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體穴點陣圖及穴位功能主治

人體穴點陣圖及穴位功能主治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9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

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採用按摩手法點、按、揉等不至於傷害人體,其餘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鄭重說明這36個穴是致命穴平常按摩無任何不良影響。所謂致命必有意外的重力,非正常力道,或危險物品造成為必要條件。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鬥中,作為「殺手」使用。

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2、頭部穴位功能說明

二、胸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2、胸部穴位2功能說明

三、背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背部穴位功能說明

定喘穴、肩中俞穴、肩外俞穴、肩井穴、秉風穴、天宗穴、臑俞穴、膈俞穴、魂門穴、脾俞穴、京門穴、三焦俞穴、氣海俞穴、關元俞穴、膀胱俞穴、秩邊穴、白環俞穴、會陽穴

定喘穴的作用:治療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背痛、咳嗽、視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上背部痛、頸項強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療頭項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風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手麻、耳鳴、耳聾、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吐血、盜汗、肋痛、嘔吐、膈肌痙攣

魂門穴的作用:治療腸鳴、嘔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肋痛、腸鳴、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嘔吐、腹泄、腰脊強痛

氣海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痔瘡

關元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便秘、腹泄、腹脹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療膀胱諸症、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強痛

秩邊穴的作用: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

白環俞穴的作用:治療遺精、白帶、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癱瘓

會陽穴的作用:治療痛經、性機能減退、便血、腹泄、痔瘡

四、人體上肢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1、上肢穴位1功能說明

商陽穴、少商穴、合谷穴、陽溪穴、陽池穴、支溝穴、四瀆穴、手三里穴、曲池穴、肩髃穴、曲垣穴、肩髎穴、肩貞穴、臂臑穴、消濼穴、清冷淵穴、天井穴

商陽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腦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痹、嘔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療中風、感冒、頭痛、牙痛、月經閉

陽溪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耳目齒痛

陽池穴的作用:治療感冒、上肢、手腕關節炎

支溝穴的作用:治療大便秘結、手足倦怠

四瀆穴的作用:治療齒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療齒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療肘中痛、月經不調、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肩痛、中風、齒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療神經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療風濕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貞穴的作用:治療肩關節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療頸椎病、手臂不舉

消濼穴的作用:治療頸痛、麻痹、頭痛

清冷淵穴的作用:治療肩痛、頭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療喘息

2、上肢穴位2功能說明

中魁穴、少澤穴、液門穴、前谷穴、後溪穴、中渚穴、腕骨穴、陽谷穴、養老穴、外關穴、支正穴、尺澤穴、小海穴、青靈穴、尺澤穴、曲澤穴、少海穴、太淵穴、間使穴、列缺穴、內關穴、大陵穴、神門穴、魚際穴、少府穴、勞宮穴、少商穴

中魁穴的作用:治療手指不伸

少澤穴的作用:治療口乾、前臂痛、小指痛、頭痛

液門穴的作用:治療手臂痛、頭痛、齒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療吐血、耳鳴、手痛

後溪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麻、耳聾

中渚穴的作用:治療頭痛、耳聾、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療腕痛、麻痹、指腫

陽谷穴的作用:治療臂痛、腕痛、暈眩、耳聾、耳鳴

養老穴的作用:治療肩臂痛麻、弱視

外關穴的作用:治療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頭痛、感冒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療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靈穴的作用:治療肘關節傷痛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曲澤穴的作用:治療肘痛、熱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療頭目眩暈、頸椎病、肘攣手顫、心痛

間使穴的作用:治療調經、心臟病、中風、液腫

列缺穴的作用:治療頭痛

內關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臂痛、心臟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療心臟病、熱病

神門穴的作用:治療失眠、頭暈痛、心臟病

魚際穴的作用:治療齒痛、頭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療心臟病

勞宮穴的作用:治療中風、齒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痹、嘔吐、呃逆

五、人體腿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1、腿部正面穴位功能說明

伏兔穴、陰市穴、梁丘穴、犢鼻穴、足三里穴、上巨虛穴、條口穴、豐隆穴、下巨虛穴、解溪穴、沖陽穴、陷谷穴、內庭穴

伏兔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陰市穴的作用:治療腿痛、水腫、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療膝部麻痹

犢鼻穴的作用:治療腳氣、膝關節痛麻、水腫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痹、各種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四肢痛麻、腰痛、腸胃病

條口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不肢痛麻、胃腸病

豐隆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痙攣、痛麻

下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腦貧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沖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脹痛、盜汗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筋

2、腿部側面穴位功能說明

箕門穴、環跳穴、血海穴、陰谷穴、風市穴、陰陵泉穴、中瀆穴、膝陽關穴、地機穴、陽陵泉穴、足三里穴、漏谷穴、三陰交穴、三陽交穴、陽輔穴、懸鐘穴、復溜穴、太溪穴、照海穴、公孫穴

箕門穴的作用:治療腿痛、生殖器病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療一切血病、婦科病

風市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木

陰陵泉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腰病

中瀆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陽關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炎、下肢麻痹、腳氣

地機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麻、胃腸病

陽陵泉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關節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陰交穴的作用:治療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陽交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頸椎痛

陽輔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

懸鐘穴的作用:治療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復溜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浮腫、虛脫、盜汗、腹瀉、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療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病、腎病

公孫穴的作用:治療一切氣病

3、腿後部穴位功能說明

環跳穴、承扶穴、殷門穴、委中穴、浮郄穴、委陽穴、合陽穴、承筋穴、築賓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崑崙穴、申脈穴、金門穴、京骨穴、仆參穴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經活血、神經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殷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療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膝關節痛、吐瀉、坐骨神經痛

委陽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痛、此穴解熱

合陽穴的作用:治療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療一切筋痛

築賓穴的作用:治療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療內外傷痛

飛揚穴的作用:治療腳氣、眩暈、小腿無力

跗陽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腰胯痛

崑崙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眩暈、腰痛

申脈穴的作用:治療痙攣、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門穴的作用:治療癲癇、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療腳痛

仆參穴的作用:治療足跟骨痛

六、足部穴位和穴位功能主治說明

足部穴位功能說明

足部穴位功能說明:湧泉穴、丘墟穴、解溪穴、中封穴、沖陽穴、足臨泣穴、陷谷穴、太沖穴、內庭穴、行間穴、俠溪穴、厲兌穴

湧泉穴的作用:治療高血壓、呃逆、此穴主將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痹、腰痛、遺尿

沖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痹

足臨泣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痛、眩暈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腹痛脹、炎腫、盜汗

太沖穴的作用:治療腰痛、調經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腹

行間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腹痛、腰痛

俠溪穴的作用:治療耳聾、頭暈痛、下肢麻痹

厲兌穴的作用:治療足痛、腦貧血、麻痹多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四滿穴:治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鄧
假性近視,長按這兩個穴位,再也不用戴眼鏡

TAG:穴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