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台教約中、下之根,備歷十乘觀法。然雖具十,不離一門。如《法華玄義》雲:明入實觀者,即十乘觀法:

1.不思議境

即是一實四諦,謂生死苦諦不可思議,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方便凈,即假故圓凈,即中故性凈。三凈一心中得,名大涅槃。《凈名經》云:「一切眾生,即大涅槃。」故名「不可思議四諦」也,不可復滅,此即生死之苦諦,是無作之滅諦,亦是集道也。煩惱集諦不可思議,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故名一切智,即假故名道種智,即中故名一切種智。三智一心中得,名大般若。《凈名經》云:「一切眾生,即菩提相,不可復得。」此即煩惱之集,而是無作道諦,亦是苦滅,故名不思議一實四諦也。亦是真善妙色,何者?生死即空,故名真。生死即假,故名善。生死即中,故名妙。此名「有門不可思議境」也。

2.發真正心者

一切眾生,即大涅槃,云何顛倒,以樂為苦?即起大悲,興兩誓願:令未度者度,令未斷者斷。一切煩惱,即是菩提。云何愚闇,以道為非?即起大慈,興兩誓願:令未知者知,令未得者得。無緣慈悲,清凈誓願,慈善根力,任運吸取一切眾生也。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3.安心者

既體解成就,發心具足,豈可臨池觀魚,不肯結網,裹糧束腳,安坐不行?修行之 要,不出定、慧。譬如:陰陽調適,萬物秀實,雨旱不節,燋爛豈生。若兩輪均平,是乘能運;二翼具足,堪任飛升。體生死即涅槃,名為「定」;達煩惱即菩提,名為「慧」。於一心中,巧修定慧,具足一切行也。

4.破法遍者

以此妙慧,如金剛斧,所擬皆碎。如無翳目,所臨皆朗。若生死即涅槃者,分段、變易苦諦皆破。若煩惱即菩提者,四住、五住集諦皆破。雖復能破,亦不有所破。何者?生死即涅槃,故無所破也。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5.識通塞者

如主兵寶,取捨得宜,強者綏之,弱者撫之。知生死過患名為塞,即是涅槃名為通;知煩惱雜亂名為塞,即是菩提名為通。始從外道四見,乃至圓教四門,皆識通塞。節節執著即是塞,節節亡泯名為通。若不識諸法夷險,非但行法不前,亦亡去重寶也。

6

善識道品者

觀生死即涅槃,十界生死色陰,皆非凈、非不凈,乃至識陰非常、非不常,能破八顛倒,即法性四念處,念處中,具道品三解脫及一切法。又知涅槃即生死,顯四枯樹;知生死即涅槃,顯四榮樹;知生死、涅槃不二,即一實諦,非枯、非榮,住大涅槃也。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7.善修對治者

若正道多障,應須助道。觀生死即涅槃,治報障;觀煩惱即菩提,治業障煩惱障也。

8.善知次位者

生死之法本即涅槃。理涅槃也。解知生死即涅槃。名字涅槃也。勤觀生死即涅槃。觀行涅槃也。善根功德生。即相似涅槃也。真實慧起。即分真涅槃也。盡生死底。即究竟涅槃也。觀煩惱即菩提亦如是。

十乘觀法

十乘觀法

9.善安忍者

能安內、外,強、軟遮障,不壞觀心。若觀生死即涅槃,不為陰入境病患業魔禪二乘菩薩等境,所動壞也。若觀煩惱即菩提,不為諸見增上慢境所動也。

10.無法愛者

既過障難,道根成立,諸功德生。觀生死即涅槃故,諸禪三昧功德生。觀煩惱即菩提故,諸陀羅尼無畏不共諸般若生。觀生死涅槃不二故,法身實相生。相似功德,順理而生。喜起順道法愛生,名法愛。不上不退,名為頂墮。此愛若起,即當疾滅。已愛若滅,已破無明。開佛知見,證實相體。觀生死即涅槃故,證得解脫;煩惱即菩提故,證得般若。此二不二,證得法身,一身無量身,無上寶聚,如意圓珠,眾法具足。是名有門入實,證得經體。三門亦如是,乃至歷一切法門亦如是。

十乘觀法

文| 永明延壽禪師(《宗鏡錄》卷第二十三)

圖片 | 玉泉禪寺數據中心

▍版權聲明:

○ 本文為網路採集文章,由玉泉禪寺編校發布,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聲明。

○ 版權歸創作人所有,我們尊重著作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如涉及版權爭議,請著作權人告知我方刪除,謝謝。

玉泉Monaster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摩訶止觀|六度助道,攝佛威儀(一百七十七)
摩訶止觀|道品調適,問答料簡(一百六十一)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