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技,究竟會變成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

科技,究竟會變成人類的朋友還是敵人?

人究竟要如何和科技共處?這將是我們每個人都即將需要面對的問題。

從嚴格定義上來說,科技可以分為科學和技術,前者解決理論問題,後者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對組合齊頭並進的身影,從未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消失。相反,科技成為了人類所積累下來最寶貴的財富,而隨著科技的不斷具象化,它已經不再是一段文字或是記憶,而是與人類共享一條時空軌道的「它」。

這也拋出了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人類究竟該如何和科技相處?是信任、放任?還是警惕、警戒?每個人或許都有著自己的答案,但真正管用的答案,只會出自那些感受過未來技術的人們。


科技帶來的時代變遷

但如果從GDP(國內生產總值)來看人類的科技發展,當下全球的GDP、大約35萬億美元中的99.8%,都是在1800年之後取得的。原因只有一個,人類正式進入了以科技為核心的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很多人或許對這兩個時代的早期歷史也並不熟悉,但身邊的一些變化肯定能注意到,例如大約10年前仍然是主流的直板手機和諾基亞,與現在人手一台甚至幾台的智能手機,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除了外觀上的變化,智能手機憑藉小小的體積內包含著數十億個晶體管,無時無刻不在和各處的信號基站保持聯繫,處理著大小以GB計的數據,並且將他們轉變為各種各樣的軟體服務,供消費者使用。

這樣的巨變,10年前沒有人能想到,因為它就是無法想像的。

而且在當下的科技浪潮中,手機只是無數變革中比較明顯的一幕。其他例如人類近些年在人工智慧上的進展,又例如人們長期以來在「生命鑰匙」基因上的積累,無論哪一個都有可能在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

人們似乎也已經「沉溺」在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中,更不斷推動著新技術的發展與實現。但極少人發現,我們所享受、濫用的科技,也正在不斷積累,漸漸打開人類社會下一個時代的大門。


愈發「不可見」的新技術和下一個時代

從物理尺度上來說,人類對科技的掌控力,已經停滯在原子核外很多年了。不過這樣的尺度,已經足夠讓很多普通人看不見正在進行的科技「魔法」。

最典型的還是電子行業,人們現在已經可以數千分之一於頭髮絲規格製作工藝的晶元了,這意味著在指甲蓋大小的面積上,就將擁有數以十億計的晶體管結構。而且人們還可以控制這些結構,完成對電子傳遞的各種控制。

在如此極限的物理條件下,計算機科技獲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同時很多科技進展也從大家最容易理解的物理尺度,轉向了只有程序猿最為理解的「代碼尺度」。例如你可能還或多或少接觸過C語言,卻不太可能了解和理解最新的人工智慧是怎麼從代碼中「誕生」的一樣。這種變化本身對很多人來說就不「公平」。

好萊塢電影《I,robot》劇照

同時,這個過程中也催生出了人類文明有史以來對自身存在最大威脅的發明——人工智慧。說它危險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它很可能是讓科技產物接近人類的「最後一根稻草」。

歷次科技革命,實際都會對人類產生衝擊,從工業時代人們對自身工作被取代的擔憂,到信息時代人們對於數字化的濫用憂慮。儘管令人擔憂,但他們從來沒有和一個核心的「禁忌」如此接近過:用科技複製甚至是生產人類。

因為就在最近幾年,人類已經用人工智慧做成了這些事:用機器的方式學習人類部分思維(而且人類還不知道機器如何判斷),甚至是在固定的規則中,超越人類的思考方式,獲得遠超人類的成績。

這其中或許還有很多的人類的指導,或許每次機器能夠解決的任務具體而有限,但如果真的再給機器50年呢?究竟機器還有什麼東西學不會,留下給人類?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最好的方式是去了解它

當然,科技從來都不是突然改變的,即便科技真的在未來能夠「取代」人類,那它肯定也會在更早的時候展現出相應的趨勢。例如當下人工智慧的主要進展主要依賴深度學習,應用方面主要圍繞圖像應用展開等等。這些趨勢普通民眾基本無法有效理解,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體驗這些技術所創造的最新產物。

換言之,人們實際上都需要一個提前了解、體驗未來的機會。

那麼哪裡才有這樣的機會呢?哪裡才有代入場景的未來生活體驗機會呢?細細數來,只有2年一度、已經開辦了66屆的世博會才能夠擔此大任。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去到現場,並且去參觀相關的展覽。

事實上,全球首個以黑科技為核心的國民科技節————「零一科技節」,其實已經在蛇口悄悄落下了帷幕。

(零一科技總經理陳江山發表演講)

它以「人與科技共生的、與生俱來的本能」為主題,打造出多領域融合的沉浸式未來商業空間,為全球消費者帶來一場全新的深科技體驗。現場展覽區涵蓋人工智慧、機器人、無人機、智能穿戴、智能家居、智能醫療、應用與安全和虛擬現實等多個前沿領域。

同時,現場還有數十項黑科技的首發、展示,從機械外骨骼到腦電波控制,從裸眼3D到空氣洗手,每一項都有可能在未來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另外,在現場更受矚目的是幾十位來自國內外的行業領袖,他們就產業、生活、藝術、人文四大主題,進行了不間斷的頂尖頭腦風暴。作為對未來更有「把握」的人,他們所分享出來的內容都值得你細細品析。

究竟你應該如何看待最新的科技發展?不妨在「零一科技節」尋找答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質押9成股權套現,華誼兄弟要「跑路」?
恆大 8.5 億美元入股 FF,賈躍亭的造車夢總有人接盤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