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老克:好的文字在江湖,在民間

南京老克:好的文字在江湖,在民間

━━━━━━━━━━━━━━━━━━━

書 比 天 大| 詩 意 棲 居

━━━━━━━━━━━━━━━━━━━━

江蘇崇文重教,讀書、著書蔚然成風,江蘇人和書有著說不完的故事。我們推出「蘇人書事」欄目,聆聽江蘇名人分享讀書的故事和感受。

攝影:錢芳

南京老克,土生土長的高郵人,本名徐克明,文化記者、散文作家,著有《南唐的天空》、《南京深處誰家院》、《暮光尋舊夢》等作品。

要懂南京

必須讀《南京深處誰家院》

要懂江南

還有一本《南唐的天空》

在南京,你可以實現若干個不可能

老克私密游,是南京的一個招牌,至交好友都喜歡享受老克的文化之旅。「我愛上了南京這座城市,因為文化,因為歷史,因為有一群人。」老克談起為什麼喜歡南京,這樣說:「在這裡,你可以實現若干個不可能,你可以成為你自己。

從南京老克身上,你會聯想到汪曾祺。汪曾祺深深愛著他的家鄉高郵,汪筆下的高郵充滿神奇,引得許多人讀後非得到高郵走一走才能心滿意足。這樣的文筆文氣文風,在南京老克身上也能看到痕迹,《南京深處誰家院》中就能品嘗到一絲絲「汪味」。

在高郵師範學校,點下文學火種

老克是土生土長的高郵人,在高郵師範學校學習時,打開了他通向另一個世界的窗戶,認識到許多好老師,點下了文學的火種。

機會總是有意無意地垂青有準備的人,八十年代初,老克和全國各地眾多年輕人一樣懷揣著夢想和追求南下到深圳和廣州尋找機會,嘗試過各種職業,最後發現自己還是適合與文字打交道,於是相繼在《廣州文藝》、《港澳經濟》做采編記者,雖沒採到滾滾「金元寶」,但卻獲得了豐富的人生閱歷和辦刊理念。

懷著這一絲樸素的想法,後來老克因緣際會回到南京,入伙《東方文化周刊》,就此定居,化作石頭,融入金陵。「一個人一路走過來,苦是苦了點,但收穫的是人生。」

「一直到今天,

我很慶幸我生長在高郵這個地方,

更慶幸當年做了文學青年,

使我在上世紀80年代就接觸到汪曾祺先生的作品,

給我們定下了文學審美的標準。

同時,

文學也讓我有了做人的基本底線。」

——水鄉古城高郵帶給南京老克豐厚的文學滋養

寫作是最好、最積極的讀書

某種程度上,《南京深處誰家院》、《南唐的天空》、《暮光尋舊夢》這三本書就像從小到大畫了三個圈,是老克享受歷史、文化、審美風景的三個圈。

回望人生,老克曾生活在社會底層,有過鄉村和縣城以及南方漂泊的人生經歷,至於做編輯記者也是「半路出家」。「我始終認為『半路出家』是一個好詞,因為是帶著人生的積澱投入到職業生涯,會有更多的領悟性。

老克一直堅定認為,好的文字在江湖,在民間。「就像我從事媒體20多年,從未間斷過寫作,對我個人來說,寫作是最好、最積極的讀書,可以錘鍊出人文、歷史、文化、藝術的審美眼光。」

雖然文字的評判沒有標準答案,但老克相信寫作有規律可循。如果非要讓他對文字進行自我評估:

「首先是進入角色,我會用真誠感性的文字把讀者帶進去,用自己的審美眼光領略風景,講述背後的歷史故事;其次是獨立判斷,有文化「顛覆」的意識,讓模糊的歷史重新清晰起來;其三是文化情懷,用悲憫的情感來愛這個世界,傳遞溫情。文字傳遞最終是為了改變人,成全人。」

好文章,應該是天然渾成的東西

南京老克嚮往的好文章,是天然渾成的東西,是上帝之手在操縱著你。

「說心裡話,我非常感激這種寫作方式。寫文化散文不同於小說創作,小說創作總是利用自身積累不斷往外掏東西,而寫文化散文總是不斷獲取東西。我此生不奢望做學問家,堅信學問用在自己身上才是真學問。努力做一個對世界保持好奇心,保持心靈自由,有製造幸福能力的讀書人。」

綜合:南京老克(nanjingdelaoke)、揚州日報(作者 趙德清)等

編輯:沐沐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鳳凰出版傳媒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