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僅僅是用來發幣嗎?No!

區塊鏈僅僅是用來發幣嗎?No!

現如今,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上市公司,都在緊緊關注著區塊鏈技術。大家都在暗暗發力,爭取做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從比特幣到上千種數字貨幣,從極客專屬到大眾玩家,區塊鏈的參與者正在不斷延伸,拓展到各行各業。不管是大媽還是學生黨,投資數字貨幣的不在少數。

當眾多機構意圖發幣時,當很多人苦苦「挖礦」時,區塊鏈這一技術除了與「幣類」關聯,還能做些什麼?

這裡的幣,就是我們常說的token,原指在計算機身份認證中是令牌(臨時)的意思,隨著區塊鏈和數字貨幣的普及,人們對於token的翻譯多種多樣,包括代幣、積分、證書、標識、指標等等。

實際上,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的基礎應用。當前比較主流的觀點將區塊鏈的應用分為三個階段: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1.0版本;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是2.0版本;而區塊鏈3.0版本則是為各種行業提供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5月20日,工信部信息中心頒布的《2018 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下稱「《白皮書》」)指出,區塊鏈在我國的金融行業與實體經濟領域都有著廣泛應用,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鏈條。

區塊鏈產業鏈已形成

自2008年中本聰首次提出比特幣的概念以來,區塊鏈已經走過了近十個年頭。隨著該技術的不斷成熟,區塊鏈應用逐漸從1.0發展到3.0,越來越多的行業正在提出自己的區塊鏈解決方案。

據《白皮書》顯示,我國區塊鏈產業鏈條已經初步形成,從上游的硬體製造、基礎設施、安全服務,到下游的產業技術應用服務,到保障產業發展的行業投融資、媒體、人才服務,各領域的公司已經基本完備。

除了縱向產業鏈條,區塊鏈的應用也已橫向滲入到各個領域。在金融行業,區塊鏈技術已在支付清算、信貸融資、 金融交易、證券、保險、租賃等細分領域落地。

目前,BAT三大網路巨頭都在布局和打造區塊鏈BaaS(Backend as a Service,後端即服務)服務平台,應用於供應鏈金融領域。此外,微眾銀行也設計了基於區塊鏈的機構間對賬平台,將資金信息和交易信息等旁路上鏈,建立公開透明的信任機制, 提升支付清算的時效性與準確度。

在實體經濟領域,區塊鏈的應用涉及電子信息存證、版權管理和交易、產品溯源、數字資產交易、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等方向。

以產品溯源為例,目前清華大學、沃爾瑪、IBM 共同開展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創新食品可追溯合作項目,實現了食品供應體系的全鏈條追溯,使數字產品信息與相應食品建立數字化關聯。

區塊鏈能給版權業帶來新機?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為版權業帶來轉機。通過提供區塊鏈公共平台來存儲交易記錄,版權方能夠對版權內容進行加密,通過智能合約執行版權的交易流程,這個過程在條件觸發時自動完成,無需中間商的介入,可以解決版權內容訪問、分發和獲利環節的問題,將版權交易環節透明化的同時也能幫助創造者獲取最大收入。

現在面臨著維權成本高、侵權者難以追溯等問題。藉助區塊鏈的不對稱加密和時間戳技術,版權歸屬和交易環節清晰可追溯,版權方能夠第一時間確權或找到侵權主體,為維權階段舉證。未來,如果數字產品都能夠被記錄上鏈,建立完整數字版權產品庫,將能降低維權和清除盜版產品的成本。

作為區塊鏈技術在實體領域的又一落地,區塊鏈在版權保護的確權、用權和維權方面都有著重要應用,工信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於佳寧將其歸納為「創作即確權,交易即授權,發現即維權」。

在確權環節,廈門安妮股份有限公司 (002235.SZ)(下稱「安妮股份」)日前推出了「版權家」平台,通過對內容的數字摘要提取上鏈,保證內容的完整性與原創性。同時,「版權家」使用國家認可的數字證書機構提供數字簽名,結合國家授時中心可信時間,實現數字作品的存在性證明、權屬證明、授權證明和侵權證據固定。

此外,安妮股份針對區塊鏈的用權環節開發了「稿稿」平台, 分為徵稿方和供稿方。當供稿內容符合徵稿方要求時,雙方會進行稿件交易,並生成一張具有法律效應的電子合同;當供稿內容不符合對方要求時,平台會對稿件內容做登記存證,同時稿件自動進入平台的「稿件超市」,以供他人再次篩選使用。

再如維權環節。重慶小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小犀版權鏈,能夠針對侵權證據進行海量檢索和機器篩選等環節,人工智慧技術與區塊鏈的侵權證據存證相結合,大幅降低了侵權證據的工作效率,以及採集和確認侵權電子證據的存證成本。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中國版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推動經濟發展、優化經濟結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未來,版權產業有望成為一塊數萬億元的巨大「蛋糕」。

區塊鏈智能合約等技術融合是大勢所向

智能合約是以太坊區塊鏈提出的一個概念,是V神天才設計。

智能合約讓以太坊很方便地為企業提供平台服務,比如發艾西歐;比如建立自組織DAO;比如自動發工資、交稅、付款、收款……智能合約能夠實現契約的自動執行,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智能合約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1995年跨領域法律學者尼克薩博就已經提出,幾乎與互聯網同齡。智能合約是對現實中的合約條款執行電子化的量化交易協議。智能合約設計的總體目標是滿足常見的合約條件(如支付條款、留置權、機密性以及執行等),以及最大程度地減少惡意和偶然地異常,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可信中介的依賴。比如自動發工資、交稅、付款、收款……智能合約能夠實現契約的自動執行,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大家一生之中會和很多合約打交道,就業時要簽勞動合同,購物要遵循付款取貨的規則。很顯然,合約的最主要目標是:通過規範權利和義務來達成共識。通常來說,權利和義務呈現出依存關係,比如,員工工作才能被老闆發工資,消費者付錢才能取貨。也就是說,只有一方盡了義務,才能享受權利。

不幸的是,一紙合約往往無法保證過程的順利實施,拖欠工資、收錢不發貨等情況屢見不鮮,當然,受害方可以通過法律武器來維權。但是,在某些情況下,人類的語言通常難以避免的具有歧義,這就為糾紛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大家可以在網上搜索到大量利用模稜兩可的條款進行詐騙的新聞,一旦用戶不仔細審查,就掉入了陷阱,有苦說不出。

智能合約的產生就是由此而來,通常的紙質合約只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並不負責過程的實施。智能合約則是以自動的方式,將義務和權利的關係以程序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表達方式的另一個好處是,計算機程序指令是一種形式化的數學語言,相比於含義豐富的自然語言,程序就像一加一等於二一樣沒有任何歧義。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自動售貨機,只要程序和機器沒有故障,並且消費者付了錢,機器就能立即自動把貨物交給消費者。

這幾年,智能合約快速發展,被比作新一代互聯網。智能合約可跟大數據、人工智慧有機結合,技術融合將是未來趨勢。

前景還是「錢」景?

毋庸置疑,區塊鏈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正在引領全球新一輪的技術和產業變革。同時,大大小小的企業也都爭相入局區塊鏈,彷彿一旦擁有「區塊鏈」加持,便可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

而事實似乎也是如此。2017年12月15日,美國金融科技公司Longfin(NASDAQ:LFIN),在收購了區塊鏈解決方案服務提供商Ziddu後,短短兩個交易日內股價大漲2000%,成為美股資本市場中的黑馬。而後在4月3日,美國證監會對Longfin公司的調查曝光,公司股價暴跌至9美元/股。當地時間5月3日,Longfin宣布,有意自願讓其A股普通股從納斯達克退市。

今年伊始,我國迅迅雷網路( NASDAQ:XNET )、人人網(NYSE:RENN)、暴風等互聯網企業宣布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自有技術或產品體系中。隨後,人人網的股價兩日暴漲76%,迅雷的股價更是在三個月內漲幅近700%。

雖然引入區塊鏈概念後,能夠推動一些企業「一夜暴富」。但這看似前景無限的區塊鏈大潮,在潮水退去之後究竟能留下什麼?

誠然,當前有很多務實的企業,正在積極推動區塊鏈的落地應用。然而,也有一些企業濫用「區塊鏈」概念,奮不顧身地加入炒作大軍中,共同將區塊鏈吹捧成一個巨大的泡沫。

今年1月,瑞信在報告中將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分成了七個階段:「理念形成」、「概念驗證」、「原型」、「試驗」、「生產並行」和「生產」,並表示區塊鏈真正成熟的時間要等到2025年。

或許,區塊鏈在各方協力下能夠繼續保持高歌猛進;又或許,現在討論區塊鏈的真正普及為時尚早。而無論哪種觀點,都只待時間去檢驗。

作為區塊鏈行業的從業者,一定切身體會的到,區塊鏈技術正在一步一步的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相信,區塊鏈的未來,也絕不僅僅局限於發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鳥金融學院 的精彩文章:

TAG:青鳥金融學院 |