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軍著名的「沒良心炮」?敵人被炸或許沒被炸死,但也被震死了!

我軍著名的「沒良心炮」?敵人被炸或許沒被炸死,但也被震死了!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火炮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士兵們終於想到了一個好辦法,使用一個空汽油桶,在汽油桶的內部填充作為發射動力的彈藥之後,把捆紮成圓盤形的炸藥包放進去,這個時候點燃底部的發射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藥包拋射到150-200米的距離上,然後在掉落的目標爆炸,實現損壞敵人碉堡的目的。這款大炮就被命名為「飛雷炮」。飛雷是一種解放軍創造的自製武器。他還有一個更加聞名遐邇的名字——沒良心炮。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的火炮很少,在武器裝備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官兵們創造了一種令人喪膽的武器——用汽油桶做炮管的炸藥包發射器。這種又稱炸藥拋射筒的武器的主體就是一個空汽油桶,在其內填充發射葯後,把捆紮成圓盤形的炸藥包放進去,然後點燃發射葯,就能把十公斤的炸藥包拋射到150-200米的距 離上。

這種武器口徑絕對驚人——桶有多粗,口徑就有多大,巨大的炸藥包產生的強烈爆炸衝擊,所過之處,碉堡,人馬都會被炸飛。許多被炸倒的敵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傷口,卻七孔流血,是震死的。弄清這種情況後,國民黨軍把這種東西乾脆稱作「沒良心炮」。說到底,這種炸藥拋射筒和200年前的重型臼炮有著某種相似之處,大仰角使用,射程較近,但威力驚人。該武器最初是用來對付敵人堡壘的,進而用以攻城,最後在淮海戰場上大顯神通。這一威力強大的武器是晉冀魯豫野戰軍第4縱隊在1947年晉南戰役之後研究發明的成果。據資料顯示當時,聶佩璋曾在東北軍鐵甲部隊任過大隊長,精通裝甲、工兵技術,擅長爆破。調入太岳1分區後,他為部隊和民兵培訓爆破能手,同時還研製石雷。1944年冬,聶佩璋擔任工兵連連長。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連隊,其工兵技術一片空白。年近40 歲的聶佩璋對工兵進行技術訓練。他摸爬滾打邊講邊示範,不久就帶出一批工兵技術骨幹,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頻繁的戰鬥中,工兵常在敵人鼻子底下實施爆破,傷亡很大。仗是打贏了,可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聶佩璋心裡不停地盤算:「有什麼辦法能代替人把炸藥送到敵人的碉堡呢?」聶佩璋開始了「飛雷」的設想。但他反覆琢磨了很久,仍沒有結果。何不讓大家動動腦筋?「連長,能不能像迫擊炮那樣,把炸藥送出去?」「連長,在圍困沁源時不是就用擲石機拋射石頭打過日偽軍嗎?」對呀,聶佩璋的心裡一下子亮堂了。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聶佩璋帶領技術人員開始研製飛雷。他們上山點火、下山看結果,反反覆復,不知經過多少次實驗,終於使炸藥包飛出300多米後落地爆炸了。大家情不自禁地歡呼著。可聶佩璋心裡並不輕鬆。他想,炸藥包是飛送成功了,但兩個小時挖一個土筒,卻只能拋送一次,這不符合實戰要求,必須要搞一個替代土筒的「洋拋射筒」。此後,他們又不斷改進技術,以求發揮飛雷的最大威力。為了對付國民黨軍的坦克、裝甲車、野戰工事和密集的隊形等,他們用拋射筒改裝土造的火焰噴射器、用拋射筒拋射幾十公斤重的石頭、飛送集束手榴彈(美稱「天女散花」)等,花樣越來越多,威力越來越大。

「飛雷炮」參加過多次攻城任務,但其大顯神威還是在淮海戰役圍殲黃維兵團的一場大戰中。黃維兵團進攻失利,改為防禦,認為我軍炮火不強,無奈他何。但他不曾料到,其苦心經營的野戰防禦地堡挨我一個重型炸藥包就成一片廢墟;其密集的兵力防禦更不堪「天女散花」一擊。被俘的國民黨軍官兵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土東西可比大炮厲害多了。」飛雷炮巨大的炸藥包在爆炸的時候,能夠產生強烈的爆炸衝擊,所過之處,無論是碉堡工事還是人類等生物都會被炸飛。許多被炸到的敵人身上往往找不到任何傷口,卻發現他們的七孔一直在流血,其原因就是被震死的,這麼大口徑的炸藥在你的上空爆炸,不被震死才怪。因此後來就有敵軍稱呼這種大炮為「沒良心炮」。由於捆紮的材料比較容易著火,因此抗戰的士兵就使用不容易著火的黑電話線來捆紮炸藥,因為黑電話線有柏油和幾層玻璃纖維,再加上當時在戰場上有非常多的電話線,還很長,直接把敵人的電話線切斷就可以用,可謂是一舉兩得啊。在我國武器匱乏的年代,解放軍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這樣一款飛雷炮,在大口徑武器稀缺的時代,飛雷炮充當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美媒: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航母?總統:美國實力根本無人能及!
英國女王號「學習了」庫茲涅佐夫號的滾滾黑煙?真的是令人擔心!

TAG:這只是一個平凡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