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近在咫尺的神秘世界——淺析勉塘畫派的藝術風格

近在咫尺的神秘世界——淺析勉塘畫派的藝術風格

世界上每種畫派都是在其出現幾十年或上百年後,在擁有自己畫派完整獨特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才能體現出他的影響力的。直到十八世紀,隨著格魯派在眾教派中取得主導性的地位,在西藏建立政教合一的體制的同時,其支持的勉唐畫派也結束了眾派紛爭的局面,統一了畫風和度量,開始了近三百年一統天下的局面,時至今日,我們仍然能見到的大量的勉唐派畫風為主的唐卡作品。

◎格魯派傳承繪畫《彌勒菩薩唐卡》 現留存於海外

彌勒佛現菩薩像,身著天衣,頭戴五葉寶冠,頂有佛塔。面容圓潤,五官秀美,面帶微笑,神態慈悲安詳,法相端莊,讓人心生大歡喜。彌勒菩薩雙手當胸結印,雙手各牽一龍華樹花莖,花莖沿二側上升至肩部盛開,左肩花上置有一水瓶,象徵彌勒佛將在婆羅門族中降生。右肩側置有法輪,這些元素都是彌勒佛的重要標誌。二脅侍菩薩侍立二側,周邊為格魯派祖師環繞,下方繪有護法神。

畫 派 的 形 成

勉唐派是西藏唐卡史中15世紀以後最重要、規模最大的藝術流派,尤其因追隨者多出自藏傳佛教格魯派,受到格魯派法王高僧的庇護和贊助,勉唐派藝術得以迅速發展,成為「標準樣式」而統一畫壇。17世紀後的新勉畫派更是鼎盛一時,成為唯一正宗的宮廷畫派和畫壇霸主。

勉塘畫派(另譯門赤畫派)的藝術產生並形成於贊普時代,興盛於帕竹時代中期至甘丹頗章時代,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及昌都部分地區。該畫派的創始人是勉拉?頓珠加措,他在繼承齊烏岡巴繪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合了他對佛像藝術的理解和審美標準,同時吸收了中原繪畫的特色而創立。勉拉?頓珠加措不但繪畫技藝高超,而且在理論方面也卓有建樹,他的傳世著作《如來佛身量明析寶論》,以七個章節對各家的造像進行評述與糾正,成為明、清佛造像的經典著作,後來也成為整個藏區的繪畫標準和理論依據。該畫派造像法度精嚴,與傳統的塊面表現相比,尤其注重線條的運用,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變化豐富。

◎十六世紀 西藏格魯派傳承繪畫(美國魯賓藝術博物館收藏)

畫面上方中央為釋迦牟尼佛,兩側是格魯派傳承祖師分三排環繞。主尊宗喀巴大師安住在畫面中央,頭戴黃色桃形帽(又稱通人冠),雙手當胸結說法印。藍色的青蓮花盛開在左右肩頭,右肩花朵上供智慧劍,左肩花朵上供般若經,這與文殊菩薩的標識一樣。因藏密尊奉宗喀巴大師為文殊菩薩的化身,故經書與寶劍亦成為其身份的標誌。

畫 派 早 期 風 格

舊勉塘畫派吸收了印度、尼泊爾佛造像中的特色及精美的圖紋,淡化了來源於印度的波羅古典樣式,並突破了齊烏崗畫派棋格式構圖及一味的紅藍色彩基調。取而代之的,是吸收了漢畫中的青綠山水,讓天上彩雲團抱,地上山石起伏,讓天界菩薩坐立於浮雲之上,地間人物行走於綠色的山水之間,從而使整體布局生動活躍而富有層次。在人物表現上更是集大成為一體,即使是憤怒的神像,也是怒中帶笑,融入了更多人性的特徵元素。佛像的背襯也進行了發展與創造:一是將馬蹄形背光統一成圓形,並從圓心放射金線光芒;二是背光邊沿裝飾不僅是寶珠與卷草,還加入了紅花綠葉、祥雲圍繞;三是弱化了拱形背屏中的波羅樣式。

◎16世紀《彌勒菩薩》現收藏於紐約魯賓博物館

我們首先可以看到以往格排式的構圖不見了,諸神坐雲端和風景之間,布局活躍而有變化。主尊的寶座出現了非平面化的立體表現,出現了兩個向里透視的側面,主尊背光的構成基本上還是以往的內容,但度量發生了不小的變化。色調中綠的因素明顯變多,這裡唯一沒變的僅有藍底色,華蓋旁的天空中出現了日、月,說明藍色不再是底色而成為藍天,有朝一日,這藍天將上深下淺更加「寫實」,與菜綠構成全新色調。

畫 派 的 中 期 發 展

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勉塘畫派進入鼎盛時期,優秀畫師層出不窮。現今遺存在布達拉宮、羅布林卡、拉薩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畫、唐卡多為勉塘畫派畫師所繪。西藏繪畫發展到新勉塘畫派時走向了成熟和繁榮,歷代畫師經過若干世紀的實踐,將早期流行的印度、尼泊爾樣式與元以後漢地明清藝術因素的影響融會貫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獨特的宗教繪畫樣式,勉塘畫派可謂是集大成者。

與印度、尼泊爾風格較濃郁的"欽則畫派"與受漢地藝術影響明顯的"嘎瑪嘎孜"相比較,勉塘畫派繪畫呈現出更為純粹的本土畫風和更明顯的變通意識,民族特色亦更為強烈。在構圖上,勉塘畫派繪畫中主尊像尺度以棗核描為主,同時根據不同的表現對象而加以多樣的變化。17世紀以後出現的黑唐、金唐及赤唐尤能體現出該派線條的無窮魅力。

◎黑唐 ?《十六尊者圖》丹巴繞旦大師作品 ? 現收藏於拉薩民間

佛教律藏認為所謂尊者就是具備慧定兩門,是受了十年的比丘戒,又精通五十一法門的尊者。這是一幅黑底唐卡,繪有迦理迦尊者和阿氏多尊者。

◎紅唐 ? 《金剛薩埵》 ? 當代畫師四郎澤仁繪於2014年

◎金唐 ? 《長壽佛》

勉唐畫派人才輩出,除了創始人勉拉?頓珠加措的兩個兒子加央、倫珠及侄子希瓦沃外,還有16世紀的著名大師止美、陳嘎瓦?班丹羅追桑布活佛,以及17世紀中葉的絡扎?丹增諾布、群青?珠古次仁、素欽?切央讓追、那則達龍?白貢、丹瑪·桑結拉旺、主欽?白瑪嘎布等,都是極富成就的大師。其中,第十世噶瑪巴曲英多吉和同時代的曲英嘉措活佛最為傑出。在繼承舊勉唐畫派精華、吸收漢地繪畫風格的基礎上,曲英嘉措活佛開創一代新風,並創立了「新勉畫派」,且同格魯派建立聯繫,得到政治、宗教和經濟上的支持,使勉唐畫派更加發展壯大。

勉唐畫派最大的貢獻,是它從理論到實踐為西藏本土繪畫藝術開拓了一個全新的局面。勉塘派亦稱「舊勉(勉寧)」以別於新勉塘派(勉薩),新舊兩派都可稱為勉塘派。因創派大師為勉拉?頓珠加措,家鄉在山南地區的勉塘,所以該派以「勉塘」冠名。

◎17-18世紀《時輪金剛》(現收藏於布達拉宮)

時輪經剛是無上瑜伽部二續的本尊護法神。主尊四面二十四臂,藍色身相,主臂結金剛哞迦羅印。同時交握金剛杵和金剛鈴,代表慈悲和智慧的結合。其他手臂持不同器物呈立姿。擁黃色明妃,右腳踩紅色慾望神;左腳踩白色可怖妖。

舊 勉 塘 派(勉 寧)代 表 大 師

▎勉 拉 ? 頓 珠 加 措

勉拉?頓珠加措於15世紀20或30年代左右出生在洛扎北部的門塘,後來被人稱為勉塘大師。勉拉?頓珠加措自幼聰慧,精通各種書法。由於婚姻的不幸,他被迫離家出走,到處流浪。相傳他在浪卡子縣的羊卓達隆地方偶然發現了一盒畫筆和一些線描粉本,勾起了對繪畫的強烈興趣。於是他到薩跡等後藏各地拜師求教,跟隨當時最為著名的藝術大師多巴扎西傑波學習繪畫,開始了繪畫生涯。

勉拉?頓珠加措從臨摹早期國內地漢傳佛教繪畫作品中獲得了豐富的養料,將漢族山水畫和其他內地繪畫風格特徵融合到勉塘派繪畫背景之中,他對整個藏地繪畫歷史有著重要貢獻。據說,當他臨摹一幅內地的織絲唐卡時,忽然回憶起他前世在中原內地作創作這幅作品的情景。此後,他繪畫風格的美學思想更加靠近內地繪畫。經過多年的藝術實踐,最後創立了勉塘畫派。

◎扎什倫布寺目前尚存的勉唐大師親繪作品能夠對應於歷史記載的只剩下為法王根敦竹巴(一世達賴)所繪的扎什倫布寺(1447年建)措飲大殿的一組壁畫。在一些文獻中記述了大師為扎寺繪製了許多壁畫和唐卡,包括曬佛節所用的巨大唐卡俱已失傳被毀。扎寺僅存的作品也因年代過久,被油燈的油煙薰黑,幾乎不能辯認了。

在這兩幅模糊不清的壁畫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大師不凡的造形氣度和張力,能夠代表勉派特色的「青綠山水」只有邊飾白雲還依稀可見形狀,石綠色調俱已變成赭黑。我們也不難看出,較白居寺壁畫人物修長清秀而言顯厚重圓渾,似有漢式繪畫的唐代遺風。另一幅雖被當代人將主尊面部塗金重繪,但外形是嚴格依照原來輪廊的,其臉亦如白居寺壁畫略有所偏,而非後來勉派的絕對方正。頭冠耳環佩飾中可見歷粉凸起的線,裝飾效果的繁複特點與江孜樣式也不無聯繫。

◎扎什倫布寺現存壁畫

18世紀西藏著名的藝術大師杜瑪格西?丹增平措評論道:勉拉?頓珠加措的畫作「顏色和暈染皆厚重,人物的姿勢,骨相和肌膚都異常完美,脖頸較長,雙肩下垂,五官輪廓鮮明突出。畫面暈染充分,用色細膩、柔和、富麗堂皇。石青和石綠十分突出。因為在一定距離看,這兩種顏色非常優美,如果趨近一些,兩種顏色更為細膩,衣袍和飾帶的形狀不對稱。雖然基本色非常多,但比內地基本色要少,與其他繪畫相比在佛像色調上更為豐富。通過有一些力度的筆觸進行暈染的痕迹很清楚。這就是工巧化身勉塘巴所創畫派。」扎什倫布寺現存部分作品是勉拉?頓珠加措的代表作。

1458年至1469年期間,他和助手一起在扎什倫布寺創作了大量的壁畫和唐卡作品,其中包括在措欽大殿繪製的《八十大成就者環繞金剛持》、《十六羅漢陪伴釋迦牟尼佛和釋迦牟尼佛十二宏化》,祖拉康中按內地風格繪製的佛傳壁畫,北壁的《度母凈土經變》、《不動明王》、《馬頭金剛》和《四大金剛》以及一幅長約28米、寬約19米的巨幅《釋迦牟尼佛》布畫唐卡等重要作品。據說勉拉?頓珠加措和他的兒子在羊八井寺還留下了很多奇妙的壁畫。

◎扎什倫布寺現存壁畫

勉拉?頓珠加措的兒子和弟子是勉塘畫派早期的主要傳人。他的兒子勉塘巴繹央(又稱作古冬繹央巴)曾參與了羊八井寺院壁畫的繪製,並於1506年前後完成了羊八井寺的巨幅錦緞唐卡。他的侄子勉塘巴希瓦沃,於1484年為洛扎的色喀寺創作了《譯師瑪爾巴像》。勉拉?頓珠加措的弟子遍布西藏各地,勉塘畫派的風格不僅對當時的壁畫和唐卡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同時對當時的版畫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如1533年在阿里東部邊界的貢唐刊印的《妙乘大藏》木刻,1482年至1504年釋迦卻丹刊印的薩迦班智達對因明學《因明正理寶藏》註疏《正理寶藏詳說》的插圖等版畫都出自勉塘畫派畫家之手。

◎扎什倫布寺現存壁畫

大師一生作品很多,高徒滿門,亦有重要的畫論著作流傳於後世。《論典善說寶鬘》、《如來造像量度品·如意寶珠》是他流芳百世的經典著作,一直是勉派傳人的必修畫論。勉塘派的量度法則、繪畫技巧俱源自這部著作。另有《論典善說寶曼》一書在藏地已失傳,僅傳於不丹王國。

新 勉 塘 派(勉 薩)的 開 創 先 驅

▎藏 巴 ? 曲 央 嘉 措

勉薩畫派創立者是後藏宗多地方的勉塘畫派大師藏巴?曲央嘉措( 1645~1775),他自幼出家於日喀則扎什倫布寺攻讀佛學文化,尤其精通繪畫藝術和詩歌創作而名聲極大。曲央嘉措早期遵從勉拉?頓珠嘉措畫派的風格,在繼承勉塘畫派精華的基礎上,吸收欽則畫派及漢地畫法,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藏族繪畫流派——勉薩爾畫派。「勉薩」藏語意為「新」,因其源於勉塘派,故勉薩畫派又稱新勉塘畫派。

其繪畫風格,除了具有自己鮮明的藏畫繪製特點,還表現出了生動活潑的青春姿態、人物變瘦而體態婀娜等藝術特點,以及對衣服和裝飾誇張但又細緻認真的手法運用上。

◎《噶當派祖師促敦巴》畫像,1647年由畫師曲央嘉措繪製。現存於布達拉宮。

曲央嘉措精通藏族傳統詩歌,故在他所創作的唐卡的背面都有一兩句讚頌其唐卡人物之詩歌,數量從一至三首不等,這也成為曲央嘉措的鮮明特點之一。

曲央嘉措建構了近代勉塘畫派的基本格局,並同格魯派建立了非同一般的學術性關係,其畫派的影響在藏區可謂與日俱增,並獲得政治、宗教和經濟上的有力支持,為該派的發展壯大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建立了不朽功勛。西藏繪畫發展到新勉塘畫派時走向了成熟和繁榮,成為公元1 8世紀以後的新主流畫派之一。勉薩爾畫派原本只流行於後藏地區,後來普及到整個藏區。

◎《三世達賴喇嘛索朗嘉措》畫像,1648年由畫師曲央嘉措繪製。現存於布達拉宮。

此外,在遼闊的藏區,因各地不同地域特點、不同地方文化特色、不同時期文化發展影響,形成了一些小畫派和以一些傑出繪畫大師為傳承中心的具有影響力的繪畫之鄉、繪畫家族。如以康區章谷南喀傑大師個人風格形成的地方流派;又如以丁青瓊布拉索為傳承中心形成的董洛象雄畫派;還有以十世噶瑪巴·卻英多吉為中心形成的漢風流派;以及昌都翁達崗智巴,普布次仁為中心形成的康勉薩流派等等。

當代?勉塘派代表大師

▎丹 巴 繞 旦

在西藏新勉唐畫派中,當今西藏勉唐畫派年歲最高、地位最尊貴的畫家,他將新勉唐畫派的唐卡帶到了大學的殿堂,讓傳統的唐卡藝術走進了學院和民間,他就是西藏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藏族傳統美術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丹巴繞旦教授。

◎丹巴繞旦大師應邀參加《蓮花生大師千幅唐卡》項目訪談

仔細端詳項目創作原始線稿間隙

丹巴繞旦教授的爺爺曾經駐布達拉宮,是一位成就至高無上——六品官銜的宮廷畫師。曾跟隨十三世達賴喇嘛去北京見過慈禧。布達拉宮考古學現場的壁畫和唐卡,一些出自丹巴爺爺的手筆。舊噶廈政府發行的100元和25元藏幣,這兩種紙幣是由丹巴的父親設計。

丹巴繞旦教授生於1941年,六歲時進入私塾「嘉康「學校,系統地學習了藏文書法、藏文正字學和語法等知識,從十一歲起白天學習文化知識,晚上學習繪畫技法,由於環境和家庭的影響,他很快就學會了藏族傳統繪畫的全部技法和色彩配製技術,並且達到了能在自己的小指指甲上繪畫」六長壽「(人、獸、鳥、樹木、山、水)圖的境界。十五歲時,丹巴繞旦教授進入色拉大乘學院學習因明學、繪畫理論和度量經。在這裡他接受了很正規的系統的理論教育,也了解了繪畫的知識,對他以後的創作奠定了很重要的作用。

◎丹巴繞旦教授給碩士研究生授課中

自1985年,丹巴繞旦教授又被調入西藏大學藝術系,現任西藏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特聘教授、西藏民間美術家協會會長等職,並組建藏族傳統美術教研室。依靠自身過硬的傳統繪畫功底和早年在色拉寺習得的佛學知識和文化理論,丹巴繞旦老師開創性地將西藏傳統繪畫的實踐和理論教學引進到高等教育體制中。他的學生已經遍布各地,他們有的在國內從事藝術教學和藝術創作,其中有些已被評為教授、副教授;還有些在國外從事藝術創作或教學工作。桃李滿天下的丹巴繞旦教授,在此期間還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並獲得無數的讚譽和獎項。

丹巴繞旦教授還利用數年時間完成的《西藏繪畫——實踐精華》 一書,填補了藏族傳統美術沒有一個較為系統的教材的空白。該書不僅描述了佛教造像量度理論、藏族美術史略,同時還有色彩、勾線、金紋等工藝知識,把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都寫入了書中。此後,丹巴繞旦教授還與阿旺晉美教授一道編著了《西藏美術略史》、《漢藏藏漢美術對照詞典》等著作,使西藏大學的藏族傳統美術專業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理論體系。

◎丹巴繞旦教授與兒子旦增平措。(傳承與融匯)

經過30年來的探索,西藏大學的藏族傳統美術專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不僅有設有本科教學點,還有碩士、博士學位點。這期間,丹巴繞旦教授作為最主要的參與者,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丹巴繞旦教授曾談到,「能把西藏傳統繪畫帶入大學殿堂,成為第一位教授西藏傳統繪畫的研究生導師,這是我此生最大的幸事。」如今,丹巴繞旦教授已培養了30多位藏族傳統美術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其中多數已經成為西藏美術教學實踐與理論研究領域的骨幹力量。

◎丹巴繞旦大師作品《釋迦摩尼佛與十六尊者》 現收藏於拉薩民間

中間主尊釋迦摩尼佛右手結觸地印,左手碰缽結禪定印,金剛跏趺坐於蓮台上。周圍繪有十六尊者,底下繪有四大天王。

青年勉唐派畫師優秀作品

▎夏 魯 旺 堆

1974年生於西藏日喀則,為西藏中青年唐卡藝術家中領軍人物,2013年曾受國家文化部藝術司資助,在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舉辦個人展覽。旺堆師從夏魯寺主持、著名畫師格桑學習佛經、造像度量經及繪畫,並習得密咒,成為少有的,具備繪製密宗唐卡資質的畫師。

◎《八大藥師佛聖像》畫師夏魯旺堆2015年繪製

▎米 瑪 次 仁

西藏日喀則白朗縣人,1978年生於西藏,西藏唐卡泰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丹巴繞旦最重要的弟子之一,西藏一級唐卡畫師。米瑪次仁的創作融合勉唐和噶瑪嘎孜兩種畫派的精神,又融入漢地宮廷工筆之氣韻,是西藏唐卡藝術的集大成者。其作品風格靜穆高遠,在傳統中找到了佛像的當代審美精神。

◎《釋迦摩尼佛與十八尊者》畫師米瑪次仁2014年繪製

▎索郎 次 仁

1986年出生於西藏尼木,受當地濃厚的人文傳統感染,自幼浸染藝術,修習唐卡創作,曾師從西藏多位著名唐卡藝術家,博採眾長,逐步形成了獨立、個人印記鮮明的繪畫風格,是西藏最受關注的新一代唐卡藝術家。其作品立意高遠、落筆謹慎,傳世量小,但每幅均堪稱佳作。2017年,索朗次仁因其出眾的技藝、別具一格的特點,從千餘唐卡創作之中脫穎而出,奪得西藏唐卡一級畫師的最高榮譽,躋身大師行列。

◎《無量壽佛凈土》畫師索朗次仁2017年繪製

▎四 郎 澤 仁

1982年生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師從中國唐卡泰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勉唐派唐卡傳承人、西藏大學教授丹巴繞旦,是年輕一代唐卡畫師之翹楚,擁有紮實的功底與出色的創造力。四郎澤仁通過富有創造力的配色、筆觸,將傳統運用於自己的創作中,尤以繪製以寧瑪派本尊、藏傳佛教高僧蓮花生大師為主題的畫作著稱,筆力深厚。其作品曾獲首屆嘎瑪博秀杯唐卡邀請展一等獎、青海省首屆唐卡藝術技能大賽一等獎。

◎《蓮花生大師》畫師四郎澤仁2013繪製

「 勉 塘 畫 派 」 的 特 點

勉塘畫派尤其以善畫慈相佛而著稱於世,所繪的菩薩和度母的慈悲形象,形態優美,比例適度,衣著華麗,畫風兼有尼泊爾風格的嚴謹規整和漢地繪畫的山水樹石等襯景,造像法度謹嚴,線條工整流暢,畫面色彩豐富。目前宏偉的拉薩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以及羅布林卡新宮,歷代擴建重修的大昭寺、桑耶寺、昌珠寺、薩迦寺等現存的唐卡,大部分是勉唐派的作品。

勉塘派亦稱「舊勉(勉寧)」以別於新勉塘派(勉薩),新舊兩派都可稱為勉塘派,其突破了齊烏岡巴畫派固定的構圖規律與色彩模式,而讓畫面更加豐富與生動,畫面表現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上圖為丹巴繞旦大師作品《四大天王》系列唐卡,左《持國天王》,右《增長天王》

漢地的青綠山水加入主尊身後的背景,以往紅、藍和紅、綠兩色對比為主的畫面變為石綠色調,加強了主尊著裝的漢族化表現,四大天王主題更是徹底演變成漢式造形。

人物造型與江孜壁畫的修長清秀的特點相比顯得厚重圓渾,有唐代遺風。裝飾效果繁複的特點與江孜樣式不無聯繫。在色調上偏青藍,色彩豐富,艷麗而華貴,並在背光上描繪放射狀的金線,服裝上畫有細緻繁縟的圖紋,細緻奪目,色彩視覺衝擊力較強。

◎畫師扎西堅參作品 《六臂大黑天》上方所繪雲間的金剛總持及菩薩

◎畫師江村平措作品《三怙主》主尊四臂觀音面部細節

◎畫師旦曲作品《居士達磨多羅》衣紋細節局部

棋格式構圖不見了,諸神於雲端和風景之中,布局活躍多變,寶座有向里透視的側面,立體感強,背光中卷草圖案和虹狀彩紋變成了波浪式放射的金線,卷草變寬,異獸變馬,加進大量的花卉、祥雲。人物形象方正中見圓潤,四肢變粗,頸項變短,五官變小等特點使人物略顯多肉少骨,衣帶被加大增寬。在佛的造型上非常嚴謹,臉型較方,面部五官較疏散;表現菩薩、度母的形象,臉型蛋圓形,眼睛細長,鼻子和嘴較小,衣著華麗,形態優美而生動;在靈光和蓮座之後繪上雲彩,雲彩自然漂浮,沒有固定的形式。

總的來講,勉塘畫派的主要特點是善畫慈相神靈,主要的貢獻在於佛造像及繪畫襯景的創新,將風景、花卉、人物、岩石等納入到唐卡背景中。

勉塘畫派 ? 面部繪製的主要特徵

▎眼 / 眉 毛 及 白 毫

眼如弓形。目廣清凈,洞徹分明。眼相修廣,如青蓮華。眼睫上下,齊整稠密。大眼睛、雙眼皮且眼角低垂。

眉間有白毫,柔軟如兜羅綿,長一丈五尺,右旋而卷收,常放光明。雙眉修長,黑澤細軟。雙眉高朗,猶如半月。眉毛較低(剛好畫在量度線的位置,比耳朵矮半指)。

▎鼻 子

鼻高修直,兩竅不現。高鼻樑、鼻翼結構清晰、鼻孔細小可見、鼻尖突出(鼻尖畫在度量線下方1.5指位置)。

▎口 / 臉

口不太寬、大小合度、唇如果色,映光微紅。嘴唇最豐滿、下唇比上唇厚、人中比較大。

臉為芝麻形。面輪修廣,凈如滿月。額廣圓滿。臉略橢圓(雙頰緊貼量度線,下巴緊貼量度線,額頭畫在量度線之上1指)。

▎耳

耳厚修長,輪埵成就。兩耳相好,綺麗齊平。耳輪上方高出度量線半指(比眉毛高半指),耳垂較窄、較短(畫在在度量線之下四分之一指處),耳內紋路相對簡單。

▎寶 頂

寶頂寶髻髮際——頂上有肉,高起如髻。頂髻呈圓形,髮際線最中央呈?心型。

▎整 體

現在再來看整體印象(面部神態和表情),總的說來,勉塘畫派最突出的特點是大眼高鼻豐唇,該派畫師們認為這比較忠實於佛陀出生於古印度的歷史事實。

◎丹巴繞旦大師作品《釋迦摩尼佛與十六尊者》局部

◎當代畫師扎西堅參作品 《六臂大黑天》

主尊藍色身相,頭戴骷髏冠,面目猙獰。右手第一持骨頭佛珠,第二持達瑪茹,第三持鉞刀。左手第一持三股叉,第二持繩索,第三持嘎巴拉碗。腰系虎皮,頸掛首級和蛇。頭髮蓬亂。唐卡上方繪有金剛總持。

一個畫派的風格也是隨時間而不斷變化、發展或是衰落、復興。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看過去的歷史,而是要用這幅早期的唐卡作為參考來看勉塘派的風格演變,並在歷史背景中去加以考察,更不能只依靠畫面形式來定位。在勉拉?頓珠加措的時代,是一個更加傳統與保守的年代,突破口很小,這些大師們卻能夠推陳出新,從無到有地創立新的畫風,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巨變,既體現了他對傳統的熱愛,也體現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因為不是為了創作而創作,也許大師的作品在技法上不一定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完美。但他們所具備的文化修養是其能創造這樣一個流派的重要原因——他們是繪畫大師、教育家、理論家、書法家。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巨人的肩膀」,成為後輩畫師加以發展的基礎。

平台致力傳播佛教文化藝術,展現民族瑰寶的藝術魅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生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海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