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去他的詩和遠方,我只要這鍋酸湯!

去他的詩和遠方,我只要這鍋酸湯!

小暑時節已到,伏天也已經不遠了。好多食慾比鋼鐵般意志還堅決的人,到了這個時候也會敗下陣來,看著食慾在風中飄散殆盡。酸酸的食物是盛夏的救贖,白酸湯也好,紅酸湯也好,夏天吃不下的魚和肉,放進去煮煮,出來又是下飯界的好漢。

熱天下館子,點酸菜魚的頻率比點毛血旺水煮牛肉什麼的高出不少,吃點酸的,胃口才能豁然開朗

前些年Noma之類的名餐廳興起了研究發酵的風潮,當時看到新聞的時候,特別想去給他們留言,讓他們到西南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研習研習,了解了解酸湯。在黔東南的山嶺之間,吊腳樓一隅的廚房裡,空氣里的菌群在酸湯桶里盡情享受苗侗人民供奉的熱米湯,把芹菜、青菜之類蔬菜變出一股酸酸的味道,安撫大家的胃。

要吃一頓原教旨主義的酸湯魚,必須要去貴州,去黔東南的苗寨。不要去那種已經被開發成旅遊景點的著名苗寨,普通有水田的苗寨即可,凱里巴拉河沿岸就有很多。酸湯魚是一種稻作文化的伴生物,酸湯來自於日復一日的米湯在酸湯桶里的滋養,魚則是水稻田裡放養的鯉魚。

貴州凱里酸湯魚

老一代苗胞家用的是杉木酸湯桶,不用密封,每頓飯煮飯的時候多放點水,多出來的米湯隨手一瓢舀進酸湯桶里,想起來就放一些芹菜梗之類蔬菜進去,就能讓這個桶源源不斷地產出酸湯來。杉木也是此地的特產,曾經是貢品,上游伐下來的參天杉木密密地漂在水面上,順水漂到碼頭,然後再運到各地,變成亭台樓閣與宮殿的梁木。

特別原生態的吃法,不必去鱗,只是把魚抓來,從腮邊破開一個小口,把內臟掏出來,得趁魚還沒完全僵硬的時候就放進鍋里,才能吃到最鮮最入味的魚肉。

不開膛皮肚,不刮魚鱗,在魚腮邊開一個小口子把內臟鉤出來,然後直接下鍋,是特別原生態的吃法

還有更生猛的吃法,提前用花椒葉子喂鯉魚,喂個兩三天,讓鯉魚吐盡腸胃裡的髒東西,吃的時候只掏苦膽與魚腸,其他的都下鍋囫圇煮。出鍋的時候,把魚的心肝專門挑出來,奉送給貴客吃,是所謂的「連心魚」。這種吃法聽上去有些太人類學,不過以老一代苗胞們的角度來說,其實是飽含了纏綿悱惻之心,充滿草莽之美。現在這麼吃的似乎已經不太多了,可能還是無法讓更多的人接受吧。

還能體現邊地鄉野民俗的風氣,大概只剩瘋狂勸酒了,苗家人自釀的苞谷酒,後勁極大,任你喝過多少蘇格蘭泥煤,被苗家少女拿牛角杯灌上一輪苞谷酒,倒下的機率還是相當大的。

吃酸湯魚配苗家人自釀的苞谷酒才帶勁兒

紅酸湯其實是比較晚近的事情,百度百科裡說有上千年的歷史,絕不科學,番茄和辣椒進貴州都是明末清初的事情。在哥倫布的地理大發現之前,貴州大山裡的苗胞們是肯定沒見過番茄的。就算是在貴州本省,紅酸湯走紅大概也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後期才開始的。1993年出版的《黔味菜譜》里的凱里酸湯,指的還是清米湯酸,也就是白酸湯,而非紅番茄酸。

如今紅酸湯這麼走紅,甚至變成了貴州的拳頭產品代表,也是相當有趣的一件事情。不過在開始走紅之前,紅酸湯的名字大概是「糟辣酸」,倒是應該在苗家餐桌上出現了許久了,「連心魚」就必須要用糟辣酸來烹制,普通白清米酸湯是不行的。

烹制「連心魚」的糟辣椒

清米湯酸可以不用密閉,但是番茄酸需要入壇密封,類似的蝦酸也都一樣。秋季選鮮紅辣椒,去掉蒂,洗凈晾乾,與姜蒜一起剁碎,加鹽和酒放進泡菜壇,一層辣椒一層番茄,裝滿密封,一個月後打開,就得到滿滿的紅酸湯。紅酸湯比清米湯酸要更帶勁,酸得更尖銳,但是比起青檸檬的酸味來說就要醇厚很多了。

貴州紅酸湯,酸味濃且醇厚

蝦酸是更為重口味的一種酸湯,顧名思義是用小蝦來發酵的,當然辣椒這一味是不可缺少的,類似的還有魚酸。這種酸湯里有一點點類似魚露的味道,煮牛肉排骨都很好吃,不過出了貴州就非常罕見了。

不論是白酸湯還是紅酸湯,都需要木姜子來組成固定拍檔。木姜子的學名叫做「山蒼子」,台灣山地少數民族用它來做燉牛肉的香料,苗家侗家則把它視作酸湯魚里必不可少的一味。

木姜子

它的味道有點像檸檬,不可放太多,不然會發苦,量剛剛合適的話就能把人的魂勾走。另外一個搭檔則是蘸水,新鮮得讓人打噴嚏的現烤糊辣椒面、薄荷葉子、腐乳都是標配,有的流派還喜歡加些水豆豉(新鮮未晒乾豆豉泡茶水裡而成),味道的層次極其豐富,又酸又辣又有些迷人的邊地異香,吃下去覺得自己好像也學會放蠱了。酸湯、木姜子、蘸水是一份酸湯的三位一體,有一盆在面前,苦夏什麼的,不存在的。

話說回來,在北京怎麼才能選到還過得去的酸湯魚呢?首先酸湯最好是自己做的,現在酸湯也實現工業化生產了,不是要詆毀這種科技進步,不過檸檬酸加得太多的酸湯底料我也碰到過不少了,讓酸湯的味道過於尖銳,吃起來感覺是白醋煮魚。

工業化做出來的酸湯,酸味總是用力過猛

其次必須得是養了幾天再現場撈來殺掉的鮮魚,死魚做酸湯魚會發腥,就算是酸湯的底味這麼厚了,也還是蓋不過去。北京的鮮魚本來因為水不太好,味道就不如南方鮮魚,如果再用死魚來做,就簡直沒法吃了。

第三看蘸水裡的辣椒香不香,有沒有放腐乳,薄荷葉是加分項,很少有店會放。有的店大概是嫌給客人解釋蘸料太麻煩,乾脆把蘸料取消了,這種店萬萬不可取。

辣椒面、薄荷葉、腐乳,是吃酸湯魚的蘸水的標配,圖中這個沒有薄荷葉,吃起來會減分

不過退一萬步,就算是吃不到好的酸湯魚,如果湯底靠譜,蘸料實在的話,酸湯豬蹄、酸湯肉丸子、酸湯牛肉也很好吃,就連煮素菜都很好吃,不用非要糾結吃魚。當年美術館后街的酸湯豬蹄滋養過很多文藝老中青年,現在似乎也不知所終了。

你在北京吃到過好吃的貴州酸湯魚嗎?求推薦啊!

文:阿子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大口美食榜 的精彩文章:

黃瓜,夏日C位擔當
義大利酒沒那麼複雜,黑松露也沒那麼神秘

TAG:一大口美食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