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聯想和自性化
自由聯想包含三個層面,一是「胡思亂想」,二是對胡思亂想保持覺察,三是把覺察到的內容說出來。
胡思亂想就是詹姆斯所說的「意識流」。詹姆斯認為,人的心理活動像流水一樣,連綿不斷,同時又隨內外環境的影響隨時改變方向。就像一條魚在水裡游,哪裡有食物,它就往哪裡游,如果沒有食物,它就隨便游。人在清醒的時候受環境影響,心理活動就「圍繞」環境進行(向外,outsight),如果把外界刺激「關閉」了,譬如關燈、閉眼、打坐,內心的東西就會漸漸地冒出來(向內,insight)。
夢也是意識流。有一種觀點認為,夢類似於電腦的離線清理。當你關電腦時,電腦會自動清理掉一些信息,使電腦保持「乾淨」。夢也有這樣的作用。如果一個人長期不做夢(見於慢性酒精中毒),會出現精神異常。這說明夢具有預防和治療心理障礙的作用。自由聯想就是白日做夢,所以也有治療心理障礙的作用。
但是,很多人天天做夢,很痛苦,他的心理障礙就是多夢,為什麼自己好不了呢?強迫症病人也愛胡思亂想,為什麼好不了?有人指出,光是胡思亂想是沒有用的,自由聯想的關鍵是「覺察」,你要看著自己的思想(念頭),對它保持覺知,這叫「內觀」(vipassana)或「正念」(mindfulness)。換句話說,自由聯想的治療效果在內觀和正念,而不是意識流。因此,有人主張用正念代替自由聯想和精神分析,推動了「正念減壓」的流行。
也有人認為,自由聯想的作用既不是意識流,也不是內觀,而是「言說」。言說本身就具有宣洩、領悟(命名)、矯正(斟酌)的作用。
但是,榮格始終認為,意識流本身就有治療的作用。為什麼有的人老是做惡夢?那是因為夢沒做完,被嚇醒了,所以反覆做。如果不被嚇醒,一直做下去,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結局。有了好的結局,夢者就被療愈了。
強迫症病人為什麼一直胡思亂想?那是因為被反強迫卡住了,所以反覆想(從頭再來)。如果順利想下去,最後一定會想通。想通了,就不強迫了。
祥林嫂為什麼重複講阿毛的故事?那是因為沒人認真聽她講,她一直沒講夠。如果讓她講夠了,就不會再講了。
諮詢師給來訪者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盡情地想,盡情地講,想完了,講完了,來訪者就被治癒了。這是一個「自愈」的過程,榮格稱之為「自性化」。很多病人之所以沒有自愈,是因為遇到了阻礙(包括阻抗、防禦、反強迫、環境的干擾、觀念的束縛)。諮詢師的任務是幫他清除阻礙。
所以,榮格認為,言說沒那麼重要,繪畫、遊戲、「想像」都可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克萊因認為遊戲就是自由聯想。其實遊戲是意識流,不是自由聯想。只有把遊戲描述出來,才是自由聯想。因此,克萊因給遊戲治療增加了「解釋」的環節。卡爾夫認為「解釋」不是必需的,她發明的沙盤遊戲就沒有解釋的環節(現在的沙盤遊戲要求來訪者做完沙盤後給沙盤命名,對沙盤做出解釋,甚至治療師對沙盤進行分析)。現代遊戲治療也不怎麼強調言說了。


TAG:人格面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