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寶寶又瘦了?胖瘦需要這麼算
寶寶體重達不達標,胖了還是瘦了,是從每個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被家長們擔憂的問題。
很多媽媽們有困惑,跟好媽聊天時說:
寶寶滿月了,可體重只長了一斤多,是不是發育不良?
還有寶媽說自家寶寶1歲就有25斤,是不是有太胖啦?
GIF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 祝婕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內分泌科副主任醫師祝婕表示,在評估寶貝胖瘦的同時應該結合身高,計算體重指數來判斷胖瘦,兒童的判斷標準跟成人不同,每個年齡都有相應的參考值。
要注意監測體重的變化趨勢,某一段時間體重下降可能由於甲亢、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引起,體重增長明顯可能跟甲狀腺功能減退、腎上腺疾病、小胖威利綜合征等等病理性肥胖有關。
今天,好媽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
GIF
多重的寶寶算得「合格」?
先上圖!
七歲以下女童身高體重標準
點擊放大
▼
(數據來源:2009年9月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數據來源:2009年9月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七歲以下男童身高體重標準
點擊放大
▼
(數據來源:2009年9月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數據來源:2009年9月衛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衛生司發布的《中國7歲以下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
正常足月產的新生寶寶體重為2.5~4kg。如果寶寶體重<2.5kg,稱之為低出生體重兒;而當體重≥4kg,稱之為巨大兒。
GIF
寶寶體重增長的基本規律
1-3個月,寶寶每周體重增長約180-200克;
4-6個月,寶寶每周增長約150-180克;
6-9個月,寶寶每周增長約900-120克;
9-12個月,寶寶每周增長約60-90克。
按體重增長倍數來算,寶寶在6個月時體重是出生時的2倍,1歲時大約是3倍,2歲時大約是4倍,3歲時大約是4.6倍。
在出生第二年,寶寶體重平均增長2500-3000克。2歲以後平均每年增長2000克左右,一直到青春發育期。
男孩和女孩的發育情況不同,家長可參考上述表格數據,看看孩子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數據並非絕對標準,只要孩子的身高體重值在正常範圍內,身體無異常病症,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GIF
判斷寶寶是胖還是瘦
在這幾個表格中,最上方的1SD、2SD和3SD是指「標準差」。我們用「兒童肥胖症」的界定標準來說明一下到底咋回事:
「兒童肥胖症」一般是指體重超過同性別、同年齡健康兒平均體重2個標準差;或超過同身高健康兒平均體重的2個標準差;或超過同年齡、同性別平均體重的20%。
也就是說,如果你家孩子的體重,超出這幾個表格中標註成紅色的「2SD」這一列的數值,那就有些超重了。
反之,如果你家孩子的體重,超出這幾個表格中標註成紫色的「-2SD」這一列的數值,那就有些偏瘦了。
舉個例子,張媽媽的男寶寶,滿月的時候身長55厘米(在50-59厘米的範疇內),體重4.5千克(在3.5-5.6千克之間),是很正常的寶寶。
GIF
太胖太瘦都不好
1、胖了難瘦,瘦了難胖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小時候胖沒關係,長大了自然就會瘦。真的會這樣嗎?
世界衛生組織對兒童期肥胖與成年後肥胖的關係進行研究,發現6歲以前肥胖的兒童,大約有25%可能成年後超重;當肥胖持續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險性就增加到75%。
兒童期肥胖多為脂肪細胞增多(脂肪細胞的數量可不會自動減少哦),這種肥胖比脂肪細胞體積增大型肥胖更為難治。簡單理解就是,小時候很胖,即使長大瘦了下來,很容易導致再胖。
而瘦寶寶們多有吸收不良的情況,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差,同樣難以胖起來。
2、出現各種健康問題
童年瘦弱的寶寶在發育期就會遇到一系類問題——體質差,多病、第二性徵發育遲緩、身材偏小等等。
而童年超重的孩子可能會較早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 。體內多餘的脂肪還會在肝臟內堆積,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
肥胖是兒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單純性肥胖對兒童的肝功能和脂肪代謝等均造成危害,並隨肥胖程度逐漸增加。
3、影響兒童的心理健康
太胖太瘦的孩子,都可能會被同伴取侮辱性的外號(小胖子、麻杆子),自尊心易受傷,產生自卑、抑鬱、不自信的心理。
還可能因為體型臃腫或者身材瘦小,在集體活動中採取退縮或迴避的態度。
GIF
影響寶寶體重的4個因素
1、遺傳因素
如果父母雙方或者單方是易胖體質,那麼寶寶就容易營養過度甚至發展為肥胖兒。
如果父母單方或者雙方有易瘦體質,那麼寶寶的體重增長可能會成為父母的心病。
2、營養攝入
如在胎兒時期營養不良,不僅會使寶寶體格生長落後,大腦的發育也受影響。出生2年內的嚴重營養不良會使寶寶的體重、身高生長受限,以及機體免疫、內分泌和神經等調節功能低下。
3、性別因素
一般來說,同等身高的男寶寶體重比女寶寶要重一些。
4、健康狀況
急性感染常使小兒體重減輕;長期慢性疾病會影響體重和身高的發育。
良好的居住環境、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科學的護理,正確的教養和體育鍛煉,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等都是保證寶寶體重增長達到最佳狀態的重要因素。
既然我們知道了寶寶的體重與以上四個因素有關,那面對「瘦寶寶」或是「胖寶寶」時,我們就能很好幫其調節體重啦!
GIF
寶寶的健康身材計劃
1、排查原因
覺得寶寶的身材是太胖或者太瘦的媽媽們,一定帶著寶寶先去正規醫院檢查一下,排查這種情況是否是病理上還是其他方面導致的,方便「對症下藥」。
2、改進餵養方式
低體重的寶寶若要恢復至正常的生長發育,必須補充足夠的營養。如果有條件,要盡一切可能用母乳餵養。
母乳內含豐富的乳白蛋白,能夠促進寶寶生長,且母乳中含有多種抗體,這些對寶寶健康更加可貴。
而且用母乳餵養的寶寶,發生消化不良性腹瀉和其他感染的機會較少,寶寶體重也會逐漸增加。
而早產寶寶可以在母乳的基礎上再補充母乳添加劑以增加營養供給。但是對於母乳不足,體重低於2500g的低體重寶寶,建議使用專門的早產兒配方奶餵養。
此外,很多低體重的寶寶還需要按正規醫院醫生的要求補充適度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總之,對於寶寶的身體情況,新媽媽每天應做詳細記錄,便於準確分析並及時調整營養結構。但是,輔食添加不宜過早過多,過早過多添加輔食容易導致營養不良。
3、積極預防感染
低體重的寶寶免疫力較差,如果生病會出現體重迅速下降,因此除了專門照看寶寶的人外,最好不要讓過多人接觸低體重寶寶,呼吸道、皮膚、消化道感染者更應被列入「黑名單」,以防交叉感染。
在給寶寶餵奶或接觸寶寶前,應用肥皂及熱水洗凈雙手,要換上清潔乾淨的衣服,新媽媽患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易傳染疾病時,給寶寶哺乳應戴口罩,避免將寶寶感染。
奶瓶、寶寶用具應每天消毒,床具要常洗曬,居室注意通風,每天為寶寶洗澡、更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這些日常注意小事項都可以降低寶寶感染的幾率。
4、合理增加輔食
當寶寶滿5個月的時候,適時增加輔食是一種控制體重的好方法。開始添加的輔食主要是米粉,果泥,菜泥等低熱卡食物。
輔食經過適當的添加,可以有目的的改善胖寶寶的過重狀態,也可以改善瘦寶寶容易出現的營養不良狀態。
5、不要逼迫寶寶吃飯
這一點好媽原來跟大家聊過一次,喂飯時孩子容易不專心,會東張西望、跑來跑去、玩玩具、看電視等,而家長催促和逼迫也會給孩子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壓力,使得孩子感到吃飯是一種負擔,一種強迫性的任務,易誘發厭食或挑食,越喂越瘦!
GIF


※促食慾幫消化,寶寶很愛吃!5個做法簡單的蘆筍寶寶輔食!
※寶寶奶瓶居然也有保質期,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吧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