少歷史觀也是長期以來的弊病,不追過往,不計未來,摸到腳就認為是象之全貌,摸到耳朵就認為是象之全貌…隻字片語中臆想,自以為是地推測,隨心隨性,也是浪漫至極。

所以,想抹黑一個人就是這麼容易,只要把他不堪的一面拍個片斷放到網上,大家就可以「盲人摸象」地去臆想判斷了。但誰敢說自己沒有這不堪的一面呢?「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今天是他,明天可能就輪到你了!所以如何理性分析前因後果,如何多角度考慮問題,如何培養獨立思考將會是提高國人思想素養的重要課題。

這次「射墨」事件我想為作者辯解幾句。邵岩是80年代就嶄露頭角的著名書法家,他有著深厚的傳統書法功底,直到現在還堅持著小楷的練習和創作。

但他的藝術家特質卻讓他不願意止步於此,不願意安全地傳承著祖宗留下的財富去過著無憂的生活,而是選擇了「創業」。他充滿激情地開拓嘗試著書法從結構造型到筆墨方式乃至文房工具的改變,成為「現代書法」的代表人物,也創作出了一幅幅富有創造力令人驚嘆的作品,直至最近再走險棋,嘗試「射墨」。

不管他的「現代書法」代表作品,還是「射墨」代表作品,很多精典作品仍是基於漢字而進行的水墨作品,從結構造型到水墨變化都極具想像力,將傳統韻味與現代審美結合,富有高級的審美趣味。

對於那些離開了漢字基礎的「射墨」作品,他自己也不認為屬於書法範疇,他只是想有所改變,有所嘗試,而且這種做法也是基於他一貫以來的藝術理念。所以從這樣一個歷程我們可以反思兩點對於這件事的思考方式:

1、藝術家在某種程度上和運動員相似,都要不斷超越自己,但如果不是明哲保身、見好就收,最後都會以失敗告終。但藝術家不就是需要不斷創新探索嘗試、不與人同的一群人嗎?嚴格來講,沒有創造就不能稱為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家,但創造確實具有極大的風險,要敢於承受各種非議與謾罵,更重要的是能坦然承受失敗。所以成熟理性的人對於藝術創造的思考方式應該是這樣的:我不一定贊同他的做法,但我誓死捍衛他創新嘗試的權利。

2、判斷一位藝術家不能只選取一個片斷,而是要去了解他的創作歷程與藝術思想,從而綜合評價。這點也是和運動員相似,運動員的成就要看他取得的最好成績,藝術家的成就也要看他的最高水平的作品,不可只以成敗論英雄。

二、「非我族類必滅之」地待人接物

在國人的心中缺少中間地帶,不是「友」,便是「敵」。我們不喜歡不同觀點,我們喜歡「站隊」。所以不論是單位、團隊,或是家人、朋友,你要融入集體,必將放棄自己的觀點,人云亦云才能得到大家的接受。

中國人最不喜歡的生活狀態是離群索居,最不喜歡的工作狀態是單打獨鬥,集體主義觀念是我們團結一致取得勝利的法寶。對於不團結、不合群、不配合的人,即使無害,大家還是會對這種人表示憤怒,孤立他,加之各種阻撓刁難,直至「滅之」而後快。所以在各種團體中,你會發現大多數人說著一樣的話,做著一樣的事,表情僵化,有趣之人極其罕有。大部分人不願意與眾不同,大部分人願意看著周圍人的臉色過日子,這樣也許更加安全,但在集體意志中,會有真正的安全感嗎?

藝術家往往是最喜歡單打獨鬥、離群索居的一群人,但作為中國的藝術家,也許是世界上最喜歡加入團隊的一群人,而且最喜歡派系紛爭,老百姓都知道「文人相輕」。

其實對於網上瘋傳的醜化藝術家的片斷,「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我相信都是藝術界自己內部爭鬥的外現,難道他們就沒有想到,抹黑別人其實也就是在抹黑自己的專業嗎?抹黑自己的專業不就等於抹黑自己嗎?更不用提那個所謂的「清華美院」最近總是忙於闢謠,一有風吹草動就把那些和它有關的藝術人士往外清除。為什麼人家不寫是其它學院的教授?為什麼其它學院沒有聽到風吹草動就忙著往外趕人呢?其實稍有頭腦的人往下多想一步,許多事也就呵呵了,何必憤怒!

三、「審美困惑」源於半瓶水

現在大家越來越關注藝術與審美了,這真是很令人欣慰的事情。但關注了以後卻發現大家對於「審美」卻越來越困惑了,因為爭論越來越激烈了,分歧越來越大了。這是審美學習中必經的過程,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對於審美還只是半瓶水晃當,懂一點兒,又不深入,當不能解決遇到的意外現象時就困惑了,於是就憤怒了。

當然一般國人不喜歡承認自己困惑,更願意用憤怒的方式來表示自己的困惑。其實仔細想想,憤怒就是因為不理解不明白不通透。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國人不自信了,不願承認自己的無知,不願承認自己的困惑,不願承認自己沒邏輯,不願承認自己不會獨立思考。不自信的人更容易表現出強勢,更容易表現出正義,更喜歡輕易對自己不懂半懂的事情做出「評判」與「論斷」。

會寫字的中國人都能夠對書法評頭論足,即使嘴裡說著「不懂不懂」,其實心裡早就有了自己的「評判」。這是書法得以傳承的基礎,但也是書法進步緩慢的障礙。當保守思想與「半瓶子水」佔據了多數,書法藝術的發展也就舉步維艱了。在湖南衛視某一期著名的娛樂節目中,一位特別知名的男主持人無意間誇了嘉賓一句「會畫毛筆畫」,不由引人捧腹。這個詞雖出自無知,但卻是用得非常精確。確實現在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會寫毛筆字」、「會畫毛筆畫」了,但還和書法、國畫的精神離得很遠。

要理解書法、國畫的精神我們都還需要學習,敢於承認差距、承認不足,善於去深入學習探究,才是解決「審美困惑」的辦法。不要忙於「評判」,而是要多做「分析」,這樣瓶里的水會越來越多,困惑才會越來越少,困惑少了,憤怒自然也就少了。

書法本來是讓我們變得雲淡風輕、沉著冷靜、慎思明辨,結果在當今社會卻引起我們一陣又一陣憤怒的波瀾,這能說是書法惹的禍嗎?是書法家惹的禍嗎?憤怒其實是自己內心的魔障,是我們不能冷靜分析、心智不成熟的表現,所以,修心和不斷學習才是正道。

書法思考◎有益分享

發現書法的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思考 的精彩文章:

這種連筆順都寫錯的字,真美!
中國懂書法的人真多,高達0.1%

TAG:書法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