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華高科-下一個方大碳素呼之欲出!

風華高科-下一個方大碳素呼之欲出!

股海印跡:風華高科000636---下一個方大碳素呼之欲出!

6月14日,日本METI公布日本MLCC行業統計數,18年4月份行業ASP同比增長20%(日元口徑),環比增長8.6%。

點評:1.維持MLCC超景氣周期判斷,仍處於價格上升通道我們5月17日報告《堅定看好MLCC超景氣周期》中判斷,受益於行業供需格局優化,MLCC目前處於景氣周期中:(1)智能手機 硬體升級、汽車 電子、電動車 蓬勃發展,MLCC下游需求旺盛,(2)日本等主要供應商採取保守產能擴張策略以及舊產能切換導致供給端產能緊張。考慮到目前全球大廠新增MLCC新投產能的釋放節奏(擴產周期3-4個季度)以及流延和疊層設備產能瓶頸,我們保守預計此輪行業景氣周期持續到2019年Q1。

2.ASP同比增速重回上升通道,日系廠商將引領新一輪行業漲價 周期全球主要產能被日系(村田、太誘、TDK等)、韓系(三星 SEMCO)、台系(國巨、華新科等)廠商把控,2017年-2018年Q1行業漲價主要有台系廠商主導:台系MLCC廠商採取競價方式,導致平均出貨價格大幅提升,而日系MLCC廠商採取穩健的供應鏈 合作策略,出貨價格漲幅相對低很多。受淡季因素、庫存周期以及全球手機行業出貨量增速放緩影響,日本MLCC行業ASP自2017年12月以來經歷一個季度的價格調整,2018年4月行業ASP同比增長20%、環比增長8.6%,同比增速重回上升通道。我們認為,由於日系廠商相比較台系廠商出貨價格較低以及行業開始進入Q3旺季備貨周期,日系廠商有望將從Q2開始引領新的行業漲價周期,我們判斷後續漲價周期中,日系(村田、太誘、TDK)和大陸(風華高科、三環集團、宇陽)公司漲價的持續性將高於台系公司。

3.投資建議我們看好MLCC行業超景氣周期,次輪漲價周期中更看好日系和大陸MLCC公司漲價的持續性,推薦風華高科,關注三環集團,日本Murata(6981.T)、太誘(6976.T)和TDK(6762.T)。

A股主營產品為MLCC的 風華高科必將開啟翻倍之旅!拭目以待吧!

台灣股市的兩隻主營MLCC相關 產品 的華新科和國巨股價漲瘋了!翻了好幾倍!

大阿牛:均勝電子:特斯拉+寶馬賓士+保時捷+2000億訂單=全球汽車電子頂級供應商

持續跟蹤均勝電子600699有2年多時間了,

今天借著美國特斯拉正式簽約入駐中國大上海的東風,

和朋友們一起共享下阿牛心目中的世界頂級上市公司均勝電子的主要題材和投資價值分析,供朋友們交流和參考!

用阿牛的內心真實想法來概括,那就是:買入均勝電子,擁抱中線超級大牛股!

先簡要匯總下看好均勝電子的主要邏輯:

公司通過大量跨國併購(德國普瑞、日本高田),業務範圍覆蓋汽車安全、人機交互、智能車聯、新能源動力控制和功能件。均勝電子已成零部件領域的全球化企業,是汽車電子領域的全球頂級供應商。通過整合KSS和高田資產,公司成為僅次於奧托立夫的全球第二大在汽車安全系統供應商。

(1)特斯拉Model 3動力控制系統(BMS)不得不指定的供應商。

大家都知道,均勝併購的德國普瑞公司是包括寶馬、賓士、保時捷等世界頂級名車公司的動力控制(BMS)系統的頂級供應商,更是寶馬公司的唯一供應商!

在汽車領域/包括電動車領域,特斯拉和寶馬相比,是小巫見大巫,實力根本無法相比!

特斯拉早期電動車事故頻繁,雖然自我開發了bms系統,但是他的安全性,穩定性都不是一流,不穩定。實踐證明他的電芯感測系統不過關,作為寶馬的bms的供貨商,均勝普瑞的技術成熟穩定度是世界頂級的,是特斯拉這種行業新軍所不能比擬的,所以早在2013年特斯拉就主動找上普瑞要bms系統訂單,請記住,是特斯拉找普瑞!

(2)世界頂級汽車公司寶馬、賓士、戴姆勒、通用、保時捷的安全電子系統的頂級供應商,實力居世界第二!

當然更是寶馬公司電池管理系統唯一的供應商。。。

國內蔚來/大眾等汽車公司更不用說了,在汽車安全電子系統方面,業務基本上都是均勝的。

(3)手握超千億訂單,厚積薄發在其!

手握充足訂單,業績改善通道開啟。2017年,KSS安全模塊獲得22億美元新增訂單,在手訂單量超過100億美元。通過收購高田資產,公司獲取原高田客戶約210億美金訂單,其中2018年預計訂單量不少於50億美元。HMI業務新增訂單126億元,BMS業務新增訂單12億元,功能件業務新增訂單59億元。公司在手訂單充沛,業績增長保障充足。

公司繼續推動併購業務模塊的有序整合,經營業績將進入改善通道。2018年1季度,公司毛利率是17.1%,較2017年4季度回升3個百分點,其中安全系統業務明顯回升2.3個百分點。

盈利預測及評級:

受高田資產收購完成以及併購整合順利落地助力盈利改善的影響,我們預計公司2018年至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38億元、694億元和784億元,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9.2億元、13.0億元和15.1億元,對應EPS分別為0.97元、1.37元和1.59元。公司汽車電子龍頭地位確立,亦是中國零部件企業向全球化進軍的典型代表。在手訂單充沛,業務整合加速,公司業績即將進入快車道!

阿牛判斷,公司營收超過千億也就是5年內的事情,如果特斯拉在上海實現量產,那麼均勝的營收將更快的飛奔!

備註:此欄目非薦股欄目,只是選一些市場中的投資者,進行思路討論。投資本身就是不斷糾錯的過程,切記閉門造車。這是一個大家一起交流的欄目,另外,以上言論均摘自各大論壇,如作者有異議可留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股靈通 的精彩文章:

TAG:金融界股靈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