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暢談·六祖壇經-空生妙有

暢談·六祖壇經-空生妙有

暢談·六祖壇經(67

-空生妙有

整理者:心燈讀誦者:心音

了悟「空」之前,你要先知道「有」,即你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東西,就是有形有相,就是五蘊——色、受、想、行、識。色不是狹隘地指身體,一切看得到的都是色。更廣泛地來說,色即是這個世界。因為跟這個世界的結合,你產生了運作,這就是一種生命。

佛法常以「空」字來代表生命的實體,「空」又常常要以「有」來做搭配,所以稱為「緣起性空」。「緣起」即你看得到的現象,即性相,亦是作用;「性空」,我們姑且稱為本體。「緣起性空」就是生命的總稱。你不能只要本體,不要現象和作用,這樣的生命是一灘死水。生命的總稱不能拘泥於物質或是一種心靈層面,它是整體的。若你說:「這盆花看起來很有生命!」這樣的用詞是對的。比如,朱銘雕一個太極,你也可以說:「它看起來很有生命力。」生命不是只有心靈上的,離開了物質,你不可以說是生命。我們過去大腦的概念就是把生命分割,就好像惠子有一天問莊子:「是你腳下的那塊地比較重要,還是外面那片大地比較重要?」莊子說:「一般人都會認為他腳踏的那塊地比較重要,但如果沒有外面那塊大地,我這塊地也不存在。」生命的狀態是不可以分割的。分割就不是生命,那叫妄想,你的生命就開始破碎了。

六祖和神秀的兩首偈都家喻戶曉,都值得我們讚歎。神秀的偈是叫你修,惠能大師這一首要讓你悟,但是悟後還要修。六祖講這首偈時,他的悟境還不圓滿。最初,他「一聞」《金剛「經雲,應無所住而生起心,心即開悟。」已經察覺到了「心」,他也能夠感受到一切唯心所造,但他不能徹底地明白,還未見性。所以,他在偈中只談及本體,只講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並沒有談現象和作用。他體會到「空」,但不能生起真正的妙用。

所以,六祖還須「三更入」五祖的禪「室,」請五祖「為」他「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才「言下大悟,」而感嘆道:「一切萬法不離自性。」此處他談到「性」,因為他已見性。

本體的狀態的確是「本來無一物」,以佛學名詞來說叫「空性」或「性空」。不可以單講「性空」,還要講「緣起」。若無「緣起」的現象,就顯不出「性空」的道理;若無「性空」的理體,就不可能展現「緣起」的現象和作用。一個開悟的阿羅漢不見得有妙用。若只悟到「空」,卻不能產生妙有,那就不圓滿。也不可以認為「緣起」和「性空」是兩個。生命的本體就像虛空一樣,所以「何處惹塵埃」。

所以,六祖徹悟之後,作偈曰:「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樣的境界又更不一樣。

從悟道修行的過程來講:六祖第一次聞《金剛經》開悟,即解悟;第二次聽聞五祖講經,叫證悟,即解悟。信、解、行、證。悟後起修,後得證,即為證悟。他在寺院做事的那八個月就叫行悟,即起修。我要講的是它的差異性。很多人都不講這個,都說:「六祖大師第二次是演戲。」不要說所有的東西都是演戲,明明就是不一樣。

◎聞後思惟:遇到一切境界時,你能深觀緣起性空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儒達觀 的精彩文章:

暢談·六祖壇經-修三善行
暢談·六祖壇經-自性本定

TAG:禪儒達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